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35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包括纵向轨道梁、横移跨梁、横移架和补偿横移梁,所述纵向轨道梁的上部布设有纵向轨道;在所述横移跨梁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梁,各所述端梁通过第一行走轮组行走支撑于对应的纵向轨道上,端梁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组动作的第一行走驱动部;所述横移跨梁上设置有倒T型的行走轨道,所述横移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行走轮组,所述横移架上还设置有第二行走驱动部;补偿横移梁设置在所述横移架的底部,在所述补偿横移梁上设置有电动葫芦。本申请能够避免出现作业死区造成无法吊装的问题,提高施工作业的范围,降低部分区域的作业难度,更有助于提高整个生产车间的空间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起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的行车等起重设备因为其自身装配结构限制,在厂房立柱下的物品无法吊装(如图1所示),即存在吊装死区。因此在生产车间内进行物品堆放时应尽量避免在吊装死区的区域内进行放置,造成了厂房内空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由于厂房内部空间有限,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受到吊装设备的作业条件的影响,往往在进行局部物料吊装时需要小型叉车等其他的辅助设备进行搬运,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厂房内设备周转困难,不利于生产作业。
[0003]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行车起吊外加叉车进行厂房内的物品的输送,运行路线难以规划,且与施工作业的工人的作业区域存在重叠,导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起吊设备存在的问题,优化厂房车间内的货物周转效率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避免存在作业死区造成无法吊装的问题,提高施工作业的范围,降低部分区域的作业难度,更有助于提高整个生产车间的空间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包括:
[0007]纵向轨道梁,左右两道纵向轨道梁相对设置,所述纵向轨道梁的下部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纵向轨道梁的上部布设有纵向轨道;
[0008]横移跨梁,在所述横移跨梁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横移跨梁垂直布置的端梁,各所述端梁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行走轮组,所述第一行走轮组行走支撑于对应的纵向轨道上,所述端梁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组动作的第一行走驱动部;
[0009]横移架,所述横移跨梁上设置有倒T型的行走轨道,所述横移架的上部设置有行走支撑于所述行走轨道上的第二行走轮组,所述横移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行走轮组动作的第二行走驱动部;以及
[0010]补偿横移梁,其设置在所述横移架的底部,在所述补偿横移梁上设置有电动葫芦。
[0011]根据本技术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优选地,所述补偿横移梁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向外横向延伸的补偿梁体,所述横移架上设置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上设置有顶轮,所述顶轮与所述横移跨梁的底部贴合顶撑;
[0012]当所述补偿横移梁的其中一端设置有补偿梁体时,所述顶轮和所述补偿梁体分别布设在所述横移架的两侧;当所述补偿横移梁的两端均设置有补偿梁体时,所述横移架的两侧均对应设置有顶轮。
[0013]根据本技术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优选地,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行走驱动部、第二行走驱动部和电动葫芦的动作。
[0014]根据本技术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优选地,所述端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橡胶碰块;所述横移跨梁上设置有与横移架对应的限位挡块。
[0015]根据本技术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行走驱动部和第二行走驱动部均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申请通过横移架和补偿横移梁的布置,可以使得电动葫芦的横向行进范围得以扩展,从而不受横移跨梁的宽度的影响,并且可以对厂房内的各区域进行有效的物料吊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可以基于本申请的起重装置的作业范围的进一步提升,使得厂房内的空间得到更为充分的应用,优化厂房内的物料输送搬运的流程,减少叉车等地面辅助设备的应用,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够对地面区域进行更好的规整和划分。
[0018]本申请的纵向轨道梁、横移跨梁、横移架的结构布置,能够确保吊运工作平稳有效的进行,提高整个吊运设备的结构稳定性;通过补偿梁体和顶轮的布置,可以优化横移架的受力结构,避免因为吊装时重心偏移导致的横移架侧摆或局部部件受力磨损严重的问题发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序号:
[0024]100为纵向轨道梁、101为支撑立柱、102为纵向轨道;
[0025]200为横移跨梁、201为端梁、202为第一行走轮组、203为第一行走驱动部、204为橡胶碰块、205为限位挡块、206为行走轨道;
[0026]300为横移架、301为补偿横移梁、302为第二行走轮组、303为第二行走驱动部、304为补偿梁体、305为平衡杆、306为顶轮;
[0027]400为电动葫芦、401为遥控器;
[0028]501为吊装区域、502为吊装死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的表述用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制,而只是用来将一个部件和另一
个部件区分开。
[0031]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包括纵向轨道梁100、横移跨梁200、横移架300和补偿横移梁301,左右两道纵向轨道梁100相对设置,纵向轨道梁100的下部设置有支撑立柱101,纵向轨道梁100的上部布设有纵向轨道102;在横移跨梁200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横移跨梁垂直布置的端梁201,各所述端梁201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行走轮组202,第一行走轮组202行走支撑于对应的纵向轨道102上,端梁201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组202动作的第一行走驱动部203。通过纵向轨道的布置可以使得横移跨梁在厂房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往复动作,进而带动其下部的横移架、电动葫芦等设备同步动作,实现纵向的吊送作业。
[0032]横移跨梁200上设置有倒T型的行走轨道206,所述横移架300的上部设置有行走支撑于所述行走轨道206上的第二行走轮组302,所述横移架300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行走轮组302动作的第二行走驱动部303,补偿横移梁301设置在所述横移架300的底部,在所述补偿横移梁301上设置有电动葫芦400。行走轨道的布置可以使得横移架沿厂房的横向进行移动,进而实现横向的吊送作业,配合上文的纵向吊送作业实现在厂房内大部分区域内的有效吊送。
[0033]由于横移跨梁两端部外侧仍有移动的空间,在横移跨梁的两端下侧和外侧的物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轨道梁,左右两道纵向轨道梁相对设置,所述纵向轨道梁的下部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纵向轨道梁的上部布设有纵向轨道;横移跨梁,在所述横移跨梁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横移跨梁垂直布置的端梁,各所述端梁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行走轮组,所述第一行走轮组行走支撑于对应的纵向轨道上,所述端梁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组动作的第一行走驱动部;横移架,所述横移跨梁上设置有倒T型的行走轨道,所述横移架的上部设置有行走支撑于所述行走轨道上的第二行走轮组,所述横移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行走轮组动作的第二行走驱动部;以及补偿横移梁,其设置在所述横移架的底部,在所述补偿横移梁上设置有电动葫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伸缩梁的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横移梁的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红军贺杰营孙会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