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45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拉头,包括滑块和与滑块配合的拉片,滑块包括基体,基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有导柱、第一导向突缘以及第二导向突缘,导柱、第一导向突缘以及第二导向突缘三者围成链牙引导通道,拉片包括安装部和捏持部,第二表面设有连接部,第二表面上设有穿孔,穿孔贯穿至所述引导通道,安装部上设有可穿过穿孔并嵌入拉链实现拉头锁定的制动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拉片与引导通道分设在基体的两侧,直接在安装部上形成制动爪,通过转动安装部,可以使得制动爪伸入引导通道对拉头实现制动或者伸出引导通道实现拉头解锁,在安装时,仅需将安装部安装在连接部上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易、安装方便的优点。便的优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拉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拉头。

技术介绍

[0002]隐形拉链属于拉链中的一种,其用于服装或箱包产品等,能够将拉链的链牙隐藏,使得产品看起来更加美观,而隐形拉头配置在隐形拉链上,用于实现隐形拉链的启闭。例如在授权公告号CN216534109U,名称为“一种自锁隐形拉头”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锁隐形拉头,包括:拉座,所述拉座包括下底板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垂直设置在所述下底板的前端中部,所述连接柱内部设有竖向贯穿于所述连接柱和下底板的卡槽;拉鼻,所述拉鼻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端,所述拉鼻前端底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配合卡接,所述拉鼻前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拉鼻后端设有通孔;马钩,所述马钩前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弹性连接件相连,所述马钩后端贯穿于所述通孔;拉片,与所述马钩套接相连。
[0003]上述专利的隐形拉头,虽然能够实现自锁,但其结构相对复杂,特别是马钩的组装较为麻烦。
[0004]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简易、使用方便的新型拉头。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拉头,包括滑块和与滑块配合的拉片,滑块包括基体,基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有导柱、第一导向突缘以及第二导向突缘,导柱、第一导向突缘以及第二导向突缘三者围成链牙引导通道,拉片包括安装部和捏持部,第二表面设有连接部,安装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穿孔,穿孔贯穿至所述引导通道,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可穿过所述穿孔并嵌入拉链实现拉头锁定的制动爪。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制动爪为两个。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以及连接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转轴部,转轴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铆压部和第二铆压部,第一铆压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第二铆压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第一铆压部的另一端与第二铆压部的另一端相对设置,第一铆压部、第二铆压部以及第二表面围成用于供所述转轴部转动的容置空间。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转轴部以具有转动摩擦阻力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收纳槽,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部均位于收纳槽内。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连接部与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最大距离。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制动爪转动至所述收纳槽时,所述制动爪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导向突缘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导向突缘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向第二延伸部延伸,第二延伸部向第一延伸部延伸设置。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穿孔为两个,两个所述穿孔分设在所述导向柱的两侧。
[0017]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拉片与引导通道分设在基体的两侧,直接在安装部上形成制动爪,通过转动安装部,可以使得制动爪伸入引导通道对拉头实现制动或者伸出引导通道实现拉头解锁,在安装时,仅需将安装部安装在连接部上即可,本技术具有结构简易、安装方便的优点。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在第二表面上巧妙地设置收纳槽,当拉头解锁时,制动爪能够完全收纳在收纳槽中,避免制动爪刮伤手部,方便抓持拉片进行拉头的滑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滑块10第一表面11
[0026]第二表面12导柱13
[0027]第一导向突缘14第二导向突缘15
[0028]第一延伸部16第二延伸部17
[0029]引导通道18收纳槽19
[0030]穿孔110第一铆压部111
[0031]第二铆压部112
[0032]拉片20捏持部21
[0033]转轴部22第一杆部23
[0034]第二杆部24制动爪25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36]参照图1至图6,一种新型拉头,包括滑块10和与滑块10配合的拉片20,拉片20和滑
块10组成隐形拉头,配合隐形拉链使用。滑块10包括基体,基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大体为平面,第二表面为基体中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的一面,第一表面11上设有导柱13、第一导向突缘14以及第二导向突缘15,导柱13、第一导向突缘14以及第二导向突缘15均垂直第一平面设置,导柱13、第一导向突缘14以及第二导向突缘15三者围成链牙引导通道18。本技术中拉片20包括安装部和捏持部21,第二表面12设有连接部,安装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表面12上设有穿孔110,穿孔110贯穿至所述引导通道18,也即穿孔110从第二表面12贯穿至第一表面11。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可穿过所述穿孔110并嵌入拉链实现拉头锁定的制动爪25,制动爪25与安装部一体成型。
[003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制动爪25为两个,两个制动爪25分设在导柱13的两侧。
[003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杆部23、第二杆部24以及连接第一杆部23和第二杆部24的转轴部22,第一杆部23与第二杆部24平行设置,转轴部2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
[003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铆压部111和第二铆压部112,第一铆压部1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表面12上,第二铆压部1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表面12上,第一铆压部111的另一端与第二铆压部112的另一端相对设置,第一铆压部111、第二铆压部112以及第二表面12围成用于供所述转轴部22转动的容置空间。在组装时,将转轴部22放置在第一铆压部111与第二铆压部112之间,通过铆压的方式使得第一铆压部111的端部和第二铆压部112的端部抵靠在一起,从而限制转轴22滑脱。
[004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转轴部22以具有转动摩擦阻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拉头,包括滑块和与滑块配合的拉片,滑块包括基体,基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有导柱、第一导向突缘以及第二导向突缘,导柱、第一导向突缘以及第二导向突缘三者围成链牙引导通道,拉片包括安装部和捏持部,第二表面设有连接部,安装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穿孔,穿孔贯穿至所述引导通道,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可穿过所述穿孔并嵌入拉链实现拉头锁定的制动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爪为两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以及连接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转轴部,转轴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铆压部和第二铆压部,第一铆压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第二铆压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第一铆压部的另一端与第二铆压部的另一端相对设置,第一铆压部、第二铆压部以及第二表面围成用于供所述转轴部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批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金圣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