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32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取样器,包括手柄、取样管、螺旋轴和动力机构,取样管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取样管与手柄呈T形设置,手柄上对应取样管连接位置处贯通开有通孔;取样管远离手柄端呈锥形,螺旋轴设置在取样管内,且螺旋轴一端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取样管对应螺旋轴位置处沿螺旋轴轴向长度方向具有槽形开口,螺旋轴转动形成的外圆面从槽型开口出露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可对不同部位的煤焦方便取样,保证了所取样品的真实准确性,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取样器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冶炼特别是钢铁冶炼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取样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钢铁冶炼行业,煤焦作为重要的原料之一,必须对其进行取样检测,如何取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于煤焦的粒度和品质至关重要。而煤焦在运输过程中,因震动导致小颗粒聚集在车辆底部。
[0003]目前,现有的煤焦取样器,通常如CN203101111U公开的一种动态煤焦取样器所示,包括取样管和手柄二部分,取样管上设有一道轴向取样槽,取样管下端呈锥状槽,取样管上端与手柄相连接,该手柄为T形手柄。本动态煤焦取样器由于采用取样管的下端呈锥状槽结构,从而使煤焦层深处样品得以被采取。当车辆在缷货后,立即对煤焦进行动态取样时,双手握住取样器的手柄,将取样管上的取样槽口向下,取样管锥状端插入煤焦层深处中,然后将取样管旋转180
°
,使取样槽口向上倾斜状拔出;便可将试样动态取出来送化验。
[0004]现有的取样器为人工完成取样,对于车辆底部的煤焦取样存在一定难度且加大了劳动强度,无法保证所取煤焦样品的整体质量,检测结果易造成较大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取样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方便的对深层处的小颗粒煤焦进行取样。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取样器,包括手柄、取样管、螺旋轴和动力机构,所述的取样管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取样管与手柄呈T形设置,所述的手柄上对应取样管连接位置处贯通开有通孔;所述的取样管远离手柄端呈锥形,所述的螺旋轴设置在取样管内,且螺旋轴一端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取样管对应螺旋轴位置处沿螺旋轴轴向长度方向具有槽形开口,所述的螺旋轴转动形成的外圆面从槽型开口出露出。
[0007]在上述方案中,相对于原有的采用手工转动取样管取样,本方案利用动力机构驱动,利用螺旋轴的设计,一方面螺旋轴可由动机机构带动自动转动,另一方面螺旋轴具有特定的螺旋结构,可在转动过程中将外周的煤焦带动转入取样管内,实现自动取样,取样过程方便快捷,保证了样品的真实有效、分析结果的可靠。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的正反转电机输出端与减速机输入端传动连接,减速机输出端具有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端部穿过通孔进入取样管后与螺旋轴固定。利用正反转电机和减速机,可有效实现带动螺旋轴正反转,螺旋轴正向转动,螺旋轴上叶片旋转将煤焦带入取样管中,螺旋轴反向转动,螺旋轴上叶片旋转将煤焦推出。
[0009]优选的,所述的取样管的槽型开口位置处的径向截面呈半圆环形,半圆环形的槽型开口,使得螺旋轴转动形成的外圆面从槽型开口处的露出部分也为1/2,便于在螺旋轴转
动过程中,有效将外周的煤焦随转动而带入取样管内,便于取样。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取样器,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可对不同部位的煤焦方便取样,保证了所取样品的真实准确性,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1、手柄 2、取样管 3、正反转电机 4、减速机 5、螺旋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0015]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取样器,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
[0016]该自动取样器包括手柄1、取样管2、螺旋轴5和动力机构。取样管2一端固定在手柄1上,取样管2与手柄1呈T形设置,手柄1上对应取样管2连接位置处贯通开有通孔。取样管2远离手柄1端呈锥形,螺旋轴5设置在取样管2内,螺旋轴5上设有螺旋叶片。动力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3和减速机4,正反转电机3输出端与减速机4输入端传动连接,减速机4输出端具有传动轴,传动轴端部穿过通孔进入取样管2后与螺旋轴5固定。
[0017]取样管2对应螺旋轴5位置处沿螺旋轴5轴向长度方向具有槽形开口。槽型开口过小,则会使得螺旋取样获得的样本数量过少,样本煤焦不易进入取样管2,槽型开口过大则使得取样管内空间过小,取样获得的样本煤焦无法停留在取样管2内,造成样本获取量过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取样管2的槽型开口位置处的径向截面设置为半圆环形,螺旋轴5转动形成的外圆面从槽型开口出露出。半圆环形的槽型开口,使得螺旋轴5转动形成的外圆面从槽型开口处的露出部分也为1/2,便于在螺旋轴5转动过程中,利用螺旋输送的原理,有效将外周的煤焦随转动而带入取样管2内。
[0018]取样时,双手握住取样器的手柄1两端,取样器的锥形端部插入煤焦中,打开正反转电机3和减速机4,使螺旋轴5旋转。正向打开电机,螺旋轴5正转,螺旋轴5上叶片旋转将煤焦带入取样管2中。待取样完毕,拔出取样器,反向打开电机,螺旋轴5反转,螺旋轴5叶片反向旋转将所取样品从取样管2内推出,完成取样。如此设计,可实现自动取样,取样过程方便快捷,保证了样品的真实有效、分析结果的可靠。同时,取样深度由采样人员控制,可按需对不同部位的煤焦进行取样。而部位选定后,由电机控制取样,则可保证每次取样的一致性,减少其他因素干扰,进一步提高取样的真实准确性,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0019]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取样管(2)、螺旋轴(5)和动力机构,所述的取样管(2)一端固定在手柄(1)上,取样管(2)与手柄(1)呈T形设置,所述的手柄(1)上对应取样管(2)连接位置处贯通开有通孔;所述的取样管(2)远离手柄(1)端呈锥形,所述的螺旋轴(5)设置在取样管(2)内,且螺旋轴(5)一端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取样管(2)对应螺旋轴(5)位置处沿螺旋轴(5)轴向长度方向具有槽形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小静江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