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64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从上到下依序包括依序包括处理层和土石为填料的非处理层,所述处理层从上到下依序包括土石为填料的开挖回填夯击层、强夯处理层和柔性桩复合层,其中所述处理层的厚度≥15m,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厚度≤5m,所述强夯处理层的厚度≤10m;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填料粒径不大于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厚度2/3;所述柔性桩复合层包括桩间土和若干土石为填料的柔性桩体,若干所述柔性桩体竖直贯穿于所述桩间土中,并呈阵列分布;所述柔性桩体的上表面与所述桩间土的上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沉降地基增强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有效减小工后沉降量,降低处理成本。降低处理成本。降低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


[0001]本技术属于机场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机场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在机场建设工程中遇到的地层越来越复杂,对于地层的处理工法技术要求及可处理的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伴随着机场建设的快速发展,山区机场改扩建过程中常遇到前期堆填或抛填在山沟中的厚层土石料,由于未经分层压实作用,土石料堆填区域的工程性质差,若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使用。土石料堆填区域的主要特点为:(1)颗粒物质不一,颗粒尺寸相差较为悬殊,颗粒最大直径可达2m,且颗粒之间缺乏粘结性;(2)颗粒之间空隙大小不一,存在孔洞和空洞;(3)原始地貌高低起伏,堆填厚度变化大,最厚可达百米;(4)填料为随意堆填或抛填,未经有效压实,地层不均匀,使得承载力和压缩性在空间上出现较大差异;(5)回填时间先后不一,导致地层性质在垂直空间上有明显变化,越深的底层受到的上部应力越大,力学性质也逐渐增强;(6)次固结沉降量大且沉降时间长,在承受外界荷载情况下,填料沉降变形成型蠕变现象,很难达到收敛状态;(7)若地表无截排水措施,在地表水渗透作用下,细颗粒被带走,形成众多漏斗形塌陷。在机场的改扩建工程中,若未经有效压实处理的土石料区域变为飞行区场地,将留下安全隐患。
[0004]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机场,挖填土石方量巨大,土石料堆填区域的厚度最深可达百米,该层填料承受着自身荷载、填方荷载、道面结构荷载以及飞机和车辆的接地荷载,是机场场道中的承重主体,也是沉降变形发生体。
[0005]根据目前已有的处理技术和参考资料,针对堆填土石料可选用的处理方法有灌浆法、强夯法、柱锤强夯法和低强度桩法等,但处理厚度有限,处理费用高昂。灌浆法主要是将浆液通过注浆管注入堆填土石料中,使原来松散体得到胶结固化,形成工程性质良好的结合体,缺点是灌浆法仅对具有一定连通孔隙的填料有效,而对于有大孔洞或孔洞的块状碎石颗粒填方体,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且若想实现良好胶结固化效果,其施工成本难以控制;强夯法主要是通过夯锤的冲击将舔到进行哑谜加固,但大能级强夯震动和噪音会对周边建筑、环境造成印象,因此在机场中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0m;柱锤强夯法是强夯法与柱锤冲扩桩法的结合,相比强夯法,震动和噪音影响相对较低,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5m,但该工艺在机场行业应用较少;低强度桩法是在地基中置入强度等级在C5

C25的粘结材料桩,粘结材料桩包括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低强度水泥沙石桩、二灰混凝土桩以及素混凝土桩等,成桩工艺包括螺旋钻孔压灌、机械旋挖、冲孔和冲钻工艺等,处理费用高昂,适宜在局部地段使用。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针对机场大面积超厚堆填土石料地基结构,对于山区机场的场道地基处理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增强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有效减小工后沉降量,降低处理成本。
[0007]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从上到下依序包括处理层和土石为填料的非处理层,所述处理层从上到下依序包括土石为填料的开挖回填夯击层、强夯处理层和柔性桩复合层,其中所述处理层的厚度≥15m,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厚度≤5m,所述强夯处理层的厚度≤10m;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填料粒径不大于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厚度2/3;所述柔性桩复合层包括桩间土和若干土石为填料的柔性桩体,若干所述柔性桩体竖直贯穿于所述桩间土中,并呈阵列分布;所述柔性桩体的上表面与所述桩间土的上表面平齐。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在山区机场的土石料堆填区域中,将其进行防沉降处理形成防沉降结构,利用土石料堆填区的材料形成均质密实的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和所述强夯处理层,去除了原土石料中的大孔洞和空洞,得到有效压实处理形成硬壳层,起到承担主要荷载的作用。柔性桩复合层由桩间土和柔性桩体共同承担荷载,柔性桩体同样为利用土石料堆填区的材料形成,柔性桩体桩周土还可起到侧向挤密作用,同时柔性桩体可将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和所述强夯处理层的剩余荷载传递至更深处的非处理层,增强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有效减小工后沉降量,且仅在柔性桩复合层中设置柔性桩体并配合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和所述强夯处理层,即可起到防沉降的效果,无需在开挖回填夯击层及强夯处理层中设置柔性桩体,并因地制宜利用现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材料,降低了处理成本。
[0010]进一步,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夯击区域。开挖回填夯击层中,首先进行开挖处理,以露出所述强夯处理层,对所述强夯处理层处理,再回填后,在第一夯击区域进行夯击,得到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所述第一夯击区域用于夯锤在夯击时定位,将松散地层处理形成压实的开挖回填夯击层。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夯击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第一点夯位,所述点夯位用于夯锤的点夯定位,所述第一点夯位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夯锤直径的2

3倍。此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利用适当间距的第一点夯位进行点夯时的定位,进行基本的加固。
[0012]进一步,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侧面为放坡设置,放坡坡率不小于1:2。对开挖回填夯击层进行放坡设置,以防止坍塌,提高安全性。
[0013]进一步,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侧面呈若干台阶组成的阶梯状,每一调节的高度不小于1m,其高宽比为1:2。开挖调节有利于开挖作业的稳定性,使挖出的开挖回填夯击层的空间更稳定。
[0014]进一步,所述强夯处理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夯击区域。所述第二夯击区域用于夯锤在夯击时定位,在第二夯击区域内对所述强夯处理层进行处理。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夯击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第二点夯位,所述点夯位用于夯锤的第二点夯定位,所述第二点夯位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夯锤直径的2

3倍。此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利用适当间距的第二点夯位进行点夯时的定位。
[0016]进一步,所述柔性桩体的直径为100

200cm,所述柔性桩体之间的横向间距和纵向
间距均与所述柔性桩体直径的2

3.5倍。所述柔性桩体呈阵列分布,设置适当的间距以均匀受力,将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和所述强夯处理层的剩余负荷传递至更深处的非处理层。
[0017]进一步,所述柔性桩体的填料直径不大于20cm。限制柔性桩体的填料粒径,以形成密实的柔性桩体。
[0018]进一步,所述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还包括填筑体层和道面结构层,所述填筑体层设置于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上;所述道面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填筑体层上;所述填筑体层内设置有道槽影响区,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道槽影响区的横截面积。所述道面结构层直接承受飞机起降或车辆行驶过路面时的荷载,所述填筑体层分担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处理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序包括处理层和土石为填料的非处理层,所述处理层从上到下依序包括土石为填料的开挖回填夯击层、强夯处理层和柔性桩复合层,其中所述处理层的厚度≥15m,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厚度≤5m,所述强夯处理层的厚度≤10m;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填料粒径不大于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厚度2/3;所述柔性桩复合层包括桩间土和若干土石为填料的柔性桩体,若干所述柔性桩体竖直贯穿于所述桩间土中,并呈阵列分布;所述柔性桩体的上表面与所述桩间土的上表面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夯击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夯击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第一点夯位,所述点夯位用于夯锤的点夯定位,所述第一点夯位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夯锤直径的2

3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侧面为放坡设置,放坡坡率不小于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区机场土石料堆填区域的防沉降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回填夯击层的侧面呈若干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斌马捷李叶成陈钦文
申请(专利权)人: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