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方法及焚烧炉技术

技术编号:3899297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方法及焚烧炉,该方法是将直接排放或经传统的二次燃烧后排放的废气在温度大于650℃、停留时间大于1秒、流速大于5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所述焚烧炉包括:炉壳、炉壳中设的废气通道、烧嘴、多孔吸附蓄热体及热交换器;在废气通道上依次设有预热室、主燃烧室和次燃烧室,预热室设于废气通道的前部,主燃烧室与次燃烧室依此设于中部,烧嘴设于主燃烧室入口处,多孔吸附蓄热体设于次燃烧室的上方,热交换器设于废气通道的后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使有机溶剂及部分未完全燃烧的废气更充分地燃烧,生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及水,再经过热交换器,并与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方法及焚烧炉
技术介绍
目前,钢板彩涂线上的废气排放一般有二种 一是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 的极大污染及能源的浪费,同时由于采用直接加热,成品彩涂钢板表面会残留 部分有机溶剂,甚至产生烧碳;二是经焚烧炉燃烧后再排放,这样可以减少污 染,但是,所排放的废气中仍然存在约3y。 5y。的有机溶剂及含N0x的烟气,造成 环境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的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 处理方法及焚烧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方法,将直接排放或经传统 的二次燃烧后排放的废气在温度大于65CTC、停留时间大于1秒、流速大于5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的焚烧炉包括炉壳、炉壳 中设的废气通道、烧嘴与瓦斯管、多孔吸附蓄热体及热交换器;废气通道呈左 右上下迂回结构,在废气通道上依次设有预热室、主燃烧室和次燃烧室,预热 室设于废气通道的前部,主燃烧室与次燃烧室依此设于中部,主燃烧室与次燃 烧室并列且设有隔墙,烧嘴与瓦斯管设于主燃烧室入口处,多孔吸附蓄热体设 于次燃烧室的上方, 一个热交换器设置在预热室与主、次燃烧室出口的交叉处, 该交换器的管程与壳程分别构成预热废气和燃烧后废气的热交换通道,另有一 组热交换器的管程与壳程分别与上述一个热交换器的燃烧后废气的通道、新鲜 空气通道连通,所述新鲜空气通道的出口与烘干炉连通。炉壳为至少1层的耐火砖墙体,炉壳表面设有保温层。多孔吸附蓄热体为蜂窝式陶瓷耐火砖。所述主燃烧室的温度大于65(TC,废气的流速大于5米/秒,主燃烧室的长 度应确保废气在其内停留时间大于1秒。本技术与现有的用于钢板彩涂线的焚烧炉比较,具有如下明显的优点 加热钢板后产生的有机溶剂经预热室预热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气接触直接 燃烧,燃烧后废气沿着废气通道,作上下左右迂回变化前进,大大延长了废气 在燃烧炉的停留时间,使有机溶剂及部分未完全燃烧的废气更充分地燃烧,生3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及水,再经过热交换器与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排出, 经过热交换的新鲜空气引入烘干炉,对钢板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溶剂 再进入焚烧炉进行处理,达到循环利用。改造前后焚烧炉使用效果对比数据参见表1:表l<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附图说明图1沿的B1-B1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沿的B2-B2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沿的B3-B3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沿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将加热钢板后产生的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气,经过一个炉膛底通道 及焚烧炉后部及上部的预热后,进入炉膛温度600-80(TC的焚烧炉,通过与燃气、 助燃空气接触直接燃烧,被处理的废气在焚烧炉内的流速控制在大于5秒。所 述焚烧炉的燃烧通道的长度应确保废气在其内停留的时间大于1秒。为了实现上述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焚烧炉实施例,参见 图1 图5。图1示意了本技术所述焚烧炉的横向剖视结构;图2-图4分别 示意了沿焚烧炉B1-B1、 B2-B2、 B3-B3层横向的剖视结构;图5示意了废气通 道的沿A-A方向的纵向剖视结构。本技术设有炉壳8,炉壳8为耐火砖墙体,炉壳8表面设有保温层81。 炉壳8中设有废气通道、烧嘴与瓦斯管l、烧嘴与瓦斯管的支架2,蜂窝陶瓷蓄 热体10,板式换热器7。在废气通道上设有预热室4、主燃烧室11和次燃烧室 12,预热室4设于废气通道的前部,主燃烧室11与次燃烧室12依此设于中部, 主燃烧室11与次燃烧室12并列且设有隔墙13,隔墙13上设有连通孔131。烧 嘴与瓦斯管1设于主燃烧室11入口处,蜂窝式陶瓷耐火砖10设于主燃烧室11 与次燃烧室12的上方,板式换热器7、 17设于废气通道的后部。在炉壳8上设 有人观察孔6。废气通道呈左右上下迂回结构,有机溶剂的进管(图中未画出,来自烘干炉的废气)设于炉壳8与炉膛的底部9上,且与预热室4连通。有机溶剂引入后, 通过板式换热器7,经预热室4预热接着进入炉膛,经过主燃烧室11入口处时, 与从烧嘴与瓦斯管1喷入的燃气及来自助燃空气入口 14的空气接触并直接燃 烧。燃烧后的火焰及废气沿着前炉膛3、依次通过底层右边通道12、底层左边 通道11、 二层左边通道、蜂窝陶瓷蓄热体10,并在蜂窝陶瓷蓄热体10处进行 二次燃烧。燃烧后的火焰及废气再通过二层右边通道、三层通道,再经过板式 换热器7与来自烘干炉的废气在换热器内部垂直方向进行间接热交换。如此左 右上下迂回前进(如图3和4中的箭头所示),大大延长了废气在燃烧炉的停留 时间,使有机溶剂及部分未完全燃烧燃气更充分燃烧,生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 及水。最后,废气经过后炉膛5,并通过板式换热器17与新鲜空气(新鲜空气入 口 15)在换热器内部垂直方向进行间接热交换后,再通过燃烧废气出口 16经烟 囱排放,而通过板式换热器17交换的新鲜空气则通过新鲜空气出口 18通往烘 干炉,对钢板进行加热。采用此间接加热的钢板受热均匀,板面无污染,加热 过程中产生的溶剂由烘干炉风机抽出,并再引入焚烧炉进行燃烧利用,如此循 环使用,可明显减少废气的排放及节约能源。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直接排放或经传统的二次燃烧后排放的废气在温度大于650℃、停留时间大于1秒、流速大于5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2、 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壳、 炉壳中设的废气通道、烧嘴与瓦斯管、多孔吸附蓄热体及热交换器;废气通道 呈左右上下迂回结构,在废气通道上依次设有预热室、主燃烧室和次燃烧室, 预热室设于废气通道的前部,主燃烧室与次燃烧室依此设于中部,主燃烧室与 次燃烧室并列且设有隔墙,烧嘴与瓦斯管设于主燃烧室入口处,多孔吸附蓄热 体设于次燃烧室的上方, 一个热交换器设置在预热室与主、次燃烧室出口的交 叉处,该交换器的管程与壳程分别构成预热废气和燃烧后废气的热交换通道, 另有一组热交换器的管程与壳程分别与上述一个热交换器的燃烧后废气的通 道、新鲜空气通道连通,所述新鲜空气通道的出口与烘干炉连通。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炉壳为至少1层的耐火砖墙体,炉壳表面设有保温层。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的焚烧炉,其特征 在于多孔吸附蓄热体为蜂窝式陶瓷耐火砖。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的焚烧炉,其特征 在于主燃烧室的温度大于65(TC,废气的流速大于5米/秒,主燃烧室的长度 应确保废气在其内停留时间大于1秒。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方法及焚烧炉,该方法是将直接排放或经传统的二次燃烧后排放的废气在温度大于650℃、停留时间大于1秒、流速大于5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所述焚烧炉包括炉壳、炉壳中设的废气通道、烧嘴、多孔吸附蓄热体及热交换器;在废气通道上依次设有预热室、主燃烧室和次燃烧室,预热室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直接排放或经传统的二次燃烧后排放的废气在温度大于650℃、停留时间大于1秒、流速大于5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常陈政贤林顺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凯景钢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