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35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涉及回流罐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的固定底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两侧的限位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组件顶部且位于所述固定底座表面的回流罐主体,所述回流罐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卡接柱,以卡接的方式将上固定套壳和下固定套壳进行固定,并固定在回流罐主体的外壁,以便于后期的拆卸以及维修,然后通过利用调节杆调节固定夹板与回流罐主体外壁的间距,使其固定,以便于保证回流罐的稳定效果,再通过利用缓冲弹簧,以便于缓冲固定时的缓冲效果,避免了固定时的夹紧力过大,导致罐体外壁破裂,从而提高了回流罐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高了回流罐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高了回流罐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


[0001]本技术涉及回流罐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

技术介绍

[0002]精馏塔是进行精馏的一种塔式气液接触装置,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在同一温度下各组分的蒸气压不同这一性质,使液相中的轻组分(低沸物)转移到气相中,而气相中的重组分(高沸物)转移到液相中,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精馏塔也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传质传热装置而卧式回流罐是指用于贮存精馏塔塔顶回流液的容器,回流罐可以把蒸馏溢出的部分物料再一次回到蒸馏塔里面再一次蒸煮,达到最高回收。
[0003]现有的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10913827U的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涉及卧式回流罐
,为解决现有的卧式回流罐安全性能差,维修不方便的问题。所述回流罐筒体的下端安装有鞍座,所述鞍座与回流罐筒体焊接连接,所述回流罐筒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与回流罐筒体焊接连接,所述回流罐筒体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与回流罐筒体焊接连接,所述回流罐筒体的上端安装有回流液投入阀,所述回流液投入阀与回流罐筒体焊接连接,所述回流液投入阀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篮,所述回流罐筒体的上端安装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回流罐筒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液位计的一端嵌入回流罐筒体的内部。
[0004]为了解决现有的卧式回流罐安全性能差,维修不方便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扶梯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现有的回流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能过于单一,导致回流罐在工作过程中,仍会发生一定位移的情况,进而导致回流罐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包括底座。
[0008]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的固定底座。
[0009]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两侧的限位组件。
[0010]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组件顶部且位于所述固定底座表面的回流罐主体,所述回流罐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机构,且所述回流罐主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泄压缓冲装置,所述回流罐主体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分离机构包括设置在回流罐主体内部的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分离单元,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回流罐主体表面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设置在回流罐主体内侧一端的分离盘,所述分离盘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过滤板,
所述过滤板活动安装在回流罐主体的内壁上,通过设置分离盘和进气管之间的配合,将回流液引流至回流罐主体的内部,然后通过设置过滤板和吸油板之间的配合,以便于将回流液中的油渍进行过滤。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离单元包括设置在过滤板一侧的吸油板,所述吸油板固定安装在回流罐主体的内部,所述吸油板的一侧设置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出气管,通过利用固定板和分离板之间的配合,以便于将回流液所散发出的油气进行过滤,并通过利用出气管进行排放。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回流罐主体外表面的上固定套壳,所述上固定套壳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下固定套壳 ,所述上固定套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接柱,所述上固定套壳通过卡接柱与下固定套壳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利用卡接柱,以卡接的方式将上固定套壳和下固定套壳进行固定,并固定在回流罐主体的外壁,以便于后期的拆卸以及维修。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上固定套壳内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上固定套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利用调节杆调节固定夹板与回流罐主体外壁的间距,使其固定,以便于保证回流罐的稳定效果,再通过利用缓冲弹簧,以便于缓冲固定时的缓冲效果。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泄压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回流罐主体上表面的缓冲盒体,所述缓冲盒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缓冲盒盖板,且所述缓冲盒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盒管道,通过设置缓冲盒管道,当罐体内压力大于缓冲压缩组件的拉力时,将带动缓冲盒管道向上顶。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盒管道的一端延伸至回流罐主体的内部,所述缓冲盒管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缓冲压缩组件,所述缓冲压缩组件活动安装在缓冲盒体的内部,所述缓冲压缩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从而带动缓冲压缩组件在缓冲盒体的内壁进行滑动,进而带动顶杆将缓冲盒盖板进行打开,将气压进行释放,进而减小其内部的压力。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通过设置分离盘和进气管之间的配合,将回流液引流至回流罐主体的内部,然后通过设置过滤板和吸油板之间的配合,以便于将回流液中的油渍进行过滤,再通过利用固定板和分离板之间的配合,以便于将回流液所散发出的油气进行过滤,并通过利用出气管进行排放,从而提高了回流罐的利用效率。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通过利用卡接柱,以卡接的方式将上固定套壳和下固定套壳进行固定,并固定在回流罐主体的外壁,以便于后期的拆卸以及维修,然后通过利用调节杆调节固定夹板与回流罐主体外壁的间距,使其固定,以便于保证回流罐的稳定效果,再通过利用缓冲弹簧,以便于缓冲固定时的缓冲效果,避免了固定时的夹紧力过大,导致罐体外壁破裂,从而提高了回流罐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离机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泄压缓冲装置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座;2、固定底座;3、限位组件;4、回流罐主体;5、分离机构;51、分离盘;52、进气管;53、过滤板;54、吸油板;55、固定板;56、分离板;57、出气管;6、固定装置;61、上固定套壳;62、下固定套壳;63、卡接柱;64、调节杆;65、固定夹板;66、缓冲弹簧;7、泄压缓冲装置;71、缓冲盒体;72、缓冲盒盖板;73、缓冲盒管道;74、缓冲压缩组件;75、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002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表面的固定底座2,设置在固定底座2两侧的限位组件3,以及设置在限位组件3顶部且位于固定底座2表面的回流罐主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表面的固定底座(2);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2)两侧的限位组件(3);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组件(3)顶部且位于所述固定底座(2)表面的回流罐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罐主体(4)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机构(5),且所述回流罐主体(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泄压缓冲装置(7),所述回流罐主体(4)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固定装置(6),所述分离机构(5)包括设置在回流罐主体(4)内部的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分离单元,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设置在回流罐主体(4)表面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设置在回流罐主体(4)内侧一端的分离盘(51),所述分离盘(5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气管(52),所述进气管(52)的一端设置有过滤板(53),所述过滤板(53)活动安装在回流罐主体(4)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卧式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包括设置在过滤板(53)一侧的吸油板(54),所述吸油板(54)固定安装在回流罐主体(4)的内部,所述吸油板(54)的一侧设置有分离板(56),所述分离板(56)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5),所述固定板(55)的上方设置有出气管(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辉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恒润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