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喷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98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锅炉吹灰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灰用爆震吹灰器用的旋转喷盘。本申请提供一种旋转喷盘,包括:能量分配组件;其中,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前端设置进气口,在能量分配组件的中部设置与进气口相通的中空的腔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设置与中部的腔体相连通的腔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腔体侧壁沿四周环状设置多个分气道,在分气道的端部设有喷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爆震束波器的输出端相连。与爆震束波器相配合,增强吹灰效果,采用多个分气道可以实现多角度吹灰,提高吹灰的效率。提高吹灰的效率。提高吹灰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喷盘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吹灰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灰用爆震吹灰器用的旋转喷盘。

技术介绍

[0002]各型锅炉吹灰器在国内外各水泥窑线,玻璃窑线,垃圾余热炉,生物质发电行业及其它发电过热设备,及发电厂除灰除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过热受热面存在不同形式的集灰,集尘过程,这些微小化合尘粉对过热吸收热能发电造成较大影响。国内许多电站目前均已使用国内已有的清灰方式,结果效果均不符合设备安全要求,而且均会存在过这过那的安全隐患。一般锅炉设计均采用悬挂壁式:若采用重锤敲打清灰方式,此过程在清灰过程中会对换散器管造成一定损伤,及会产生爆管现象突出,影响设备正常。若采用燃爆或蒸气激波吹灰方式,设备一次投入成本费用较大,燃气激波又容易造成燃气回火,电气短路等故障,操作及维护过于频繁,蒸气激波吹灰又有死角,清灰不彻底,方式不灵活,又有高温,维护过程难度较大,维修投入成本较大,维修次数过于频繁,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其它存有的吹灰设计厂家设计清灰机理已不能满足目前炉内出现积灰状态,影响换热器置换效果。现有技术采用普通的喷头和喷嘴。其清灰效果不佳。
[0003]处理各种设备容器内化合类粉尘,结垢,粘度粉尘:原因是锅炉的灰渣由于燃烧介质含有的矿物质在炉内燃烧而造成的高温作用下,经受了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最终产物,由于灰渣引起炉内玷污,结渣,腐蚀以及受热面磨损等问题,必须及时地进行灰渣的清除。同时灰渣中含一定数量的铁,铜,锌,铬等重金属,同时也含大量的含硫气体。针对这些现象,需要相关技术急待解决如上问题。同时需要缺少解决上述问题的配套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能与爆震束波器相配合,完成吹灰效果过程的问题,同时只能向单一方向吹灰,吹灰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旋转喷盘,包括:能量分配组件;其中,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前端设置进气口,在能量分配组件的中部设置与进气口相通的中空的腔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设置与中部的腔体相连通的腔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腔体侧壁沿四周环状设置多个分气道,在分气道的端部设有喷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爆震束波器的输出端相连。
[0006]针对以上技术主案,本申请提供的旋转喷盘与爆震束波器相配合,增强吹灰效果,采用多个分气道可以实现多角度吹灰,提高吹灰的效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内分配装置、内分配装置位于能量分配组件中空的腔体内,内分配装置与能量分配组件中部的气流通道形成分配室。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用于相对转动的连于爆震束波器的输出端;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转动部件的传动机构与内分配装置相连,带动内分配装
置转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分配装置包括柱状体,在柱状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开有通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通孔的第二方向与分气道的通孔方向在同一方向。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能量分配组件为中空的圆柱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前端为第一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延伸至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在能量分配组件的末端设置底壁,所述分气道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于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的侧壁上。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能量分配组件为台阶式中空的圆柱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前端为第二环状结构,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尾端设置向外开口的且内径大于第二环状结构内径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分气道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于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的侧壁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能量分配组件的中部依次有第一中空圆柱体、第二中空圆柱体,第一中空圆柱体的内孔径大于第二环状结构和第二中空圆柱体的内孔径,小于尾端的中空圆柱体的内孔径,第二环状结构的内孔径小于第二中空圆柱体的内孔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包括传动杆,能量分配组件包括喷盘外罩,喷盘外罩的末端设置旋转压盖,所述分气道为旋转喷嘴,所述旋转喷嘴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于喷盘外罩尾部的侧壁,传动杆第一端固定于远离旋转压盖的喷盘外罩一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口还包括轴承,传动杆的第二端固定于轴承的外圆周,轴承的内圆周用于固定于束波器出口端的外侧壁,传动齿固定于轴承的外圆周,传动齿用于与电机上的齿轮装置相配合。
[0016]有益效果
[0017]1、采用多个分气道可以实现多角度吹灰,提高吹灰的效率。
[0018]2、采用内分配装置可以合理分配水流的流向,使吹灰更顺畅,加强吹灰效果。
[0019]3、进气口相对旋转可以实现360度无死角吹灰。
[0020]4、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可以增加冲击力,提高吹灰强度。
[0021]5、采用台阶式中空的圆柱体,可以改变水流方向,有利于水流流向侧壁,增加冲击力,提高吹灰强度。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旋转喷盘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旋转喷盘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5]图3为为本技术的爆震束波器的旋转喷盘第三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爆震束波器的旋转喷盘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通过旋转喷盘与爆震束波器出口相连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做有旋转喷盘嵌形滑行轨道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通过旋转喷盘与爆震束波器出口相连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
[0030]图8为清灰用爆震束波器的剖视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第一拉瓦尔喷管27,进气口32、能量分配室33、分气道34和喷口35,第一增压装置36,第二拉瓦尔喷管37,吸入口38,进气道39,排气扩容器40,扩压器(中端)41,第三混流室42,排气室43,扩压喷气口44,喷口内旋丝接口45,第二混流室46,内丝58、轴承65、传动杆66、旋转喷嘴68、连接螺栓67、旋转压盖69、分配室70、主喷嘴口71、主喷口内丝72、旋转喷盘外丝73、传动齿74、能量分配组件75、第一环状结构76、底壁77、第一环状结构78、第一中空圆柱体79、第二中空圆柱体80、第一外圈81、第一内圈82、第一滚动体83、第一内丝84、隔环85、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局限于文中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喷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分配组件;其中,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前端设置进气口,在能量分配组件的中部设置与进气口相通的中空的腔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设置与中部的腔体相连通的腔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腔体侧壁沿四周环状设置多个分气道,在分气道的端部设有喷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爆震束波器的输出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分配装置、内分配装置位于能量分配组件中空的腔体内,内分配装置与能量分配组件中部的气流通道形成分配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喷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用于相对转动的连于爆震束波器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喷盘,其特征在于,进气口转动部件的传动机构与内分配装置相连,带动内分配装置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喷盘,其特征在于,内分配装置包括柱状体,在柱状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开有通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通孔的第二方向与分气道的通孔方向在同一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喷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分配组件为中空的圆柱体,在能量分配组件的前端为第一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延伸至能量分配组件的尾部,在能量分配组件的末端设置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宋于坤乔智军赵洪滨杨海林吴元伟张爱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胜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