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88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设置有加固框,所述加固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顶板、护栏、安装槽、垫板和握把槽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此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具备对人员进行防护的功能,通过电机、皮带、皮带轮、螺纹筒和螺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此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具备对装置进行升降的功能,通过安装环、安装杆、稳定板、移动螺杆、螺纹柱、下压板、稳定柱和限位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此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具备对装置进行稳固的功能。具备对装置进行稳固的功能。具备对装置进行稳固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其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在建筑场地中应用较为广泛;
[0003]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在其进行施工期间,常需要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搭设的外围防护设施对其进行防护处理,故而施工平台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其大多结构固定,并且对空间的占用较大,不便于收纳放置,其次,攀爬梯通常安装在施工平台的侧面,工人在攀爬时,容易使得施工平台重心偏移,甚至倾倒;
[0006]2、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在对施工平台高度进行调节时较为局限,实用性不佳;
[0007]3、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传统的施工平台在进行使用时的稳定性不好,容易受到外界的撞击力对施工平台上端进行施工的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术内容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设置有加固框,所述加固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下端设置有折叠梯,所述加固框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电动推杆的外侧设置有稳固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与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上端设置有护栏,所述顶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下端设置有握把槽;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下端与加固框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的一侧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壁设置有螺杆。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板的上端与护栏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中部与安装槽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与垫板的外壁铰接连
接,所述垫板的下端与握把槽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的上端与皮带的内壁套接连接,所述皮带的一侧与皮带轮的外壁套接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皮带轮的内壁与螺纹筒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筒的内壁与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稳固机构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壁与电动推杆的外壁套接连接,所述安装环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下端设置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上端设置有移动螺杆,所述移动螺杆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下端设置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下端设置有稳定柱,所述下压板的上端两侧设置有限位杆。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环的一侧与安装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的下端与稳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板的内壁与移动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移动螺杆的外壁与螺纹柱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的下端与下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的下端与稳定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的上端两侧与限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1、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通过顶板、护栏、安装槽、垫板和握把槽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此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具备对人员进行防护的功能,此改动通过顶板固定安装与伸缩杆的上端,顶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护栏,顶板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铰接连接有垫板,垫板的下端开设有握把槽,在使用时,通过操作人员沿折叠梯攀爬至最高处,通过推动垫板使得垫板发生转动,即可将安装槽打开,当工作人员攀爬到顶板上表面后,再逆向翻转垫板使得垫板将安装槽关闭,即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发生掉落,因此安全系数更高。
[0018]2、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通过电机、皮带、皮带轮、螺纹筒和螺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此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具备对装置进行升降的功能,此改动通过电机固定安装与加固框的内腔底部,电机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皮带,皮带的内壁套接与皮带轮的外壁,皮带轮的内壁套接与螺纹筒的外壁,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杆,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电机,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皮带轮旋转,螺纹筒与支撑板的转动连接作用下,带动螺纹筒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螺杆进行上升或下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解决了以往平台高度调节较为局限的弊端。
[0019]3、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通过安装环、安装杆、稳定板、移动螺杆、螺纹柱、下压板、稳定柱和限位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此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具备对装置进行稳固的功能,此改动通过安装环套接与电动推杆的外壁,安装环的外侧焊接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一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板,稳定板的中部内腔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杆,移动螺杆的下端延伸至稳定板螺纹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压板,下压板的下端设有稳定柱,下压板的顶部两侧设有限位杆,在使用时,通过旋转把手旋转移动螺杆,通过移动螺杆的旋转可以使螺纹柱带动下压板进行下压,从而带动稳定柱进行下移,直到与地面贴合,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稳定柱的下端设置有防滑板可以提高稳定柱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避免轻易的发生位置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稳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主体;2、电动推杆;3、加固框;4、支撑板;5、伸缩杆;6、防护机构;7、折叠梯;8、升降机构;9、稳固机构;61、顶板;62、护栏;63、安装槽;64、垫板;65、握把槽;81、电机;82、皮带;83、皮带轮;84、螺纹筒;85、螺杆;91、安装环;92、安装杆;93、稳定板;94、移动螺杆;95、螺纹柱;96、下压板;97、稳定柱;9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电动推杆(2),所述电动推杆(2)的上端设置有加固框(3),所述加固框(3)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设置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机构(6),所述防护机构(6)的下端设置有折叠梯(7),所述加固框(3)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8),所述电动推杆(2)的外侧设置有稳固机构(9);所述防护机构(6)包括顶板(61),所述顶板(61)的下端与伸缩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61)的上端设置有护栏(62),所述顶板(6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63),所述安装槽(63)的内壁设置有垫板(64),所述垫板(64)的下端设置有握把槽(65);所述升降机构(8)包括电机(81),所述电机(81)的下端与加固框(3)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81)的一侧设置有皮带(82),所述皮带(82)的一侧设置有皮带轮(83),所述皮带轮(83)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筒(84),所述螺纹筒(84)的内壁设置有螺杆(8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1)的上端与护栏(6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61)的中部与安装槽(63)的外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63)的内壁与垫板(64)的外壁铰接连接,所述垫板(64)的下端与握把槽(65)的外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浩刘燕峰陈伟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兖州建设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