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820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包括蛹状吸收芯、引流管、储液罐上盖、储液罐罐体、尿液监测传感器和负压吸引装置;所述负压吸引装置设有储液罐底座,提供持续或间歇负压吸引,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内部包含信号接收处理装置;所述引流管一端与蛹状吸收芯粘接固定,另一端与储液罐上盖以鲁尔方式连接,形成尿液引流通路;所述储液罐罐体侧壁设液位监测传感器;所述储液罐上盖通过负压连接管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相连通;所述尿液监测传感器嵌于蛹状吸收芯中;所述信号接收处理装置和尿液监测传感器、液位监测传感器相连对尿液和液位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负压吸引尿液无残留,降低尿道感染和损伤风险,降低护理频率和工作量。率和工作量。率和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留置导尿管术作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在全麻手术及重症病患护理中十分常见,随着导尿管的使用量逐渐加大,由此引发的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据统计,国内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比例占医院获得性感染总量的20%

30%,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且67%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为CAUTI,尤其是ICU病房中,97%的尿路感染均由留置导尿管引起,女性由于特殊生理结构,发生CAUTI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
[0003]导尿管是一种由尿道插入至膀胱中起导流尿液作用的管道,多为天然橡胶、硅胶或PVC材料制成,使用时需先消毒尿道口,以无菌操作的方式将导尿管延尿道口插入至膀胱中6

8cm,再外接引流容器以实现尿液导出体外。然而这种物理侵袭性操作,患者异物感明显,材质有一定刺激性,还会破坏患者尿道及膀胱黏膜屏障,增加细菌逆行性感染的可能性,细菌可能来自导尿管自身或插入时由外阴带入,不恰当规格导尿管与尿道之间存在的间隙,也为细菌的进入提供通道,对于一些因疾病或生理结构变化导致尿道狭窄和损伤的患者,导尿管的插入更为复杂,需多次置管,即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感染几率。导尿管在置入后需采取固定措施,否则易发生管道脱出或漏尿现象,导致阴部潮湿和红疹。另外,导尿管的长期留置,尤其是10d以上,发生菌尿或者有症状的尿路感染的概率为100%。女性下尿道短而直,且与肛门距离较近,加之会阴部的潮湿环境更利于细菌滋生,因此,女性患者在置管后发生尿道感染的概率为男性的数倍。尿道感染作为并发症既不利于原有疾病的治疗,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医护人员工作量,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控制难题之一。
[0004]因此,设计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选用对肌体亲和、无刺激的材料,外置尿液吸收装置,避免插管对尿道口和膀胱粘膜屏障的机械损伤,降低尿道感染率,独特的结构使尿液收集系统运行稳定,不易脱落,尿液持续引流,保持外阴干燥,减少细菌滋生和湿疹的发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为舒适,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传统插管带来的并发症,让患者在更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包括蛹状吸收芯、引流管、储液罐上盖、储液罐罐体、尿液监测传感器和负压吸引装置;所述负压吸引装置设有储液罐底座,提供持续或间歇负压吸引,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内部包含信号接收处理装置;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蛹状吸收芯粘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上盖以鲁尔方式连接,形成尿液引流通路;所述储液罐罐体置于负压吸引装置的储
液罐底座中,所述储液罐罐体侧壁设液位监测传感器;所述储液罐上盖通过负压连接管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相连通;所述尿液监测传感器嵌于蛹状吸收芯中;所述信号接收处理装置和尿液监测传感器、液位监测传感器相连对尿液和液位进行监测。
[0007]进一步地,所述蛹状吸收芯整体呈纺锤形,背部为弯曲弧状结构;所述蛹状吸收芯的一端封闭,另一顶端设有引流管连接口并与所述引流管相接,所述蛹状吸收芯包含尿液吸纳层和被覆层,所述被覆层的弯曲凹面设有尿液吸纳口,所述被覆层的弯曲凸面设有压力平衡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尿液吸纳层的材质为高分子吸水性材料,以填充、压制或编织的方式成型;所述被覆层的材质为医用高分子弹性材料。
[0009]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上盖上还设置引流弯管接头,所述引流弯管接头管口设有带鲁尔接口的单向阀,所述引流管一端以鲁尔接头形式与引流弯管接头上的单向阀连接,另一端与蛹状吸收芯的引流管连接口粘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的材质为医用硅胶、聚氯乙烯或聚氨酯材质,所述单向阀的材质为医用聚丙烯或医用聚碳酸酯。
[0011]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上盖设置负压弯管接头与负压连接管粘接固定,所述负压弯管接头下端设疏水透气滤膜。
[0012]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弯管接头的材质为医用聚丙烯或医用ABS工程塑料。
[0013]进一步地,所述疏水透气滤膜的材质为医用聚四氟乙烯或医用聚偏氟乙烯。
[0014]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罐体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0015]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罐体上设置有刻度线。
[0016]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具体优点如下:
[0017]1、采用高分子弹性材质的蛹状吸收芯对皮肤、组织无刺激,非侵入式尿液收集方式,避免了传统插管导尿带来的尿道损伤和感染风险,无异物感,患者更舒适。
[0018]2、本技术的蛹状吸收芯结构为带有弧度的弯曲柱体,与女性生理结构吻合,不易脱落,拆卸引流管鲁尔接头即可更换吸收芯,减少重复插管带来的痛苦和风险,缩短护理时间和工作量。
[0019]3、本技术的蛹状吸收芯与患者尿道口紧密贴合,负压确保尿液及时引流,维持患者阴部干爽环境,减少细菌滋生和湿疹出现。
[0020]4、尿液监测传感器持续关注排尿量,自动调控负压吸引方式,液位监测系统提示储尿量,长效智能监控,护理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蛹状吸收芯;2、尿液吸纳层;3、被覆层;4、尿液吸纳口;5、压力平衡孔;6、引流管;8、储液罐上盖;9、引流弯管接头;10、单向阀;11、负压弯管接头;12、疏水透气滤膜;13、储液罐罐体;15、负压连接管;16、负压吸引装置;17、储液罐底座;18、尿液监测传感器;19、液位监测传感器;20、信号接收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包含:蛹状吸收芯1、引流管6、尿液监测系统、储液罐上盖8、储液罐罐体13、液位监测系统、负压连接管15和负压吸引装置16,引流管6一端与蛹状吸收芯1粘接固定,另一端与储液罐上盖8以鲁尔方式连接,储液罐罐体13置于负压吸引装置16的储液罐底座17中,储液罐上盖8通过负压连接管15与负压吸引装置16相通。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实施护理时,首先清洁患者阴部及尿道口周围,将蛹状吸收芯1中尿液吸纳口4一侧覆盖患者尿道口,引流管6连接至储液罐上盖8的引流弯管接头9,储液罐上盖8安装至储液罐罐体13,利用负压连接管15连接储液罐上盖8和负压吸引装置16,组成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外置的尿液吸收芯避免常规插管产生的痛苦和相关感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蛹状吸收芯(1)、引流管(6)、储液罐上盖(8)、储液罐罐体(13)、尿液监测传感器(18)和负压吸引装置(16);所述负压吸引装置(16)设有储液罐底座(17),提供持续或间歇负压吸引,所述负压吸引装置(16)内部包含信号接收处理装置(20);所述引流管(6)一端与所述蛹状吸收芯(1)粘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上盖(8)以鲁尔方式连接,形成尿液引流通路;所述储液罐罐体(13)置于负压吸引装置(16)的储液罐底座(17)中,所述储液罐罐体(13)侧壁设液位监测传感器(19);所述储液罐上盖(8)通过负压连接管(15)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16)相连通;所述尿液监测传感器(18)嵌于蛹状吸收芯(1)中;所述信号接收处理装置(20)和尿液监测传感器(18)、液位监测传感器(19)相连对尿液和液位进行监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蛹状吸收芯(1)整体呈纺锤形,背部为弯曲弧状结构;所述蛹状吸收芯(1)的一端封闭,另一顶端设有引流管连接口并与所述引流管(6)相接,所述蛹状吸收芯(1)包含尿液吸纳层(2)和被覆层(3),所述被覆层(3)的弯曲凹面设有尿液吸纳口(4),所述被覆层(3)的弯曲凸面设有压力平衡孔(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侵入式女性尿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液吸纳层(2)的材质为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梁津康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