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框架及应用于大功率轨道交通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494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框架及应用于大功率轨道交通燃料电池系统,涉及燃料电池的技术领域,包括框架主体、线束预布结构和管路预布结构;框架主体具有用于安装燃料电池系统的安装座,线束预布结构能够容置安装线束,管路预布结构能够容置安装管路,根据安装座的位置关系将线束和管路进行预布置,使预安装的线束能够与安装座上的燃料电池系统连接,使预安装的管路能够与安装座上的燃料电池系统连接,保证了燃料电池系统整体的线束和管路的合理布置,提高了集成框架安装在整车上的标准,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在整车上存在布置困难,线束和管路布置不合理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框架及应用于大功率轨道交通燃料电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框架及应用于大功率轨道交通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体地,燃料电池的阳极通入氢气,阴极通入空气,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力、热量。多个燃料电池串联组成燃料电池堆,与供氢单元、供氧单元、燃料电池堆热管理单元、电气单元组成燃料电池系统。在整车上,燃料电池系统可为驱动电机或动力电池持续供电。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在整车上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燃料电池统设计采用的分散布置方案,各子零部件分散在整车空间内,这种布置方式需要零部件单独安装,单独运输,不利于整体安装并且造成维护困难;特别是针对大功率轨道交通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功率越大,燃料电池系统体积越大,导致燃料电池系统在整车上布置越困难,同时燃料电池系统的线束和管路的布置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框架及应用于大功率轨道交通燃料电池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在整车上存在布置困难,线束和管路布置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框架,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包括:框架主体、线束预布结构和管路预布结构;
[0006]所述框架主体具有用于安装燃料电池系统的安装座,所述线束预布结构和所述管路预布结构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连接,所述线束预布结构能够沿着所述安装座延伸布置,所述线束预布结构能够容置安装线束,以使预安装的线束能够与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连接;
[0007]所述管路预布结构能够沿着所述安装座延伸布置,所述管路预布结构能够容置安装管路,以使预安装的管路能够与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连接。
[000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接地座和支撑架;
[0009]所述接地座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接地座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容置空间,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沿着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具有开口端,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端相对于所述容置空间进行装入或拆卸。
[001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
[0011]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接地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燃料电池系统;
[0012]所述第二安装座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接地座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
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燃料电池系统。
[0013]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第一安装座能够与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连接;
[0014]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第二安装座能够与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连接。
[0015]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支撑支座和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沿着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用于共同对所述燃料电池系统提供支撑作用力;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支座,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支座能够与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连接,以使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上能够安装有多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
[0016]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支撑支座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梁沿着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梁用于共同对所述燃料电池系统提供支撑作用力;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支座,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支座能够与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连接,以使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上能够安装有多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
[001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角柱、水平纵梁和水平横梁;
[0018]所述水平纵梁和所述水平横梁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水平纵梁和多个所述水平横梁依次首尾连接;
[0019]所述角柱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水平纵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角柱,每个所述角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纵梁和所述接地座连接,所述水平纵梁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水平横梁的延伸长度,所述水平纵梁与两端的两个所述角柱形成所述开口端。
[002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竖直固定结构;
[0021]所述水平纵梁和所述水平横梁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水平纵梁和两个所述水平横梁形成矩形结构,所述竖直固定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地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竖直固定结构位于所述水平横梁的中线位置,以将所述容置空间等分为两个存放空间,每个所述存放空间能够安装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
[0022]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水平加强梁、竖直加强梁和斜撑加强梁;
[0023]所述竖直加强梁位于所述水平横梁和所述接地座之间,所述竖直加强梁分别与所述水平横梁和所述接地座连接;
[0024]所述水平加强梁位于所述水平纵梁和所述水平横梁形成平面内,所述水平加强梁的两端能够与相对的两个所述水平横梁连接,或者,所述水平加强梁的两端能够与相对的两个所述水平纵梁连接;
[0025]所述斜撑加强梁位于所述水平纵梁和所述角柱之间,所述斜撑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纵梁和所述角柱连接,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0026]所述水平加强梁、所述竖直加强梁和所述斜撑加强梁均设置与多个。
[002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还包括起吊座、第一电气盒放置座和第二电气盒放置座;
[0028]所述起吊座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接地座的一端,所述起吊座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起吊座沿着所述支撑架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起吊座均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0029]所述第一电气盒放置座与所述接地座连接,所述第一电气盒放置座对应安装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安装的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气盒;
[0030]所述第二电气盒放置座与支撑架远离所述接地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气盒放置座对应安装所述第二安装座内安装的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气盒。
[003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大功率轨道交通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和所述的集成框架;
[0032]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呈同一方向安装于所述框架主体上,以使多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线束和管路集成布置。
[0033]本技术提供的集成框架,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包括:框架主体、线束预布结构和管路预布结构;框架主体具有用于安装燃料电池系统的安装座,线束预布结构和管路预布结构分别与框架主体连接,线束预布结构能够沿着安装座延伸布置,线束预布结构能够容置安装线束,管路预布结构能够沿着安装座延伸布置,管路预布结构能够容置安装管路,根据安装座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框架,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700),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100)、线束预布结构(200)和管路预布结构(300);所述框架主体(100)具有用于安装燃料电池系统(700)的安装座(400),所述线束预布结构(200)和所述管路预布结构(300)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100)连接,所述线束预布结构(200)能够沿着所述安装座(400)延伸布置,所述线束预布结构(200)能够容置安装线束(500),以使预安装的线束(500)能够与所述安装座(400)上的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连接;所述管路预布结构(300)能够沿着所述安装座(400)延伸布置,所述管路预布结构(300)能够容置安装管路(600),以使预安装的管路(600)能够与所述安装座(400)上的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00)包括接地座(101)和支撑架(102);所述接地座(101)与所述支撑架(102)连接,所述支撑架(102)与所述接地座(10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的容置空间,所述安装座(40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沿着所述支撑架(102)的延伸方向具有开口端,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端相对于所述容置空间进行装入或拆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00)包括第一安装座(401)和第二安装座(402);所述第一安装座(401)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所述第一安装座(401)与所述接地座(101)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401)用于安装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所述第二安装座(402)位于所述支撑架(102)远离所述接地座(101)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座(402)与所述支撑架(102)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402)用于安装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01)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第一安装座(401)能够与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402)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第二安装座(402)能够与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01)包括第一支撑支座(411)和第一支撑梁(421);所述第一支撑梁(42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421)沿着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421)用于共同对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提供支撑作用力;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梁(42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支座(411),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支座(411)能够与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连接,以使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梁(421)的延伸方向上能够安装有多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所述第二安装座(402)包括第二支撑支座(412)和第二支撑梁(422);所述第二支撑梁(42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梁(422)沿着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梁(422)用于共同对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提供支撑作用力;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梁(422)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支座(412),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支座(412)能够与一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700)连接,以使每个所述
第二支撑梁(422)的延伸方向上能够安装有多个所述燃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宽李检华杨加康刘逸李硕德于松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