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筒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19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主箱体,主箱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气管,主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出气管,主箱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以及多个滤筒主体,其通过连接单元与主箱体连接;以及除尘单元,其设置在主箱体内;以及晃动单元,其设置在主箱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晃动单元的设置,晃动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与推动板接触的时候,压缩第三弹簧,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保证滤筒主体晃动时的稳定性;除尘单元的设置,除尘电机转动带动往复丝杆转动继而带动往复滑块往复移动,除尘板上设置的除尘刷对滤筒主体的外侧进行除尘作业,连接外杆和连接内杆的设置,在滤尘主体的晃动时保证晃动的稳定性。保证晃动的稳定性。保证晃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筒除尘器


[0001]本技术属于除尘器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滤筒除尘器。

技术介绍

[0002]滤筒除尘器以滤筒作为过滤元件所组成或采用脉冲喷吹的除尘器,滤筒除尘器按安装方式分,可以分为斜插式,侧装式,吊装式,上装式,滤筒式除尘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出现,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投资省,易维护等优点,但因其设备容量小,难组合成大风量设备,过滤风速偏低,应用范围窄,仅在粮食、焊接等行业应用,所以多年来未能大量推广。
[0003]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一篇名为一种具有沉流式滤筒除尘器的专利公开号为CN21761365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螺纹杆带动支撑块进行移动,支撑块带动移动板进行左右移动,移动板带动橡胶块进行移动,通过橡胶块对过滤筒的碰撞,配合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将过滤筒表面的灰尘震落并吹到U形集尘箱内,提高了过滤筒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上述装置实际使用的时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上述装置的滤筒过滤的时候,其表面会出现粘附杂尘的情况,上述装置不能对其表面的杂尘进行去除,会影响过滤的效果,基于此,现在提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滤筒除尘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滤筒除尘器,旨在解决现有装置的滤筒过滤的时候,其表面会出现粘附杂尘的情况,上述装置不能对其表面的杂尘进行去除,会影响过滤的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主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出气管,所述主箱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以及多个滤筒主体,其通过连接单元与主箱体连接;以及除尘单元,其设置在主箱体内;以及晃动单元,其设置在主箱体内。
[0006]优选地,所述主箱体上设置有观察面板,所述主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所述主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插设有收集抽屉,所述收集抽屉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板上开设的多个第一贯穿槽,多个所述第一贯穿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个圆周阵列分布的连接曲板,所述连接曲板通过用于提供弹力的第一弹簧与第一贯穿槽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曲板的侧面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
[0008]优选地,所述除尘单元包括除尘电机,所述除尘电机通过第一连接杆与主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除尘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端部与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的外侧套设有往复滑块,所述除尘电机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穿过往复滑块的限位杆,所述往复滑块的侧面通过连接杆件连接有除尘板,所述
除尘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贯穿槽,所述第二贯穿槽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除尘刷。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件包括连接外杆和连接内杆,所述连接外杆套设在连接内杆的外侧,所述连接内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板,所述连接外杆的内侧设置有与卡接板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板通过用于提供弹力的第二弹簧与卡接槽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晃动单元包括晃动板,所述晃动板套设在所述滤筒主体的外侧,所述晃动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晃动板的侧面通过用于提供弹力的第三弹簧与主箱体连接,所述主箱体的侧面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有晃动电机,所述晃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晃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通过晃动单元的设置,晃动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与推动板接触的时候,压缩第三弹簧,凸轮与推动板脱离的时候,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晃动板恢复原位,带动滤筒主体进行晃动,将滤筒主体上的灰尘晃下,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保证滤筒主体晃动时的稳定性;
[0013]2、通过除尘单元的设置,除尘电机转动带动往复丝杆转动继而带动往复滑块往复移动,除尘板上设置的除尘刷对滤筒主体的外侧进行除尘作业,连接外杆和连接内杆的设置,在滤尘主体的晃动时保证晃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滤筒除尘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滤筒除尘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滤筒除尘器中除尘单元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滤筒除尘器中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滤筒除尘器中连接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注释:1、主箱体;2、进气管;3、出气管;4、第一连接板;5、滤筒主体;6、观察面板;7、支撑腿;8、收集箱;9、收集抽屉;10、把手;111、第一贯穿槽;112、连接曲板;113、第一弹簧;114、滚珠;121、除尘电机;122、第一连接杆;123、往复丝杆;124、往复滑块;125、限位杆;126、除尘板;127、第二贯穿槽;128、除尘刷;131、连接外杆;132、连接内杆;133、卡接板;134、卡接槽;135、第二弹簧;141、晃动板;142、第三弹簧;143、第二连接杆;144、晃动电机;145、凸轮;146、推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2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
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3]实施例1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筒除尘器,如图1

图6所示,包括:主箱体1,主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气管2,主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出气管3,主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以及多个滤筒主体5,其通过连接单元与主箱体1连接;以及除尘单元,其设置在主箱体1内;以及晃动单元,其设置在主箱体1内。
[0025]主箱体1上设置有观察面板6,主箱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7,主箱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8,收集箱8内插设有收集抽屉9,收集抽屉9上固定连接有把手10。
[0026]上述装置实际使用的时候,滤筒主体5对气体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晃动单元对滤筒主体5进行晃动,连接单元保证滤筒主体5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箱体(1),所述主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主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出气管(3),所述主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以及多个滤筒主体(5),所述滤筒主体通过连接单元与主箱体(1)连接;以及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设置在主箱体(1)内;以及晃动单元,所述晃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滤筒主体(5)晃动;所述晃动单元包括晃动板(141),所述晃动板(141)套设在所述滤筒主体(5)的外侧,所述晃动板(141)的侧面通过第三弹簧(142)与主箱体(1)连接,所述主箱体(1)的侧面通过第二连接杆(143)连接有晃动电机(144),所述晃动电机(1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145),所述晃动板(141)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板(14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上设置有观察面板(6),所述主箱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7),所述主箱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8),所述收集箱(8)内插设有收集抽屉(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板(4)上开设的多个第一贯穿槽(111),多个所述第一贯穿槽(11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个圆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恒洋夏昱枭柏红艳赵程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梦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