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871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预制舱内发热设备的发热参数、进风设备的进风参数,根据发热参数和进风参数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进风设备的数量m;步骤2,获取排风设备的排风参数、预制舱的容积、所需通风量,根据排风参数、预制舱的容积、所需通风量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排风设备的数量n;m和n均为整数;步骤3,根据进风设备的数量计算实际进风量L1,根据排风设备的数量计算实际排风量L2,并比较L1与L2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配置进风设备和排风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进风设备和排风设备数量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既能达到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又能避免漏雨,且成本最优。且成本最优。且成本最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制舱是变电站中应用广泛的一种设备,其主要用于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来容纳变电站用电力设备,预制舱内包括电抗器、变压器、SVG等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能,如果通风散热不好,则会造成设备内部热量堆积,影响设备运行质量,进而影响设备运行寿命,且预制舱内部热量堆积,温度超过限制后,设备存在较大故障风险,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因此,预制舱内通常会配置通风散热设备(例如风机、百叶窗等)来进行通风散热。然而,目前在配置通风散热设备时相对比较随意,只要能满足国家标准GB50019

2015即可,这样的缺陷是可能导致设备成本高且通风散热效果达不到最优,而且还忽略了若出风量过大会使得预制舱内部形成负压,会存在漏雨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改善现有随意配置通风散热设备可能导致预制舱能通风散热效果不好或有漏雨风险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既能满足良好的通风散热需求,又能减小漏雨风险,且降低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预制舱内发热设备的发热参数、进风设备的进风参数,根据发热参数和进风参数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进风设备的数量m;步骤2,获取排风设备的排风参数、预制舱的容积、所需通风量,根据排风参数、预制舱的容积、所需通风量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排风设备的数量n;m和n均为整数;步骤3,根据进风设备的数量计算实际进风量L1,根据排风设备的数量计算实际排风量L2,并比较L1与L2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配置进风设备和排风设备;若L1>L2,则按照步骤1估算出的数量m配置进风设备,按照步骤2估算出的数量n配置排风设备;若L1<L2,则在步骤2估算出的数量n的基础上,按整数数值减小,直至L1>L2,继而按照步骤1估算出的数量m配置进风设备,按照数值减小后的数量配置排风设备;若L1=L2,则按照步骤1估算出的数量m配置进风设备,按照步骤2估算出的数量n

1配置排风设备。
[0005]进风设备的进风参数直接影响了进风量,进风量的需求与发热设备的发热量相关,排风设备的排风参数直接影响了排风量,进风的需求和预制舱的容积也制约着排风量。上述方案中,综合考虑了预制舱、发热设备、进风设备、排风设备的性能参数对进风量和排风量的影响,继而根据相应的影响分别配置进风设备和排风设备的数量,通过合理的数量配置来控制预制舱内的通风散热效果,不仅可以达到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保障运行安全,
降低设备成本,而且在进风量小于等于排风量时,通过适当调整排风设备的数量,还可以避免预制舱内形成负压,继而降低漏雨风险。
[0006]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11,获取预制舱内发热设备的发热参数,发热参数包括发热设备的发热量Q、室内排风设计温度tp、送风温度ts,基于发热参数估算所需通风量L,单位为m
³
/h,L=Q/[0.337*(tp

ts)] ;步骤12,获取进风设备的进风参数,进风参数包括进风面积S1、进风风速V,风速V的单位为m/s,基于进风风速估算所需通风面积S,S=L/(V
×
3600),通风面积S的单位为

;步骤13,根据进风面积S1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进风设备的数量m,m为大于等于S/S1的最小整数。
[0007]上述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影像进风量或进风需求量的各种因素,继而使得估算出的进风设备的数量准确性高。
[0008]所述步骤2包括:步骤21,获取排风设备的排风参数、预制舱的容积VL,排风参数包括单位时间内的排风量C、每小时内的换气次数N,单位为m
³
/h,基于排风量C和容积VL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排风设备的第一数量n1,n1为大于等于N*VL/C的最小整数;步骤22,基于排风量C和所需通风量L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排风设备的第二数量n2,n2为大于等于L/C的最小整数;步骤23,比较n1与n2的大小,若n1≥n2,则n=n1;若n1<n2,则n=n2。
[0009]上述方案中,步骤21从控制单位时间内换气次数的方向来估算排风设备的数量,步骤22从完全排出发热设备余热的方向来估算排风设备的数量,最终选取两者之间的较大值作为最终排风设备的数量,如此可以确保排风量达到应用要求,且准确性高。
[0010]在更优化的方案中,N取值为12。
[0011]DLT 5053标准要求每小时10次换气量(即6分钟1次),但综合考虑预制舱内防尘网、风阀、环控线焊接吊顶梁等设备在空气对流时的风阻率约为85%,故上述方案中设定要求5分钟内换气一次,即每小时12次换气,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估算的精度。
[0012]更优化的方案中,还包括步骤4,安装进风设备和排风设备,且相邻两个排风设备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

6米之间,进风设备安装于风口。
[0013]上述方案中,不仅控制了通风散热设备的数量,而且还控制通风散热设备之间的布置距离,经过实践分析,可以实现更佳的通风散热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综合考虑了预制舱、发热设备、进风设备、排风设备的性能参数对进风量和排风量的影响,继而根据相应的影响分别配置进风设备和排风设备的数量,通过合理的数量配置来控制预制舱内的通风散热效果,不仅可以达到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保障运行安全,降低设备成本,而且在进风量小于等于排风量时,通过适当调整排风设备的数量,还可以避免预制舱内形成负压,继而降低预制舱漏雨风险。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
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实施例中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预制舱内发热设备的发热参数、进风设备的进风参数,根据发热参数和进风参数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进风设备的数量m。
[0019]进风量与进风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预制舱内发热设备的发热参数、进风设备的进风参数,根据发热参数和进风参数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进风设备的数量m;步骤2,获取排风设备的排风参数、预制舱的容积、所需通风量,根据排风参数、预制舱的容积、所需通风量估算出预制舱内所需排风设备的数量n;m和n均为整数;步骤3,根据进风设备的数量计算实际进风量L1,根据排风设备的数量计算实际排风量L2,并比较L1与L2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配置进风设备和排风设备;若L1>L2,则按照步骤1估算出的数量m配置进风设备,按照步骤2估算出的数量n配置排风设备;若L1<L2,则在步骤2估算出的数量n的基础上,按整数数值减小,直至L1>L2,继而按照步骤1估算出的数量m配置进风设备,按照数值减小后的数量配置排风设备;若L1=L2,则按照步骤1估算出的数量m配置进风设备,按照步骤2估算出的数量n

1配置排风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舱内通风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11,获取预制舱内发热设备的发热参数,发热参数包括发热设备的发热量Q、室内排风设计温度tp、送风温度ts,基于发热参数估算所需通风量L,单位为m
³
/h,L=Q/[0.337*(tp

ts)] ;步骤12,获取进风设备的进风参数,进风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展姬广辉杨清清丁南方魏靖松张翔廖骏驰胡前伟王欢潘正权逯雨港鄢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