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495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外壳、热管以及热源通道。外壳的内腔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外壳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外壳的侧面设置有与上腔室连通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热管通过隔板设置在外壳内,且热管部分位于上腔室,另一部分位于下腔室,热管内填充有换热工质;热源通道贯穿外壳的下腔室,热源通道用于热源流通,且热管与热源通道相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壳的下腔室设置供热源流通的热源通道,热源通道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热管,能够避免高温烟气或其他热源直接冲击热管,防止热管内的工质因热传导速度过快而分解或碳化。解或碳化。解或碳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管是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的,热管的工作原理如下:其蒸发段工质受热被气化后,流向冷端即冷凝段,蒸汽在冷端被冷凝,放出汽化潜热,加热冷流体,冷凝液又流回热端,如此反复。由于传统的热管通常采用金属管,金属管的导热系数高,传热快,当热管的蒸发段直接与高温热源接触,特别是在600℃及以上的高温热源,超过热管的传热极限,热管内的工质受热分解或碳化,影响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在外壳的下腔室设置供热源流通的热源通道,热源通道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热管,能够避免高温烟气或其他热源直接冲击热管,防止热管内的工质因热传导速度过快而分解或碳化。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外壳、热管以及热源通道。所述外壳的内腔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所述热管通过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热管部分位于所述上腔室,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下腔室,所述热管内填充有换热工质;所述热源通道贯穿所述外壳的下腔室,所述热源通道用于热源流通,且所述热管与所述热源通道相间隔。
[0006]优选地,所述热源通道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翅片。
[0007]进一步地,所述热源通道的数量为单个或多个,当所述热源通道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热源通道相互平行。
[0008]优选地,所述热源通道为直筒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热源通道为规则的圆筒或方筒结构或不规则结构。
[0009]优选地,多个所述热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热源通道的两侧或上方。
[0010]具体地,所述热管与所述热源通道的间距设置为5

15c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下腔室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
[0011]优选地,所述热管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热管在所述隔板上均匀排列。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在外壳内横向排布,多个所述热管均与所述隔板垂直设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在外壳的下腔室设置热源通道,高温烟气或其他热源经热源通道进入热源通道,热源通道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热管,能够避免高温烟气或其他热源直接冲击热管,以使工质的温度由低温逐步升至高温,进而防止热管内的工质因热传导速度过快而分解或碳化。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的主视图。
[0019]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0020]10外壳,11上腔室,12下腔室,13隔板,14冷媒入口,15冷媒出口,20热管,30热源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包括外壳10、热管20以及热源通道30。
[0022]具体地,所述外壳10的内腔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所述外壳10分隔为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所述外壳10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上腔室11连通的冷媒入口14和冷媒出口15,冷媒从冷媒入口14进入外壳10的上腔室11,在上腔室11实现换热后,再经冷媒出口15流出。具体地,外壳10可以采用圆筒形结构,底面和顶面为弧面状。
[0023]所述热管20通过所述隔板13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即隔板13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热管20安装在通孔内,具体地,隔板13可以为金属板,热管2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隔板13固定连接,所述热管20部分位于所述上腔室11,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下腔室12,所述热管20内填充有换热工质。
[0024]可选地,所述热管2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热管20在所述隔板13上均匀排列,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0025]所述热源通道30贯穿所述外壳10的下腔室12,所述热源通道30用于热源流通,且所述热管20与所述热源通道30相间隔,具体地,所述热管20与所述热源通道30的间距设置为5

15cm之间,例如,热管20与热源通道30之间的距离可以时10cm。可选地,所述热源通道30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能够通过增加热源通道30的散热面积,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0026]通过在外壳10的下腔室12设置热源通道30,高温烟气或其他热源经热源通道30进入热源通道30,热源通道30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热管20,能够避免高温烟气或其他热源直接冲击热管20,以使工质的温度由低温逐步升至高温,进而防止热管20内的工质因热传导速度过快而分解或碳化。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通道30的数量为可以为单个,并且单个热源通道30与隔板13平行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热源通道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热源通道30均与隔板13平行,且多个所述热源通道30之间也相互平行,从而能够增加热源通道30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0028]需要说明的是,不管热源通道30为单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热管20均匀分布在所述热源通道30的两侧或上方,以使热管20均匀受热。
[0029]可选地,所述热源通道为直筒结构,有利于热源流通,加热散热。进一步地,所述热源通道30为圆筒或方筒结构,以降低热源通道30的加工难度,便于成型。
[003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13在外壳10内横向排布,多个所述热管20均与所述隔板13垂直设置,以使热管20内的换热工质在冷凝段冷凝后快速流回热管20的蒸发段,以提高热管20的换热效率。
[0031]可选地,所述下腔室12内热管20的外部包裹有隔温层,从而能够进一步进而防止热管20内的工质因热传导速度过快而分解或碳化。具体地,隔温层可以由粉末状的珍珠岩、蛭石等阻温材料制成。
[0032]另外,所述下腔室12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能够减少下腔室12散热,提高其保温效果。可选地,保温层可以为岩棉板、玻璃棉或聚氨酯发泡等材料。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内腔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所述外壳(10)分隔为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所述外壳(10)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上腔室(11)连通的冷媒入口(14)和冷媒出口(15);热管(20),所述热管(20)通过所述隔板(13)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且所述热管(20)部分位于所述上腔室(11),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下腔室(12),所述热管(20)内填充有换热工质;热源通道(30),所述热源通道(30)贯穿所述外壳(10)的下腔室(12),所述热源通道(30)用于热源流通,且所述热管(20)与所述热源通道(30)相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通道(30)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翅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通道(30)的数量为单个或多个,当所述热源通道(30)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热源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张雯鑫张煜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巨源热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