横机的供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19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为,即使供给针织纱的导纱器的编织端部的位置变动,也能够防止针织纱的松弛。结束了到针织物2的编织端部为止的1线圈横列量的编织后的三角座滑架4如实线所示地停止。下一线圈横列的编织通过三角座滑架4反转移动方向再次移动来进行。如双点划线所示,由于与三角座滑架4连动的导纱器5到达保持针织物2的编织端部线圈的织针位置之前,针织纱7未织入针织物2中,存在于喂纱装置8与导纱器5之间的供给路径上的针织纱7会产生剩余量而松弛。由于设置在导纱器5前端上的喂纱口6与针织物2的编织端部的织针之间的距离也变短,针织纱7更加过剩。对于过剩的针织纱7,使伺服马达22反转,由喂纱装置16取回,再通过反绕臂7将针织纱7拉入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将作为针织物编织用而向导纱器供给的针织纱控制成即使在针织物的编织端也不会松弛的横机的供纱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横机中,针床上并列设有多个织针,在由织针顺序地进行编织动作的同时供给针织纱,以进行针织物的编织。织针顺序性的编织动作通过搭载在沿针床移动的三角座滑架上的编织用三角机构实现。与三角座滑架连动的导纱器,将针织纱向织针供给。针织纱从沿针床的一定位置,例如端部或中央部等向导纱器供给。针织物编织中,使导纱器连动的三角座滑架的位置与供给针织纱的位置的关系不断变化。针织纱被织入针织物,在总体上被消耗。但是,导纱器在针织物外接近供给针织纱的位置时,尽管到导纱器为止的针织纱的供给路径缩短,但由于供给路径的缩短量的针织纱未被织入针织物中,从而针织纱的张力会降低并发生松弛。一般地,在朝向离开针织纱向导纱器供给的位置侧的移动中,在编织到一线圈横列量的针织物端部后,三角座滑架继续移动一定的距离并晢时停止。为了进行下一线圈横列量的针织物编织,三角座滑架反转移动方向。三角座滑架折返,向反方向开始移动,在与导纱器连动时,通过针织物的端部再次开始针织物的编织之前,不消耗针织纱。即使将从向导纱器供给针织纱的位置到导纱器为止的距离减小,不要距离减小量的针织纱,也不能将供给路径缩短量的针织纱编织在针织物中,会使针织纱的张力降低,发生松弛。在针织物编织中,要求针织纱的张力变动较小。由于针织纱的张力影响到织成后的针织物的线圈尺寸,从而张力的变动会使针织物的线圈尺寸不均匀。在手动地移动三角座滑架的手编机中,利用弹簧部件的张紧动作进行(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57-191352号公报)。在一边驱动三角座滑架,一边依据编织数据编织针织物的自动控制式的横机中,也可有不同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在针织纱的供给路径上设置制动器与拉回装置,根据在三角座滑架实际的移动开始前所发生的开始信号,通过制动器约束针织纱,通过增大转矩的拉回装置将针织纱拉回。通过这样的对每次三角座滑架的折返运动产生的转矩控制,防止针织纱的张力降低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4-257352号公报)。此外,在三角座滑架向离开针织纱朝导纱器供给的位置的方向移动时,到导纱器为止的距离随着三角座滑架的移动而增大。特别是向导纱器供给针织纱的位置设置在针床一方的端部,三角座滑架从该端部侧向另一方的端部侧折返时,针织纱的需要急剧地增大。本申请人还提出了一种预测针织纱的需要,PID控制用于驱动夹持着针织纱送出的罗拉的伺服马达,以抑制针织纱的张力变动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227064号公报)。在仅利用日本特开昭57-191352号公报所述的弹簧部件的张力,使三角座滑架以高速度运动,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横机中,不能为了抑制针织纱的张力变动、编织高质量的针织物而充分地进行必要的防松。在日本特开平4-257352号公报中,通过转矩控制防止松弛。在此情况下,例如在针织纱供给路径的途中发生卡阻那样的情况,针织纱的张力增大时,不能够进一步导入针织纱。如日本特开2002-227064号公报那样,由用将罗拉夹持针织纱的方式送出,虽然也能够响应急剧的针织纱的需要,但由于在导纱器位置的变化下,针织纱产生松弛时不能适当地吸收。在此,希望即使没有针织纱的需要时,针织纱也不会松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宜地防止由于导纱器的位置变化而产生的针织纱松弛的横机的供纱装置。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横机的供纱装置,在一边沿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三角座滑架,一边编织针织物的横机中,通过与三角座滑架连动的导纱器向针织物供给针织纱,其特征为,包含有防松装置,设置在针织纱的供给路径上,能够控制动作状态,通过在动作状态下拉入预定范围内的针织纱,可除去针织纱的松弛;算出装置,根据表示关于通过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所编织的线圈横列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的信号、及三角座滑架控制用的信号,相应于将针织纱供给到导纱器的路径的距离、从导纱器到针织物的距离及三角座滑架的控制状态,在三角座滑架在针织物的编织端部反转移动方向时,算出在供给路径上针织纱中产生的剩余量;和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对应于由剩余量算出装置算出的剩余量使防松装置动作,吸收针织纱的松弛。并且,本专利技术特征为,包含有喂纱装置,设置在所述针织纱的供给路径上,将针织纱夹持在包括由伺服马达旋转驱动的喂纱罗拉的多个罗拉之间,将针织纱送出;缓冲臂,设置在从喂纱装置向所述导纱器供给针织纱的路径上,可以基端侧为中心地摆动位移,由弹簧施力,而使插通有针织纱的前端侧摆动位移,将针织纱从该路径上部分地拉出;和传感器,以将针织纱从该路径仅拉出该预定长度时的前端侧的位置、即原点作为基准,检测出缓冲臂的摆动位移状态,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导出,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表示有关通过所述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所编织的线圈横列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的信号、所述三角座滑架控制用的信号和来自该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喂纱装置的伺服马达,以伴随着针织物的编织而从喂纱罗拉送出需要的针织纱。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喂纱装置的喂纱罗拉向与送出所述针织纱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喂纱装置作为所述防松装置而动作。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在向所述喂纱装置供给针织纱的路径上设有反绕臂,所述反绕臂能够以基端侧为中心地摆动位移,由弹簧施力,以使插通有针织纱的前端侧摆动位移,将针织纱从该路径上部分地拉出,通过反转喂纱罗拉吸收反绕向该路径上的针织纱。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所述防松装置设置在从所述喂纱装置向所述导纱器供给针织纱的路径上,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在防松装置动作前停止喂纱装置的喂纱罗拉。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所述防松装置包含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的步进马达、和基端侧安装在步进马达的旋转轴上,在前端侧上插通有针织纱的臂。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喂纱装置的伺服马达进行PI控制,以使所述缓冲臂的摆动位移状态追踪根据所述三角座滑架和所述针织物的位置关系所预先设定的目标状态,在控制使所述防松装置动作以吸收针织纱的松弛时,变更作为缓冲臂的摆动位移基准的原点位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色及优点根据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就更明确。图1为具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供纱装置的横机1的大致构成的主视图及喂纱装置的构成图。图2为图1的缓冲臂12及喂纱装置16和反绕臂17的构成的正视图。图3为图1的缓冲臂12及喂纱装置16和反绕臂17的构成的左侧视图。图4为图1的缓冲臂12及喂纱装置16的构成的立体5为在由图1的横机1编织针织物2时,缓冲臂12的倾斜角的目标值与主动罗拉20的旋转速度的大致控制状态的时间图。图6为作为由图1的横机1编织的针织物2的一例的手套的大致构成图。图7为对于不进行图6中缓冲臂12的原点位置的切换,稍降低三角座滑架4的移动速度下编织的部分的编织后,向进行原点位置的切换的控制转移的部分,进行控制的切换状态图。图8为示出图1的喂纱控制器9控制伺服马达22时,设定PI控制中的控制增益的例子的图表。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喂纱机构38的大致构成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供纱装置的横机1的大致构成。图1(a)和图1(b)分别表示整体的构成和有关供纱装置的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机的供纱装置,在一边沿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三角座滑架,一边编织针织物的横机中,通过与三角座滑架连动的导纱器向针织物供给针织纱,其特征为,包含有:防松装置,设置在针织纱的供给路径上,能够控制动作状态,通过在动作状态下拉入预定范 围内的针织纱,可除去针织纱的松弛;算出装置,根据表示关于通过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所编织的线圈横列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的信号、及三角座滑架控制用的信号,相应于将针织纱供给到导纱器的路径的距离、从导纱器到针织物的距离及三角座滑架的控制状态,在 三角座滑架在针织物的编织端部反转移动方向时,算出在供给路径上针织纱中产生的剩余量;和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对应于由剩余量算出装置算出的剩余量使防松装置动作,吸收针织纱的松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敏明西谷泰和狗卷正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