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06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及车辆,所述车门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车门外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和门护板,所述车门内板底部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所述防撞钩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于加强板,所述支撑部向车门内侧延伸,并穿过第一避让孔伸出车门内板;所述支撑部位于门护板下方,且所述支撑部靠近门护板,所述支撑部自由端不超过其靠近的门护板。所述车辆包括车门和侧围,所述侧围设置有与防撞钩的支撑部相适配的插入孔,使车门关闭时,支撑部插入插入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撞钩固定于车门内部的加强板,连接稳固,仅有少部分显露在车门外部,并低于门护板,可以减少被腐蚀的风险,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安全防护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车门与门槛和侧围的搭接量较小,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极易滑过门槛和侧围向车内侵入,导致车门侵入量过大。随着安全法规的升级,碰撞用避障的尺寸加大,导致在车辆碰撞测试时侧面侵入量不满足法规要求。为了减小侧碰时车门的侵入量,减小对车内乘员的伤害,需要加强对车门的支撑。CN204161482U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设置有防撞钩,所述防撞钩设置在车门上,防撞钩具有与车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和朝向侧围外板延伸的伸入部,侧围外板上设置有穿设伸入部的穿设孔,车门具有容纳连接部的凹入部,连接部通过螺钉或螺栓与车门固定连接。该防撞钩完全显露于车门的外面,设置防撞钩处的车门钣金一般不平整,连接可靠性不足,在侧碰时容易损坏,失去支撑效果,而且美观性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对车门进行有效支撑,美观安全的防撞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及车辆,在车门的加强板上固定防撞钩,在侧围设置与防撞钩的支撑部相适配的插入孔,使防撞钩仅部分伸出车门内板,显露于车门外部。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车门外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和门护板,所述车门内板底部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所述防撞钩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于加强板,所述支撑部向车门内侧延伸,并穿过第一避让孔伸出车门内板;所述支撑部位于门护板下方,且所述支撑部靠近门护板,所述支撑部自由端不超过其靠近的门护板,使防撞钩大部分隐藏在车门内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平板状,所述支撑部的自由端的端部为弧形;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伸出车门内板的部分为扁平舌型,使防撞钩伸出车门内板的部分表面圆润,增加安全性,防止挂住衣服,刮到身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撞钩为L型或者U型。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避让孔处设置有密封护套,使车门美观、密封,防水防尘,保护门护板内部零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为车门防撞梁,所述防撞钩设置于车门防撞梁底部,增加防撞钩支撑的稳固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撞钩为一体式结构,提高防撞钩的强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撞钩的材质为热成型高强钢,提高防撞钩的强度,保证支撑效果。
[0012]进一步地,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门,还包括侧围,所述侧围设置有与防撞钩的支撑部相适配的插入孔,使车门关闭时,支撑部插入插入孔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侧围为门槛,所述门槛包括侧围外板和门槛本体,所述插入孔贯穿侧围外板和门槛本体,使防撞钩设置于车身底部,增加隐蔽性。
[0014]进一步地,所述插入孔处设置有具有凹槽的密封盖,车门关闭时,所述支撑部插入凹槽中,使车身美观、密封,防水防尘,保护侧围内部零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防撞钩和插入孔配合构成的防撞结构能够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支撑车门,抵抗车门的变形,减少车门侵入量,提高了对车内乘员的安全保护效果。
[0017](2)该防撞钩固定于车门内部的加强板,连接稳固,防撞钩的大部分隐藏于车门内部,仅有少部分显露在车门外部,并低于门护板,可以减少被腐蚀的风险,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防撞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防撞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防撞钩;11

安装部;12

支撑部;2

车门外板;3

加强板;4

车门内板;41

密封护套;5

门护板;6

侧围;61a

侧围外板;61b

侧围内板;62

门槛本体;63

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参考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车门外板2、加强板3、车门内板4和门护板5,所述车门内板4底部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所述防撞钩1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部11和支撑部12,所述安装部11固定连接于加强板3,所述支撑部12向车门内侧延伸,并穿过第一避让孔伸出车门内板4;所述支撑部12位于门护板5下方,且所述支撑部12靠近门护板5,所述支撑部12自由端不超过其靠近的门护板5,使防撞钩1大部分隐藏在车门内部,仅有少部分显露在车门外部,可以减少被腐蚀的风险,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0024]为了防止防撞钩1显露于车门外的部分,挂住衣服,刮到身体,所述支撑部12设置为平板状,所述支撑部12的自由端的端部设置为弧形,优选地,所述弧形为半圆,更优地,所述支撑部12伸出车门内板4的部分为扁平舌型,使防撞钩1伸出车门内板4的部分表面圆润,增加安全性。在保证防撞钩1对车门的支撑效果时,可以尽量使支撑部12靠近门护板5,使防
撞钩1不突出,增加其隐蔽性和安全性。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避让孔处设置有密封护套41,使车门美观、密封,防水防尘,保护门护板5内部零件。密封护套41可以设置为橡胶护套,能够更好地起到密封效果。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3为车门防撞梁,所述防撞钩1设置于车门防撞梁底部,防撞梁的强度高,防撞钩1固定于防撞梁上,可以增加防撞钩1支撑的稳固性。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钩1为L型或者U型。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所述加强板3为平板结构时,所述防撞钩1可以设置为L型,将安装部11直接焊接于加强板3。如图2所示,所述加强板3为Г型时,所述防撞钩1可以设置为U型,所述U型底部和其中一条边构成安装部11,另一条边构成支撑部12,形成所述安装部11包裹于加强板3外侧焊接固定,增加与加强板3的固定面积,使防撞钩1固定牢固可靠。当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车门外板(2)、加强板(3)、车门内板(4)和门护板(5),所述车门内板(4)底部设置有第一避让孔;还包括防撞钩(1),所述防撞钩(1)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部(11)和支撑部(12),所述安装部(11)固定连接于加强板(3),所述支撑部(12)向车门内侧延伸,并穿过第一避让孔伸出车门内板(4);所述支撑部(12)位于门护板(5)下方,且所述支撑部(12)靠近门护板(5),所述支撑部(12)自由端不超过其靠近的门护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为平板状,所述支撑部(12)的自由端的端部为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伸出车门内板(4)的部分为扁平舌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钩(1)为L型或者U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侧碰侵入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海涛龚磊岳耀达刘志国孙刚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