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83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淀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火电发电厂及其他工业领域原水预处理系统沉淀池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确定出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若标签为第一水质图像,则基于当前水质图像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若标签为第二水质图像,则基于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出水流程中的矾花特征参数,基于矾花特征参数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若标签为第三水质图像,则基于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淤泥高度,基于淤泥高度实现对沉淀池的淤泥排放流程的控制。本申请能够实现沉淀池智能化运行,实现对沉淀池中的加药量的动态控制,实现泥量自动排放,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沉淀池控制的效率。高沉淀池控制的效率。高沉淀池控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电发电厂及其他工业领域原水预处理系统沉淀池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沉淀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水处理技术受工艺水平限制越来越难以应对新的环保标准要求,容易出现水质波动、加药缺乏精度、膜系统频繁污堵,现场也缺少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控,技术人员无法随时把控系统情况,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应对。在加药控制方面,受众多因影响素,流动电流仪很难发挥正常功能,失去自动加药控制功能,导致设备基本处于停运状态。在泥位控制方面,泥水界面仪传感器探头表面容易黏附水中悬浮物,需要定期进行清理维护,同时进水流量波动和排泥也会导致泥水界面仪信号发生波动。此外,安装在清水区的泥水界面仪只能反映清水区泥渣层高度,无法反映第二反应区污泥沉降比这一综合参数,在排泥控制方面,需要根据运行经验进行排泥控制,排泥时间长短也无明确依据,容易出现排泥不及时或者过排泥的现象,进而导致澄清池出水水质恶化。在出水水质监测方面,在线浊度仪存在问题较多,单一取样不代表整座沉淀池出水浊度情况,沉淀池出水浊仪安装位置影响较大,安装较远则影响测量值,浊度仪无法准备判断“跑矾花”现象。
[0003]由上可见,如何实现沉淀池智能化运行,实现对沉淀池中的加药量的动态控制和对出水中矾花特性的监测,实现泥量自动排放,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沉淀池控制的效率是本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实现沉淀池智能化运行,实现对沉淀池中的加药量的动态控制和对出水中矾花特性的监测,实现泥量自动排放,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沉淀池控制的效率。其具体方案如下: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淀池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柜,包括:
[0006]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并确定出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
[0007]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一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
[0008]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二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出水流程中的矾花特征参数,基于所述矾花特征参数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
[0009]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三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淤泥高度,基于所述淤泥高度实现对沉淀池的淤泥排放流程的控制。
[0010]可选的,建立本地与预设的摄像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摄像装置包括第一摄像装置、第二摄像装置以及第三摄像装置;
[0011]利用所述连接关系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并确定出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其中,所述标签包括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相对应的第一水质图像、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相对应的第二水质图像以及与所述第三摄像装置相对应的第三水质图像。
[0012]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连接关系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包括:
[0013]获取所述摄像装置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利用所述连接关系发送的所述当前图像水质图像;其中,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清洗装置。
[0014]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包括:
[0015]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进行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调整,并对调整后的烧杯实验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得到实验结果,基于所述实验结果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实时控制。
[0016]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出水流程中的矾花特征参数,包括:
[0017]对所述当前水质图像进行矾花特性参数数据化操作,以得到当前沉淀池的出水流程中的包含矾花数量和矾花粒径的矾花特征参数。
[0018]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矾花特征参数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包括:
[0019]基于所述矾花特征参数进行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调整,并对沉淀池的出水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得到当前矾花特征参数,若所述当前矾花特征参数大于预设矾花特征参数阈值,则生成报警信息。
[0020]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淤泥高度实现对沉淀池的淤泥排放流程的控制,包括:
[0021]判断所述淤泥高度是否大于预设淤泥高度阈值;
[0022]若所述淤泥高度大于预设淤泥高度阈值,则自动执行淤泥排放,并对淤泥排放流程进行实时监控。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淀池控制装置,包括:
[0024]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并确定出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
[0025]加药量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一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
[0026]矾花特征参数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二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出水流程中的矾花特征参数,基于所述矾花特征参数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
[0027]淤泥排放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三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淤泥高度,基于所述淤泥高度实现对沉淀池的淤泥排放流程的控制。
[0028]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29]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0030]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的沉淀池控制方法。
[0031]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沉淀池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2]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沉淀池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并确定出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一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二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出水流程中的矾花特征参数,基于所述矾花特征参数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三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淤泥高度,基于所述淤泥高度实现对沉淀池的淤泥排放流程的控制。本申请通过人工智能视觉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将原有沉淀池控制模式由人工识别、检测以及经验控制的方式,更改为自动化高、智能程度高的控制方式,首先,通过烧杯试验的在线化、连续化,实现不断连续开展药剂最佳加药量试验,实现根据不同水质下,加药量的动态变化,同时能够实现对不同批次絮凝剂的质检过程,判断不同批次药剂是否合格,大大减少实验室人工化验的工作量,其次,能够获取水中矾花的数量及粒径,实现对沉淀池加药量修正的正反馈,根据矾花特性的变化,可判断矾花逃逸的趋势,避免沉淀池下游设备污堵问题,能够监测不同高度层面的泥量,设置泥位高度警戒值,可实现泥量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柜,包括: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并确定出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一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二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出水流程中的矾花特征参数,基于所述矾花特征参数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若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为第三水质图像,则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淤泥高度,基于所述淤泥高度实现对沉淀池的淤泥排放流程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并确定出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包括:建立本地与预设的摄像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摄像装置包括第一摄像装置、第二摄像装置以及第三摄像装置;利用所述连接关系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并确定出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的标签;其中,所述标签包括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相对应的第一水质图像、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相对应的第二水质图像以及与所述第三摄像装置相对应的第三水质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连接关系获取当前水质图像,包括:获取所述摄像装置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利用所述连接关系发送的所述当前图像水质图像;其中,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清洗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控制,包括: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进行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调整,并对调整后的烧杯实验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得到实验结果,基于所述实验结果实现对沉淀池的烧杯实验流程的加药量的实时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水质图像确定出沉淀池的出水流程中的矾花特征参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良洲衡世权晋银佳徐展兰永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