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542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改善电梯轿厢因各种原因快速下降对检修人员造成生命伤害的问题,该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包括井坑和受力板,所述井坑内部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内部中侧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顶端中侧均开设有推动槽,所述缓冲板相对一端通孔的外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相背一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相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杆移动与橡胶块顶端的圆弧面通过撞击进行减速,并对轿厢进行限位支撑的作用,从而提高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的防护效果,大大增加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检修人员需要经常进入电梯底坑进行检修作业,在进入电梯底坑之前,检修人员会通过检修开关将电梯由运行状态切换为检修状态,使电梯不能响应内呼和外呼指令,以防止乘客操作电梯,但电梯轿厢会因为制动装置失效或者检修人员的错误操作导致轿厢快速下降,对底部检修人员造成严重的生命伤害,但现有的制动装置会因为检修人员的错误操作导致轿厢急速下降,对检修人员造成人体伤害。
[0003]目前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CN209635667U中公开了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梯井道,电梯井道内滑动设置有电梯轿厢,电梯井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和固定板,连接板上滑动连接有防护板,防护板设置为格栅板,连接板和防护板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和防护板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两侧,连接板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联动防护板打开对检修人员起到防护作用;这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通过在电梯底坑内设置防护机构,使检修人员在电梯轿厢的底部进行维修检查的时候对检修人员进行一定的防护,防止在进行检修工作的时候电梯轿厢意外坠落导致的安全事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该装置仅仅设置了防护板,缺乏设置缓冲机构,掉落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轿厢或防护板等组件的损坏,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缺乏设置缓冲机构,掉落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轿厢或防护板等组件的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包括井坑和受力板,所述井坑内部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内部中侧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顶端中侧均开设有推动槽,所述缓冲板相对一端通孔的外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相背一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相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相对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槽的相对一端;
[0008]所述限位环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分别滑动连接在缓冲板相对一端的通孔内,所述框架内部底端的中侧均固定连接有三角推块,所述框架相对一端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缓冲板顶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左右两侧所述缓冲柱的顶端分别贯穿框架并固定连接在受力板底端的前后两侧,所述受力板底端位于缓冲柱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顶端通孔的外侧,所述框架内部顶端通孔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缓冲板顶端位于缓冲柱的外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梯检修防护装置因错误操作,导致轿厢快速下降时,轿厢首先压在受力板上,受力板快速向框架内移动,配合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向上的推力实现减速的作用,并同时推动缓冲柱底端的缓冲板在框架内部向下移动,当框架底端的三角推块进入缓冲板底端的推动槽内时,通过倾斜面推动支杆向侧移动,支杆被推出与橡胶块顶端的圆弧面通过撞击进行减速,并对轿厢进行限位支撑的作用,从而提高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的防护效果,缓冲的设置减少轿厢掉落产生的损害,增加了安全性,大大增加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0010]可选的,所述三角推块相对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三角推块的斜面相对设置,并同时推动支杆向内侧移动。
[0012]可选的,所述限位槽与推动槽相连通,所述支杆的相背一端均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推动槽与三角推块相适配,所述支杆的倾斜面与三角推块的倾斜面对应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三角推块进入推动槽内时,与支杆相背一端的倾斜面配合,使支杆被快速推出与橡胶块进行减速。
[0014]可选的,所述橡胶块顶端均设置有圆弧面,该圆弧面与支杆相适配。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杆可以完全卡合在橡胶块内进行减速,并进行限位支撑的作用。
[0016]可选的,所述井坑内部底端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充气球,所述橡胶充气球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橡胶充气球内部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球,所述井坑前端下侧开设有风孔,所述风孔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一个管口与前侧软管相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余下一个管口设置在井坑内部下侧,所述井坑内部下侧滑动连接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底端四角分别固定连接在橡胶充气球的外部顶端,所述橡胶块顶端凹槽内均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坑的气孔用来安置气泵进气和三通电磁阀出气,并使井坑内部可以通风,检修人员站在升降台上根据身高的不同来控制气泵充气,气泵通过三通电磁阀连通软管给橡胶充气球充气来推动升降台,此处所指出的三通电磁阀为现有技术,故不过对阐述,到达指定位置后对电梯进行检修,当轿厢因错误操作快速下降时,橡胶块内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推出的支杆时,此处所指出的红外测距传感器为现为有技术中的智能监视红外测距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监视能力并可以向外部发送信号,给三通电磁阀控制信号,将气泵闭合余管口相通,从而将橡胶充气球中的气体排出,升降台快速下降撞击在橡胶球上进行缓冲支撑,配合保护装置,提高保护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0018]可选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三通电磁阀信号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测距传感器用来检测支杆,当检测到支杆时,给三通电磁阀放气的信号,使三通电磁阀连接气泵的管路闭合,即可完成放气的作用。
[0020]可选的,所述橡胶充气球大小相同,所述橡胶球大小相同。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充气球和橡胶球大小相同,使升降台可以水平移动且可以受力均匀的支撑,其中橡胶充气球充气用来推动升降台移动。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3]1.当电梯检修防护装置因错误操作,导致轿厢快速下降时,轿厢首先压在受力板
上,受力板快速向框架内移动,配合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向上的推力实现减速的作用,并同时推动缓冲柱底端的缓冲板在框架内部向下移动,当三角推块进入推动槽内部时,三角推块的倾斜面推动支杆的倾斜面,使支杆移动与橡胶块顶端的圆弧面通过撞击进行减速,并对轿厢进行限位支撑的作用,从而提高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的防护效果,缓冲的设置减少轿厢掉落产生的损害,增加了安全性,大大增加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0024]2.井坑的气孔用来安置气泵并使井坑内部可以通风,检修人员站在升降台上根据身高的不同来控制气泵给橡胶充气球充气,到达指定位置后对电梯进行检修,当轿厢因错误操作快速下降时,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支杆是否被推出,并给三通电磁阀控制信号,将连接气泵的管口闭合,从而将橡胶充气球中的气体排出,升降台快速下降撞击在橡胶球上进行缓冲支撑,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包括井坑(1)和受力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坑(1)内部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框架(8),所述框架(8)内部中侧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板(4),所述缓冲板(4)顶端中侧均开设有推动槽(3),所述缓冲板(4)相对一端通孔的外侧均开设有限位槽(20),所述限位槽(20)内部相背一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环(10),所述限位环(10)相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的相对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槽(20)的相对一端;所述限位环(10)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杆(2),所述支杆(2)分别滑动连接在缓冲板(4)相对一端的通孔内,所述框架(8)内部底端的中侧均固定连接有三角推块(14),所述框架(8)相对一端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5),所述缓冲板(4)顶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7),左右两侧所述缓冲柱(7)的顶端分别贯穿框架(8)并固定连接在受力板(5)底端的前后两侧,所述受力板(5)底端位于缓冲柱(7)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6),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8)顶端通孔的外侧,所述框架(8)内部顶端通孔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9),所述第二缓冲弹簧(9)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缓冲板(4)顶端位于缓冲柱(7)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推块(14)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峻宋永安许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菱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