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47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包括共用本振电路的发射通道、本振通道和接收通道,发射通道包括第一中频带通滤波器、第一中频信号放大器、上变频混频器、第一射频带通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接收通道包括低噪放大器、第二射频带通滤波器、下变频混频器、第二中频带通滤波器和第二中频信号放大器;所述本振通道包括信号发生器、功分器、第一本振放大器、第二本振放大器、第一本振滤波器、第二本振滤波器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现有射频收发组件的不足,对中频传输通道进行有效阻断,增加了收发通道之间的隔离度,达到了较好的信号隔离效果,能够保证器件的小型化设计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射频收发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小型化微波组件的系统设计中,通常采用收发分时方案来解决该问题,或者增加微波组件隔离度、将收发本振分开等设计,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断收发通道间的联系,在空间上对收发通道隔断,但会增大模组的体积和功耗,对于小型化设计是较大考验。
[0003]在常规方案设计中,收发通道共用的本振通常使用功分器功分两路后分别进行放大后驱动收发通道混频器,其本振通道的隔离主要决定于在功分器本身隔离度,叠加接收通道的LO/IF隔离度和发射通道的LO/RF隔离度构成通道最初隔离度,而对于收发系统来说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常幅度很小,靠前端低噪放和后级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此时即使发射通道泄露来的较低幅度射频信号也会对接收通道产生极大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其改进了现有射频收发组件的不足,对中频传输通道进行有效阻断,增加了收发通道之间的隔离度,达到了较好的信号隔离效果,能够保证器件的小型化设计要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振通道、以及共用本振通道的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所述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布置于本振通道的两侧,其中,
[0007]所述发射通道包括第一中频带通滤波器、第一中频信号放大器、上变频混频器(Mix1)、第一射频带通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
[0008]所述接收通道包括低噪放大器、第二射频带通滤波器、下变频混频器、第二中频带通滤波器和第二中频信号放大器;
[0009]所述本振通道包括信号发生器、功分器、第一本振放大器、第二本振放大器、第一本振滤波器、第二本振滤波器;
[0010]所述功分器用于将信号发生器生成的信号分成两路相同的本振信号,一路经过第一本振放大器和第一本振滤波器传输至发射通道的上变频混频器,另一路经过第二本振放大器和第二本振滤波器传输至接收通道的下变频混频器。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本振滤波器和第二本振滤波器均采用窄带本振滤波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本振滤波器和第二本振滤波器均采用SIF056至SIF062系列的宽带电调滤波器。
[0013]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4]本技术能够实现高收发隔离度,并且满足高接收灵敏度指标,适用于共用收
发本振且要求小型化低功耗等场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一的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包括本振通道、以及共用本振通道的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布置于本振通道的两侧,其中,
[0019]发射通道包括第一中频带通滤波器BPF_Tx_IF、第一中频信号放大器Amp_Tx_IF、上变频混频器Mix1、第一射频带通滤波器BPF_Tx_RF和功率放大器PA_Tx;
[0020]接收通道包括低噪放大器LNA_Rx、第二射频带通滤波器BPF_Rx_RF、下变频混频器Mix2、第二中频带通滤波器BPF_Rx_IF和第二中频信号放大器Amp_Rx_IF;
[0021]本振通道包括信号发生器、功分器PD、第一本振放大器Amp1、第二本振放大器Amp2、第一本振滤波器F1、第二本振滤波器F2;
[0022]功分器PD用于将信号发生器生成的信号分成两路相同的本振信号,一路经过第一本振放大器Amp1和第一本振滤波器F1传输至发射通道的上变频混频器Mix1,另一路经过第二本振放大器Amp2和第二本振滤波器F2传输至接收通道的下变频混频器Mix2。
[0023]第一本振滤波器和第二本振滤波器均采用窄带本振滤波器,其实现串扰信号隔离的原理如下:
[0024]经过改进后,当发射通道串扰信号经过本振通道时,先后经过本振通道上的两级带通滤波器,每一级带通滤波器对中频及射频信号的抑制度可达到35dB以上。当接收输入信号幅度为

70dBc时,综合两级滤波达到接收通道的发射干扰信号已经非常低,抑制度可以达到105dB。即使输入信号为

95dBm时,对干扰的抑制度依然可以达到80dB,可以满足系统使用要求。
[0025]受滤波器带宽的限制,以上方案适用于窄带收发系统,其对通过本振通道进行串扰的信号有很强的隔离效果,可以满足多种系统实现高收发隔离度指标,同时也可以对现有系统隔离度指标调试起指导作用。
[0026]本技术提供的改进型的收发组件方案实现了高收发隔离度同时实现了高接收灵敏度指标,该改进型方案对共用收发本振且要求小型化低功耗的场景具有很大设计优势,以上方案对一次变频系统进行了指标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以上方案进行二次或多次变频系统进行设计,同样可以实现高隔离度指标。
[0027]为了进一步对射频频带进行扩展,本振滤波器可以采用宽带电调滤波器,对扩展设计更有帮助。如采用SIF056到SIF062系列电调滤波器,可以跨倍频程进行滤波,该系列电调滤波器可覆盖2

20GHz,保证超宽带隔离度。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
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度改进型射频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振通道、以及共用本振通道的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所述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布置于本振通道的两侧,其中,所述发射通道包括第一中频带通滤波器(BPF_Tx_IF)、第一中频信号放大器(Amp_Tx_IF)、上变频混频器(Mix1)、第一射频带通滤波器(BPF_Tx_RF)和功率放大器(PA_Tx);所述接收通道包括低噪放大器(LNA_Rx)、第二射频带通滤波器(BPF_Rx_RF)、下变频混频器(Mix2)、第二中频带通滤波器(BPF_Rx_IF)和第二中频信号放大器(Amp_Rx_IF);所述本振通道包括信号发生器、功分器(PD)、第一本振放大器(Amp1)、第二本振放大器(Amp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鼎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