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油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914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油脱水装置,包括空心的圆柱状外壳,在外壳内部密封式设置有分离室,在分离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力旋流器,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液口,进液口与分离室连通,在外壳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与分离室连通,还包括:设置在分离室内的聚结破乳单元,其位于进液管和进液口之间,用于对进入水力旋流器之前的原油进行聚结破乳;其中,构成分离室的板材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聚结破乳单元设置在外壳内。在不影响水力旋流器工作的前提下,在原油进入水力旋流器之前,对原油进行聚结破乳。提高水力旋流器对原油的离心分离效率。提高水力旋流器对原油的离心分离效率。提高水力旋流器对原油的离心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油脱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
,具体地,涉及一种原油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原油中的综合含水率已超过90%。目前,为了将原油中掺杂的水分除掉,采用传统的多级三相重力分离和热化学沉降的脱水工艺。这种工艺需要使用多种设备逐级递加,一步步逐级完成工作。但是随着原油中含水率的逐步增加,使得所需要的脱水设备变得更多,从而导致整个脱水的流程越来越长。并且,传统的多级三相分离和热化学沉降的脱水工艺所用到的设备效率低、能耗高、占地大、停留时间长。
[0003]另外,随着聚合物驱等提高采收率措施的应用,复杂物性油井采出液的乳化破乳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就导致外输原油超标、污水处理困难,严重影响了油田的连续稳定生产,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集输处理要求,更难以满足“双碳”背景下的绿色油田的要求。
[0004]同时,现有脱水技术多是基于传统技术的提升,属于单元技术的组合,没有实现多场一体协同和多元技术的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原油脱水装置,其能够实现多场一体协同和多元技术复合,提高脱水效率。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油脱水装置,包括空心的圆柱状外壳,在所述外壳内部密封式设置有分离室,在所述分离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力旋流器,所述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分离室连通,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分离室连通,所述原油脱水装置还包括:
[0007]设置在所述分离室内的聚结破乳单元,其位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液口之间,用于对进入所述水力旋流器之前的原油进行聚结破乳。
[0008]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力旋流器包括大锥度段和小锥度段,所述聚结破乳单元设置在所述小锥度段。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聚结破乳单元包括:
[0010]第一绝缘隔板;
[0011]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隔板下方的第二绝缘隔板;以及
[0012]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隔板和所述第二绝缘隔板之间的电极棒。
[0013]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径向密封式设置有上部挡板和下部挡板,在所述上部挡板的上方形成出油室,在所述上部挡板和所述下部挡板之间形成所述分离室,在所述下部挡板下方形成出水室;其中,
[0014]所述上部挡板和所述下部挡板为绝缘材料制成。
[0015]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绝缘隔板与所述下部挡板之间形成进口缓冲室,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口缓冲室连通,在所述第一绝缘隔板与所述上部挡板之间形成出
口缓冲室,所述出口缓冲室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0016]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隔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隔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绝缘隔板和所述第二绝缘隔板与所述水力旋流器之间存在间隙。
[0017]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出油室内径向封闭式设置有油处理单元,用于进一步脱出从所述水力旋流器中排出的油相中含有的水相,所述外壳外侧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油处理单元和所述上部挡板之间。
[0018]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处理单元的结构为斜板聚结分离的结构。
[0019]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出水室内径向封闭式设置有水处理单元,用于进一步脱出从所述水力旋流器中排出的水相中含有的油相,所述外壳外侧设置有排油阀,所述排油阀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水处理单元和所述下部挡板之间。
[0020]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单元的结构为聚结填料的结构或者使用纤维素基/纸基复合材料、木基/金属基/聚合物多孔材料、纳米膜组成的油水分离材料制成。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之处在于:
[0022]本专利技术将聚结破乳单元设置在外壳内。在不影响水力旋流器工作的前提下,在原油进入水力旋流器之前,对原油进行聚结破乳。提高水力旋流器对原油的离心分离效率。并且在保证聚结破乳单元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省了占地空间。利用形成分离室的下部挡板和形成聚结破乳单元的第二绝缘隔板形成进口缓冲室,使进入聚结破乳单元的来液稳定。利用形成分离室的上部挡板和形成聚结破乳单元的第一绝缘隔板形成出口缓冲室,为水力旋流器提供稳定均匀的流体。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24]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介绍。
[0027]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靠近出水管9的一端定义为下端或相似用语,将靠近出油管11的一端定义为上端或相似用语。此外,在本申请中,用语“轴向”是指沿图1中的垂直方向,即外壳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用语“径向”是指与“轴向垂直的方向”。
[0028]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油脱水装置100。如图1所示,原油脱水装置100包括外壳30,外壳30整体上形成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在外壳30的上端设置有出油管9,在外壳30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11。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壳3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成半球面。通过这种设置,使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出油或者出水时更加顺畅,减小阻力。
[0029]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30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沿径向方向密封式设置有上部挡板14和下部挡板8。上部挡板14的上方与外壳30共同形成出油室4,上部挡板14和下部挡板8之间与外壳30共同形成分离室31,下部挡板8的下放与外壳30共同形成出水室5。
[0030]在分离室3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力旋流器3。在本实施例中,仅以一个水力旋流器做出说明。水力旋流器3包括具有一定锥度的筒体15和同轴式设置在筒体15内部的起旋器12。筒体15的中心轴线与外壳30的中心轴线平行,筒体15的设置有起旋器12的一端与上部挡板14之间留有间隙,形成进液口32。筒体15的另一端穿过下部挡板8,并与出水室5连通。起旋器12包括出油部122和起旋部121,出油部122与上部挡板14固定连接,并且,出油部122内沿其中心轴线的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出油室5连通。这样,原油可以通过进液口32进入水力旋流器3。然后,在起旋器12的作用下,原油产生切向速度分量,获得分离动力,在筒体15的内部形成连续涡流。在长时间的稳定旋转流动作用下,在筒体15内形成中间低压、四周高压的原油分布,从而使油相和水相快速分离。其中,原油中密度较大的水相部分沿筒体15的锥面筒壁迁移,流向出水室5。原油中密度较低的油相从中间的出油部122流向出油室4。
[0031]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起旋器12的起旋部121为直螺旋叶片。
[003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起旋器12的起旋部121为倾斜板叶片。
[0033]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起旋器12的起旋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油脱水装置,包括空心的圆柱状外壳,在所述外壳内部密封式设置有分离室,在所述分离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力旋流器,所述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分离室连通,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分离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脱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分离室内的聚结破乳单元,其位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液口之间,用于对进入所述水力旋流器之前的原油进行聚结破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旋流器包括大锥度段和小锥度段,所述聚结破乳单元设置在所述小锥度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结破乳单元包括:第一绝缘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隔板下方的第二绝缘隔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隔板和所述第二绝缘隔板之间的电极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径向密封式设置有上部挡板和下部挡板,在所述上部挡板的上方形成出油室,在所述上部挡板和所述下部挡板之间形成所述分离室,在所述下部挡板下方形成出水室;其中,所述上部挡板和所述下部挡板为绝缘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绝缘隔板与所述下部挡板之间形成进口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孝轩陈从磊邱伟伟郑友林昝玉明王荣娟王炳人崔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