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35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提供具有高耐久性,即使多少附着有墨粉等污染物质,其带电电位的控制性也几乎不会受到破坏,而且能够长期稳定地将感光体的带电电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且价格便宜的带电装置。作为栅格电极(8),使用在多孔性板状基材的表面形成有由镀Sn层、镀Sn-Co层、和镀Ni层这三层构成的复合电镀层的电极。特别优选上层是镀Sn层,中层是镀Sn-Co层,下层是镀Ni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栅格电极的非接触式的带电装置和具备该带 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使用在表面形成有包含光导电性物质的感光层的感光体作为图像载持 体,向感光体表面供给电荷使其均匀带电后,在各种成像工艺中形成 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利用从显像部被供给且包含墨粉的显像 剂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像使其成为可视图像,将该可视图像转印在纸 等记录材料上后,利用定影辊对其进行加热及加压,使其在记录材料 上定影,从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使 感光休表面带电而使用带电装置。带电装置例如包括作为对感光体进 行电晕放电的电极的带电导线(放电导线)、被施加适当的电压且利用 带电导线控制提供给感光体表面的电荷量乃至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 的栅格电极、支承带电导线和栅格电极的支承部件。而且,作为栅格 电极使用由不锈钢、钨等构成的导线栅格电极、在由不锈钢等构成的 金属板(栅极基材)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等。 再者,在制造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时,为了在金属板上开出贯通孔, 可以采用蚀刻等方法。通过蚀刻制造的多孔性板状栅格电极被称作蚀 刻栅极。在这些栅格电极中,墨粉等污染物质容易附着在导线栅格电 极上,由于污染物质的附着,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功能变得 不充分,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变得不均匀,这些都是应该解决的课 题。对于特开2006-113531号公报中记载的带电装置,在多孔性板状栅 格电极中,通过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的镀 镍层,这样就能实现具有高耐久性,不会产生锈等,而且,即使多少附着一些墨粉等污染物质,其带电电位的控制性也几乎不会受到破坏, 能够长期稳定地将感光体的带电电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且价格便宜 的带电装置。对于特开2007-256397号公报中记载的带电装置,在多孔性板状栅 格电极中,通过在基材表面的一部分或者整个表面上形成含有聚四氟 乙烯的镍层,使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层中所包含的聚四氟乙烯的二次 凝聚体的短径长度为含有聚四氟乙烯的镍层的层厚的2倍以下,这样 就能实现具有高耐久性,不会产生锈等,而且,即使多少附着一些墨 粉等污染物质,其带电电位的控制性也几乎不会受到破坏,能够长期 稳定地将感光体的带电电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且价格便宜的带电装 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耐久性,即使多少附着有墨 粉等污染物质,其带电电位的控制性也几乎不会受到破坏,而且能够 长期稳定地将感光体的带电电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且价格便宜的带 电装置、和具备该带电装置的能够长期记录高画质图像的图像形成装 置。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带电装置,其在包括感光体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面对感光体表面的方式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加电压而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电极、和栅格电极,其设置在上述电极与感光体之间,包括多孔性板状基 材和在其表面的一部分或者整个面上形成的复合电镀层,上述复合电镀层由镀Sn层、镀Sn-Co层、和镀Ni层三层构成。 根据本专利技术,带电装置具有栅格电极,该栅格电极包括多孔性板 状基材和在其表面的一部分或者整个面上形成的由镀Sn层、镀Sri-Co 层、和镀Ni层三层构成的复合电镀层。这样,就能实现一种具有高耐久性,即使多少附着有墨粉等污染 物质,其带电电位的控制性也几乎不会受到破坏,而且能够长期稳定 地将感光体的带电电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且价格便宜的带电装置。 特别是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耐锈等的腐蚀性进一步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当上述复合电镀层以离上述多孔性板状基材的表面 最近的一层作为下层,离多孔性板状基材的表面最远的相当于最外层 的一层作为上层、位于下层与上层之间的一层作为中层时,优选上层是镀Sn层,中层是镀Sn-Co层、下层是镀Ni层。根据本专利技术,上层是镀Sn层,中层是镀Sn-Co层、下层是镀Ni层。这样,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耐锈等的腐蚀性进一步提高。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多孔性板状基材优选多孔性不锈钢钢板。 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使用多孔性不锈钢钢板,故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极好,而耐锈等的腐蚀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带电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具备上述带电装置,能够实现可长期记录高画质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附图说明通过下述详细的说明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色和优点将会更 加明确。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带电装置的正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 截面图。图4是表示栅格电极表面劣化的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电位变动量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带电装置1的正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的结构的概略截面图。首先,对具备带电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20的整体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20是兼具复印功會巨、打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根据被传达的图像信息,在记录纸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全色或者单色的图像。即,在图像形成装置20中,具有复印模式(复印模式)、打印 模式和传真模式三种印刷模式,根据来自图中未示的操作部的操作输 入、来自个人计算机等外部主机装置的印刷任务的接收等,通过图中 未示的控制部选择印刷模式。图像形成装置20包括墨粉像形成部21、 转印部22、定影部23、记录介质供给部24和排出部25。构成墨粉像 形成部21的各个部件和转印部22所包括的一部分部件,为了与彩色 图像信息中包含的黑色(b)、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 各色图像信息对应,分别有设置4个。此处,与各色对应而分别设置4 个的各个部件,在参考符号的末尾标注表示各色的字母以示区别,在 总称的情况下仅用参考符号表示。墨粉像形成部21包括感光体鼓30、带电装置l、曝光单元31、显 像部32和清洁单元33。带电装置l、显像部32和清洁单元33依次被 配置在感光体鼓30的周围。带电装置1被配置在清洁单元33的铅垂 方向下方。感光体鼓30按照能够围绕轴线旋转驱动的方式被图中未示的驱动 部所支承,包括图中未示的导电性基体、和在导电性基体表面形成的 感光层。导电性基体可以采用各种形状,例如可以列举圆筒状、圆柱 状、薄膜片状等。其中优选圆筒状。导电性基体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作为导电性材料可以使用在该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铝、 铜、黄铜、锌、镍、不锈钢、铬、钼、钒、铟、钛、金、白金等金属、 这些金属中的两种以上的合金、合成树脂膜、金属膜、在纸等膜状基 体上形成有由铝、铝合金、氧化锡、金、氧化铟等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以上构成的导电性层的导电性膜、含有导电性颗粒和/或者导电性聚合 物的树脂组成物等。此外,作为导电性膜中所使用的膜状基体优选合 成树脂膜,特别优选聚酯膜。此外,作为导电性膜中的导电性层的形 成方法,优选蒸镀、涂敷等。感光层例如通过叠层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 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而形成。此时,优选在导电性基体与电荷产生 层或者电荷输送层之间设置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电装置,其在包括感光体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面对感光体表面的方式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加电压而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电极;和 栅格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电极与感光体之间,包括多孔性板状基材和在其表面的一部分或者整 个面上形成的复合电镀层, 所述复合电镀层由镀Sn层、镀Sn-Co层、和镀Ni层三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孝志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