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36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0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第一绝缘件。壳体具有焊印区。第一绝缘件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一加厚区,第一加厚区覆盖焊印区的至少一部分。这样,降低了焊印区刺破第一绝缘件,而造成电池单体绝缘失效的风险,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绝缘性能。高了电池单体的绝缘性能。高了电池单体的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上。
[0003]在电池技术中,电池单体需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降低电池单体发生短路,而造成电池单体起火、爆炸等风险。因此,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绝缘性能,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绝缘性能。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第一绝缘件。壳体具有焊印区。第一绝缘件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一加厚区,第一加厚区覆盖焊印区的至少一部分。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绝缘件的第一加厚区覆盖焊印区的至少一部分,降低焊印区刺破第一绝缘件,而造成电池单体绝缘失效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的绝缘性能。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具有第一重叠区,第一重叠区形成第一加厚区。通过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彼此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以实现对第一绝缘件局部加厚,以对应形成第一加厚区,第一加厚区的成型方式简单。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沿壳体的周向包覆于壳体的外表面,沿壳体的周向,第一绝缘件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第一绝缘件沿壳体的周向包覆于壳体的外表面,能够实现对壳体的外表面的更多区域进行快速覆盖,从而提高电池单体的绝缘性能。将第一绝缘件沿壳体的周向包覆于壳体的外表面,并将第一绝缘件的两个端部彼此重叠,则可形成第一加厚区,第一加厚区的成型方式简单。在将第一绝缘件包覆于壳体的外表面时,可以更为方便地确认焊印区的位置,能够实现第一加厚区对焊印区的快速覆盖,提高生产效率。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壁部,焊印区位于第一壁部,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共同覆盖第一壁部的外表面。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共同覆盖形成有焊印区的第一壁部的外表面,实现第一壁部的绝缘,进而提升电池单体的绝缘性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厚区完全覆盖焊印区。增大第一加厚区与焊印区的重叠区域,进一步降低焊印区刺破第一绝缘件的风险。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壳体的周向,第一加厚区的宽度为W1,焊印区的宽度为W2,W1>
W2。这样,第一加厚区具有更多的区域可以用来覆盖焊印区。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W1‑
W2≥1mm。这样,第一加厚区具有较大的覆盖余量,有利于实现第一加厚区完全覆盖焊印区,能够满足第一加厚区与焊印区的对准精度要求,提高第一绝缘件与壳体的组装效率。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W1≥3mm。这样,第一加厚区具有较大宽度,能够覆盖焊印区更多的区域。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焊印区包括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凸部,第一凸部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的高度为H1,第一加厚区的厚度为D1,H1<D1。这样,即使第一凸部完全刺入第一加厚区内,也很难将第一加厚区刺破,进一步降低电池单体绝缘失效的风险。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由板材弯折成型,沿壳体的周向,板材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焊接连接,以形成焊印区。壳体的成型方式简单,能够有效降低壳体的成型难度。此外,在成型壳体时,只需要对板材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进行焊接,并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焊接区域形成焊印区,壳体具有很好的强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端面和第二端部的端面焊接连接。一方面,板材的两个端部连接后没有重叠的部分,节约材料,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壳体更为平整,能够增大壳体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具有第二重叠区,焊印区位于第二重叠区。这样,能够降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焊接难度,并增大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接强度。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多个壁部和多个拐角部,沿壳体的周向,每个拐角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壁部。其中,焊印区位于壁部。能够降低壳体在焊接成型过程中的定位难度,进而降低了壳体的成型难度。此外,焊印区设置在壁部,而非拐角部,能够提高壳体在焊接位置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壳体的强度。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壁部包括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通过一个拐角部相连,第二壁部为壳体中外表面面积最大的壁部,焊印区位于第一壁部。由于第二壁部为壳体中外表面面积最大的壁部,在电池单体内部的电极组件发生膨胀时,第二壁部相较于第一壁部更容易变形,而将焊印区设置于变形量更小的第一壁部,一方面,能够降低壳体在电极组件膨胀时在焊印区被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焊印区在电极组件膨胀时刺破第一绝缘件的风险。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壁部包括两个第一壁部和两个第二壁部,两个第一壁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壁部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壁部形成有焊印区。这种壳体为四棱柱结构,结构简单。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泄压机构,泄压机构和焊印区分别位于两个壁部。未将泄压机构和焊印区设置在同一个壁部上,降低了在壳体焊接形成焊印区过程中对泄压机构的影响,提高了泄压机构的可靠性。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壁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壁部,泄压机构和焊印区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壁部。这样,使得泄压机构和焊印区在壳体的周向上相距更远,进一步降低在壳体焊接形成焊印区过程中对泄压机构的影响。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电极组件和第二绝缘件。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
内。第二绝缘件设置于电极组件与壳体之间,第二绝缘件被配置为绝缘隔离电极组件和壳体。其中,第二绝缘件具有第二加厚区,第二加厚区覆盖焊印区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绝缘件位于电极组件和壳体之间,起到分隔电极组件和壳体的作用,以实现电极组件与壳体绝缘。第二绝缘件的第二加厚区覆盖焊印区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降低焊印区刺破第二绝缘件,而造成电极组件与壳体绝缘失效的风险。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包括第三绝缘部和第四绝缘部,第三绝缘部和第四绝缘部具有第三重叠区,第三重叠区形成第二加厚区。通过第三绝缘部和第四绝缘部彼此重叠形成第三重叠区,以实现对第二绝缘件局部加厚,以对应形成第二加厚区,第二加厚区的成型方向简单。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沿壳体的周向包覆于电极组件的外表面,沿壳体的周向,第二绝缘件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三绝缘部和第四绝缘部。第二绝缘件沿壳体的周向包覆于电极组件的外表面,能够实现对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焊印区;第一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一加厚区,所述第一加厚区覆盖所述焊印区的至少一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具有第一重叠区,所述第一重叠区形成所述第一加厚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包覆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部,所述焊印区位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共同覆盖所述第一壁部的外表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厚区完全覆盖所述焊印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第一加厚区的宽度为W1,所述焊印区的宽度为W2,W1>W2。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W1‑
W2≥1mm。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W1≥3mm。9.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印区包括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一加厚区的厚度为D1,H1<D1。10.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板材弯折成型,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板材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焊接连接,以形成所述焊印区。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焊接连接。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重叠区,所述焊印区位于所述第二重叠区。13.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壁部和多个拐角部,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每个所述拐角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壁部;其中,所述焊印区位于所述壁部。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壁部包括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通过一个所述拐角部相连,所述第二壁部为所述壳体中外表面面积最大的壁部,所述焊印区位于所述第一壁部。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育永郭志君李川严涵黄绍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