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78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涉及安全梯笼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框架单元、移动单元、立柱框架单元、工作平台和上料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的四角安装有所述移动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上铰接所述立柱框架单元,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部铰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工作平台,所述上料单元安装在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外表面,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表面使用时抵接在工作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施工环境下安全快速,操作简便的实现组装作业,便于工人能够在多个工作平台上同步进行植生袋的铺设作业,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费用低、稳定且安全可靠,适应性强、可周转。可周转。可周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梯笼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

技术介绍

[0002]路基边坡锚杆框格梁施工完成后,骨架内需铺砌植生袋后挂铁丝网喷有机基材质草灌,植生袋充填种植土后沿坡面平铺,由于边坡存在坡率且高度较高,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等风险。针对该类施工,大多项目采用吊车吊装运料斗或者采用吊运平台。该类装置虽然能达到施工目的,但是,存在安全隐患大、标准化程度低、人员上下采用吊车吊运、施工效率低等缺点。
[0003]目前,针对该类施工,大多项目采用吊车吊装运料斗或者采用吊运平台。该类装置虽然能达到施工目的,但是,存在安全隐患大、标准化程度低、人员上下采用吊车吊运、施工效率低等缺点。
[0004]如何设计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为提高施工标准化程度,提升作业安全性,降低隐患等级、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方法简便,整体费用低,可周转且适应性强的安全梯笼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列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包括底座框架单元、移动单元、立柱框架单元、工作平台和上料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的四角安装有所述移动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上铰接所述立柱框架单元,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部铰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工作平台,所述上料单元安装在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外表面,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表面使用时抵接在工作面上。
[0008]优选的,底座框架单元包括底纵梁、限位轨道、限位块、铰接底座和底横梁;两个所述底纵梁平行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底纵梁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底横梁;所述底纵梁的上表面上均对称固定安装有所述限位轨道,多个可滑动的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所述限位轨道上;所述铰接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纵梁的上表面且对称布置于两端。
[0009]优选的,所述立柱框架单元包括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对称平行设置在前后两侧,且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的底部分别铰接在前后两组铰接底座上,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的相对面上对称安装有立柱铰接座,两个相对的所述立柱铰接座间铰接有连杆,所述立柱接触框架抵接在工作面上,所述立柱上料框架上安装有上料轨道;所述立柱接触框架通过多片接触框架单体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框架单体通过套管拼接在一起,所述立柱上料框架通过多片上料框架单体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上料框架单体通过套管拼接在一起。
[0010]优选的,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连接后的左右两侧面上安装有安全网。
[0011]优选的,所述接触框架单体和上料框架单体结构相同,包括立柱和系杆,两个所述立柱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系杆,所述立柱上安装有所述上料导轨。
[0012]优选的,所述立柱与所述系杆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系杆上安装有可连接安全绳的吊环。
[0014]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包括安装板、安装杆、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的轴承,所述轴承间转动安装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间固定安装有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多个所述安装杆。
[0015]优选的,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移动轮、定位杆和转换杆,所述移动轮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纵梁的两端,所述转换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纵梁的侧面,所述转换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可上下活动的所述定位杆。
[0016]优选的,所述上料单元包括固定杆、卷扬机和上料斗,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最顶部的所述系杆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所述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上料斗,所述上料斗靠近所述立柱上料框架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所述上料轨道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8]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包括底座框架单元、移动单元、立柱框架单元、工作平台和上料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的四角安装有所述移动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上铰接所述立柱框架单元,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部铰接有所述工作平台,所述上料单元安装在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外表面,能够在施工环境下安全快速,操作简便的实现组装作业,便于工人能够在多个植生袋框架上同步进行植生袋的铺设作业,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费用低、稳定可靠,适应性强、可周转。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移动轮;2、定位杆;3、底纵梁;4、限位轨道;5、限位块;6、转换杆;7、铰接底座;8、底横梁;9、立柱;10、系杆;11、套管;12、柱铰接座;13、连杆;14、固定安装杆;15、卷扬机;16、安装板;17、安装杆;18、轴承;19、转轴;20、上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包括底座框架单元、移动单元、立柱框架单元、工作平台和上料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的四角安装有所述移动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上铰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立柱框架单元,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部铰接有所述工作平台,所述上料单元安装在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外表面,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表面使用时抵接在工作面上;
[0024]工作时,本专利技术通过活动安装在底座框架单元上的移动单元,沿着边坡进行位移,移动到待施工的作业面时,立柱框架单元抵接在待作业面上,工人安全登上各个工作平台后,上料单元开始在每个上料平台间进行上料作业。
[0025]具体的,底座框架单元包括底纵梁3、限位轨道4、限位块5、铰接底座7和底横梁8;两个所述底纵梁3平行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底纵梁3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底横梁8;所述底纵梁3的上表面上均对称固定安装有所述限位轨道4,多个可滑动的所述限位块5安装在所述限位轨道4上;所述铰接底座7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纵梁3的上表面,且对称安装在所述限位轨道4的两端。
[0026]具体的,所述立柱框架单元包括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对称平行设置在前后两侧,且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的底部分别铰接在前后两组铰接底座7上,通过限位块在限位轨道上进行移动,实现对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的限位,便于立柱框架单元抵接在待作业面上的同时,保证了立柱框架单元的稳定性及抗倾覆性,使得整体结构安全可靠,且能够适应不同坡率的待作业面。
[0027]具体的,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的相对面上对称安装有立柱铰接座12,两个相对的所述立柱铰接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框架单元、移动单元、立柱框架单元、工作平台和上料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的四角安装有所述移动单元,所述底座框架单元上铰接所述立柱框架单元,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部铰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工作平台,所述上料单元安装在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外表面,所述立柱框架单元的内表面使用时抵接在工作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架单元包括底纵梁(3)、限位轨道(4)、限位块(5)、铰接底座(7)和底横梁(8),两个所述底纵梁(3)平行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底纵梁(3)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底横梁(8);所述底纵梁(3)的上表面上均对称固定安装有所述限位轨道(4),多个可滑动的所述限位块(5)安装在所述限位轨道(4)上;所述铰接底座(7)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纵梁(3)的上表面且对称布置于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框架单元包括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对称平行设置在前后两侧,且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的底部分别铰接在前后两组铰接底座(7)上,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架的相对面上对称安装有立柱铰接座(12),两个相对的所述立柱铰接座(12)间铰接有连杆(13),所述立柱接触框架抵接在工作面上,所述立柱上料框架上安装有上料轨道;所述立柱接触框架通过多片接触框架单体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框架单体通过套管(11)拼接在一起,所述立柱上料框架通过多片上料框架单体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上料框架单体通过套管(11)拼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组合式上料施工安全梯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接触框架和立柱上料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军敬大勇刘苗张明闪陈正军尹涛齐鹏王振强刘生生万松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