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蜀葵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9907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黄蜀葵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黄蜀葵根提取物中含有黄蜀葵根多糖,组成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单糖包括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黄蜀葵根多糖的单糖类型丰富,活性成分多,使其具有改善慢传输型便秘的潜力,继而可以应用于制备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拓展了黄蜀葵根资源的利用途径,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充分、合理地利用黄蜀葵药物资源。用黄蜀葵药物资源。用黄蜀葵药物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蜀葵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物
,具体涉及一种黄蜀葵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是一种以结肠通过时间延长和结肠动力下降为特征的顽固性便秘,是功能性便秘中常见的类型。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0003]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为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宋代掌禹锡所著《嘉佑本草》,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药用历史十分悠久,在民间也广泛应用,常用于治疗疔疮、腮腺炎、肺热咳嗽等。根据《中国药典》,目前黄蜀葵只有花入药,是治疗肾病常用中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市场需求量巨大,但采收花朵后的根茎叶资源因缺少有效利用途径而大量废弃,造成资源浪费。黄蜀葵茎叶已有研究报道,但是黄蜀葵根的研究较少,且目前报道的黄蜀葵根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的种类少,限制了黄蜀葵根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黄蜀葵根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的种类少的问题,提供一种黄蜀葵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黄蜀葵根提取物,所述黄蜀葵根提取物中含有黄蜀葵根多糖,组成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单糖包括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
[0006]优选地,以所述黄蜀葵根提取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含量为84~92%。
[0007]优选地,以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岩藻糖的含量为0.5~1%,所述鼠李糖的含量为8~11%,所述阿拉伯糖的含量为3~5%,所述半乳糖的含量为12~13%,所述葡萄糖的含量为45~50%,所述木糖的含量为2~3%,所述甘露糖的含量为5~7%,所述葡萄糖醛酸的含量为5~7%,所述甘露糖醛酸的含量为10~15%。
[000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黄蜀葵根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黄蜀葵根进行粉碎,将得到的粉碎料与水在50~68℃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提取,固液分离,得到水提液;
[0010](2)将所述水提液进行浓缩,然后加入乙醇溶液至体系中乙醇体积浓度为75~85%,静置得沉淀物,接着干燥,得到黄蜀葵根提取物。
[0011]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粉碎料的粒度≤10目。
[0012]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粉碎料与水的固液比为1g:4~8mL。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加热提取的次数为2~4次,每次2~4h。
[001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浓缩为减压浓缩。
[0015]优选地,步骤(2)中,浓缩得到的浓缩液中,固液比为1g:0.5~3mL。
[0016]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干燥的过程包括:
[0017]将所述沉淀物在20~4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接着进行冷冻干燥。
[0018]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黄蜀葵根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产品中的应用。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黄蜀葵根提取物中,黄蜀葵根多糖的单糖组成包括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单糖类型丰富,活性成分多,能够有效改善慢传输型便秘,从而可以应用于制备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产品。本专利技术拓展了黄蜀葵根资源的利用途径,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充分、合理地利用黄蜀葵药物资源。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绘制的葡萄糖标准曲线图;
[0021]图2是黄蜀葵根多糖和标准品的离子色谱图;
[0022]图3是不同浓度的黄蜀葵根提取物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改善作用的试验效果对比图;
[0023]图4是不同浓度的黄蜀葵根提取物对小鼠结肠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5]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蜀葵根提取物,所述黄蜀葵根提取物中含有黄蜀葵根多糖,组成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单糖包括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黄蜀葵根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恢复胃肠道动力,具有安全高效、低毒副作用的优点,为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来源。
[002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黄蜀葵根提取物,是从废弃的黄蜀葵根中提取得到的,一方面原料成本低廉,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可有效消耗黄蜀葵根资源,降低环境承载压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为黄蜀葵药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002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黄蜀葵根提取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含量为84~92%。
[003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由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9种单糖组成。
[003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岩藻糖的含量为0.5~1%,所述鼠李糖的含量为8~11%,所述阿拉伯糖的含量为3~5%,所述半乳糖的含量为12~13%,所述葡萄糖的含量为45~50%,所述木糖的含量为2~3%,所述甘露糖的含量为5~7%,所述葡萄糖醛酸的含量为5~7%,所述甘露糖醛酸的含量为10~15%。
[003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黄蜀葵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1)将黄蜀葵根进行粉碎,将得到的粉碎料与水在50~68℃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提取,固液分离,得到水提液;
[0034](2)将所述水提液进行浓缩,然后加入乙醇溶液至体系中乙醇体积浓度为75~85%,静置得沉淀物,接着干燥,得到黄蜀葵根提取物。
[0035]黄蜀葵属于药食同源,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本专利技术以中药材生产过程中采收黄蜀葵花后废弃的根资源为原料,通过提取方法的设计,使制得的黄蜀葵根提取物能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增强胃肠动力,从而能够应用于制备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作用的药品或保健品;同时,制备方法快速简单,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黄蜀葵根是采收黄蜀葵花后除去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蜀葵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蜀葵根提取物中含有黄蜀葵根多糖,组成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单糖包括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蜀葵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黄蜀葵根提取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含量为84~9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蜀葵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黄蜀葵根多糖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岩藻糖的含量为0.5~1%,所述鼠李糖的含量为8~11%,所述阿拉伯糖的含量为3~5%,所述半乳糖的含量为12~13%,所述葡萄糖的含量为45~50%,所述木糖的含量为2~3%,所述甘露糖的含量为5~7%,所述葡萄糖醛酸的含量为5~7%,所述甘露糖醛酸的含量为10~15%。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黄蜀葵根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黄蜀葵根进行粉碎,将得到的粉碎料与水在50~68℃的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鸿志徐文丽侯晓莹刘大会陈科力汪喻巧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