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20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流变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变频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频器的接线端子容易受潮、发霉的技术问题。一种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所述变频器本体外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外设置有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外散热通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变频器本体之间形成内散热通道,散热扇在工作过程中,将外散热通道内的散热气流吹入内散热通道内,散热气流在内散热通道内与变频器本体进行热交换后经排气孔排出,排气孔和接线端子均设置于端盖上,因此,内散热通道内完成热交换的散热气流会吹向接线端子,从而使得接线端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状态,接线端子不易受潮、发霉。发霉。发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流变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一些加工车间内,环境较为恶劣,存在大量的粉尘、油污、冷却水等,在这些车间内的变频器,由于密封性不够长期使用过程中,变频器的接线端子容易受潮。
[0003]因此,变频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维护,采用擦试等方式清理接线端子上的污渍,而擦试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清洁液进行擦试,虽然擦试完成后接线端子具有更高的清洁度,但是,由于接线端子上残留有一部分清洗液,造成接线端子容易受潮、发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频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频器的接线端子容易受潮、发霉的技术问题。
[000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
[0006]一种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所述变频器本体外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外设置有外壳体;
[0007]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外散热通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变频器本体之间形成内散热通道,其中,所述内壳体设置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将所述外散热通道内的散热气流供入所述内散热通道;
[0008]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端盖还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内散热通道相通,所述内散热通道内的散热气流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0009]所述外壳体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外散热通道相通,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变频器本体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变频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翅片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内壳体的内侧壁接触,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内散热通道。
[0011]作为优选,所述变频器本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置有导风头,所述导风头呈半球形,所述导风头与所述变频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扇输入所述内散热通道内的散热气流通过所述导风头进入所述内散热通道。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壳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内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翅片的其中一端抵触所述定位环。
[0013]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与所述变频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端盖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内壳体。
[0014]作为优选,所述内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端盖配合的台阶。
[0015]作为优选,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之间具有使
散热气流通过的间隙,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所述内壳体。
[001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片与所述内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内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片。
[0017]作为优选,所述内壳体还设置有固定所述外壳体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内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环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外壳体,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所述进气孔。
[0018]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孔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外壳体均设置有支撑所述过滤器的缺口。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散热扇在工作过程中,将外散热通道内的散热气流吹入内散热通道内,散热气流在内散热通道内与变频器本体进行热交换后经排气孔排出,排气孔和接线端子均设置于端盖上,因此,内散热通道内完成热交换的散热气流会吹向接线端子,从而使得接线端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状态,接线端子不易受潮、发霉。
[0021]2、通过设置内散热通道和外散热通道,散热气流在进入内散热通道之间会与内壳体进行一定的热交换,从而使得外散热通道内的散热气流含有较少的水分,进而使得进入内散热通道内的散热气流不易损坏变频器本体。
[0022]3、进气孔设置于靠近端盖的一端,外散热通道具有较长的长度,从而使得外散热通道内的散热气流具有合理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23]出于解释的目的,在以下附图中阐述了本技术技术的若干实施方案。以下附图被并入本文本并且构成具体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在一些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了熟知的结构和部件,以便避免使本技术主题技术的概念模糊。
[0024]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第一角度的爆炸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第二角度的爆炸图。
[0028]图5为内壳体的示意图。
[0029]图6为变频器本体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变频器本体,11、端盖,12、接线端子,13、排气孔,14、散热翅片,15、导风头。
[0032]2、内壳体,21、散热扇,22、定位环,23、台阶,24、支撑片,25、固定环。
[0033]3、外壳体,31、进气孔。
[0034]4、外散热通道。
[0035]5、内散热通道。
[0036]6、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示出的具体实施方案旨在作为本技术主题技术的各种配置的描述,并
且,不旨在表示本技术主题技术可被实践的唯一配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细节旨在提供对本技术主题技术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清楚和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主题技术不限于本文示出的具体细节,并且,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
[0038]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1,所述变频器本体1外设置有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外设置有外壳体3;
[0039]所述内壳体2与所述外壳体3之间形成外散热通道4,所述内壳体2与所述变频器本体1之间形成内散热通道5,其中,所述内壳体2设置有散热扇21,所述散热扇21将所述外散热通道4内的散热气流供入所述内散热通道5;
[0040]所述变频器本体1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端盖11,所述端盖11设置有接线端子12,所述端盖11还设置有排气孔13,所述排气孔13与所述内散热通道5相通,所述内散热通道5内的散热气流通过所述排气孔13排出;
[0041]所述外壳体3设置有进气孔31,所述进气孔31与所述外散热通道4相通,所述进气孔3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3靠近所述端盖11的一端。
[0042]外界散热气流进入外散热通道4内以后,外散热通道4内的散热气流与内壳体2接触并产生热交换,使外散热通道4内的气流温度略有升高,从而可以外散热通道4内的散热气流中的水分蒸发一部分,进而使得外散热通道4内的散热气流不易损坏变频器本体1。
[0043]散热气流在内散热通道5和外散热通道4内均进行热交换,使得散热气流具有更长的热交换时长,有利于对变频器本体1进行有效地散热。
[0044]内散热通道5内排出的散热气流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内散热通道5内的排出的散热气流吹向接线端子12后可以有效地避免接线端子12受潮、发霉。由于内散热通道5内排出的散热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器本体(1),所述变频器本体(1)外设置有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外设置有外壳体(3);所述内壳体(2)与所述外壳体(3)之间形成外散热通道(4),所述内壳体(2)与所述变频器本体(1)之间形成内散热通道(5),其中,所述内壳体(2)设置有散热扇(21),所述散热扇(21)将所述外散热通道(4)内的散热气流供入所述内散热通道(5);所述变频器本体(1)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端盖(11),所述端盖(11)设置有接线端子(12),所述端盖(11)还设置有排气孔(13),所述排气孔(13)与所述内散热通道(5)相通,所述内散热通道(5)内的散热气流通过所述排气孔(13)排出;所述外壳体(3)设置有进气孔(31),所述进气孔(31)与所述外散热通道(4)相通,所述进气孔(3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3)靠近所述端盖(11)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本体(1)设置有散热翅片(14),所述散热翅片(14)与所述变频器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翅片(14)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1)的一侧与所述内壳体(2)的内侧壁接触,所述散热翅片(14)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内散热通道(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本体(1)远离所述端盖(11)的一端设置有导风头(15),所述导风头呈半球形,所述导风头(15)与所述变频器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扇(21)输入所述内散热通道(5)内的散热气流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陆申屠圣超周志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改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