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泥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25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连续闭环载泥装置,连续闭环载泥装置包括:支架,从上至下设置在支架两侧的变向转辊,呈S形连续铺设在变向转辊上的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以及驱动变向转辊的马达,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与所有变向转辊接触后共同形成循环输送带,马达通过变向转辊带动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沿垂直水流方向平移移动,变向转辊用于驱动并改变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每层的方向,上下两层所述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之间形成水平浅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整个池子分隔为若干平流浅池,运行时沉泥面为水平面,沉淀面积利用率百分之百,小型平流沉淀池分布均匀,无死角死区。无死角死区。无死角死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泥沉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载泥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处理行业沉淀工艺应用较多的池型主要是平流沉淀池、斜板及斜管等。上述池型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1、絮体污泥在汇集过程中与载泥面产生相对运动,长时间运行污泥累积不受控,极易产生堵塞或泥崩,导致初期沉淀后出现二次混合从而扰动水体,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稳定;2适应原水水质水量及抗扰动能力低;3、虽然积泥堵塞板(管)可以缩短运行周期,但是增加运行维护难度;4、单位体积负荷小,占地面积较大,基建费用高;5、需要经常放空清洗,自用水量大;6、结构内部存在死角,不易洗净,耗时长影响正常供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后水浊度更稳定、沉淀效率更高、新建或改造费用更低、维护更简单的自动控制沉淀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技术提供的载泥沉淀装置,沉淀池,所做的改进是,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连续闭环载泥装置,所述连续闭环载泥装置包括:支架,从上至下设置在支架两侧的变向转辊,呈S形连续铺设在变向转辊上的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以及驱动变向转辊的马达,所述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与所有变向转辊接触后共同形成循环输送带,所述马达通过变向转辊带动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沿垂直水流方向平移移动,所述变向转辊用于驱动并改变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每层的方向,上下两层所述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之间形成水平浅池,所述连续闭环载泥装置附近设置有用于刮除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表面淤泥的刮泥板。
[000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在每组连续闭环载泥装置之间设置有封闭沉泥区,所述封闭沉泥区由挡板封闭部分进出水两端形成相对封闭沉泥区,所述封闭沉泥区位于刮泥板处在的区域。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还包括置于水面上的主动变向转辊,所述主动变向转辊与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连接,所述主动变向转辊与马达连接后用于带动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在变向转辊上平移移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变向转辊之间通过链条或齿轮连接并同步转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每层所述水平浅池的开口端设置所述刮泥板,所述刮泥板用于刮除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表面淤泥,以及起到封闭水平浅池的作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水平浅池内沿水流方向设置有多个垂直隔片,所述垂直隔片用于减小水力半径,降低雷诺数。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的首尾连接侧的底部设置带有螺旋导泥槽的变向转辊,或者在首尾连接侧最底端的变向转辊附近设置螺杆转辊,所述
螺杆转辊用于将堆积的位于最底端变向转辊上的淤泥向底部两侧面或一侧面排出。
[0011]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
[0012]1、本技术的沉淀池出水更稳定。载泥装置全天候连续运行,有效避免了局部积泥产生的堵塞、坍落扰动水体问题。污泥不会随着时间延续产生局部堆积进而堵塞装置、缩小过水断面,更不会处于失控下产生泥崩扰动水体,运行状态实时在线监控,装置故障可以通过人员巡视或监控系统及时报警,从而彻底避免了当前应用的斜管(板)、侧向流波纹斜板、水平管等沉淀池所存在的污泥滑落过程中产生的紊流扰动影响水质及装置内部空间容易堵塞不容易清洗的问题;
[0013]2、本技术具有效率高的优点。载泥装置将整个池子分隔为若干平流浅池,运行时沉泥面为水平面,沉淀面积利用率百分之百,小型平流沉淀池分布均匀,无死角死区。层间距离任意设定,间距越小沉淀池停留时间越短,效率越高,从而真正实现了浅池理论目标;
[0014]3、本技术具有缓冲能力强的优点。通过与原水、沉后水浊度参数闭环联动,特殊时期可以调整设置载泥装置静止,缓冲水量及浊度冲击;
[0015]4、本技术具有节约自用水的优点。通过设置载布水平速度控制载体上的污泥厚度,非故障状态下可以长期连续运行,节省自用水量;
[0016]5、本技术运行更加稳定均衡。动力装置设置在水面以上,解决了密封和锈蚀问题,既提高了安全系数,又降低了费用;
[0017]6、本技术可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水面上转轴直观监控运行状态,实现自动化运行,对接智慧水务;
[0018]7、本技术具有节省费用的优点。用于改建工程可以大幅度提高沉淀池出水水质和水量,减少改造费用。用于新建工程可以缩减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变向转辊与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连接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变向转辊1~17、主动变向转辊18、带有螺旋导泥槽的变向转辊19、支架20、软质循环载板21、水平浅池22、垂直隔片23、封闭沉泥区24、首尾连接侧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0023]参阅图1

2,本实施例提供的的载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一组连续闭环载泥装置,所述连续闭环载泥装置包括:变向转辊1~17、主动变向转辊18、带有螺旋导泥槽的变向转辊19、支架20、软质循环载板21、水平浅池22、刮泥板(未显示)、垂直隔片23、封闭沉泥区24、首尾连接侧25、马达(未显示),从上至下等距设置的变向转辊1、3、5、7、9、11、13、15、17通过转轴座转动连接在支架20的一侧,从上至下等距设置的变向转辊2、4、6、8、10、12、14、16通过转轴座转动连接在支架20的另一侧,主动变向转辊18和带有螺
旋导泥槽的变向转辊19安装在支架20一侧的最上端和最下端;软质循环载板21依次铺设在变向转辊1~17上,并通过主动变向转辊18和带有螺旋导泥槽的变向转辊19实现首尾相连形成循环输送带。马达的驱动轴与主动变向转辊18连接,主动变向转辊18带动软质循环载板21沿垂直水流方向平移移动,位于支架20两侧的变向转辊1~17用于改变软质循环载板21每层的方向。上下两层软质循环载板21之间形成水平浅池22,在连续闭环载泥装置附近设置有用于刮除软质循环载板21表面淤泥的刮泥板。在每组连续闭环载泥装置之间设置有封闭沉泥区24,封闭沉泥区24由挡板封闭部分进出水两端形成相对封闭沉泥区,封闭沉泥区24位于刮泥板处在的区域,封闭沉泥区24在支架边缘与沉淀池墙体之间。
[002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将主动变向转辊18和马达安装在水面上,马达设置在水面以上,解决了密封和锈蚀问题,既提高了安全系数,又降低了费用。
[002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同一侧的变向转辊1、3、5、7、9、11、13、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连续闭环载泥装置,所述连续闭环载泥装置包括:支架,从上至下设置在支架两侧的变向转辊,呈S形连续铺设在变向转辊上的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以及驱动变向转辊的马达,所述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与所有变向转辊接触后共同形成循环输送带,所述马达通过变向转辊带动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沿垂直水流方向平移移动,所述变向转辊用于驱动并改变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每层的方向,上下两层所述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之间形成水平浅池,所述连续闭环载泥装置附近设置有用于刮除循环载布、载膜或载板表面淤泥的刮泥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组连续闭环载泥装置之间设置有封闭沉泥区,所述封闭沉泥区由挡板封闭部分进出水两端形成相对封闭沉泥区,所述封闭沉泥区位于刮泥板处在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水面上的主动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薇赫王沛才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奥莱特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