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输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53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1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输送设备,涉及电池生产设备的领域,其包括传送带、称重件、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送带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上方;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用于承载所述电芯并驱动所述电芯移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称重件上方,所述称重件用于承载并称量在所述传送带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落到所述称重件上的电芯。本申请通过将传送带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称重件与电芯接触,具有在电池输送过程中称量电池质量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1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1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输送设备。电池输送设备用于驱动电芯移动,电芯生产中会进行多个工序的加工,电芯在某一个工序加工完成后,将电芯放置到输送设备上,输送设备输送电芯移动到下一个工序。电芯在某个工序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电芯的质量称量,该电池输送设备能在驱动电芯移动过程中进行电芯的质量称量。
[0018]本实施例中以电池输送设备驱动的电芯为长方形的电芯为例进行说明。
[0019]参照图1,电池输送设备包括传送带1、称重件2、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驱动传送带1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上方。传送带1位于第一位置时用于承载电芯6并驱动电芯6移动。位于第一位置的传送带1位于称重件2上方,称重件2用于承载并称量在传送带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落到称重件2上的电芯6。
[0020]参照图1,为便于说明,定义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传送带1具有驱动电芯移动的传送面,第一方向为传送面上与电芯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也是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传送带1驱动电芯移动的方向,也是传送带1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为垂直于传送面的方向,也是竖直方向。附图中,在附图中,第一方向表示为X方向,第二方向表示为Y方向,第三方向表示为Z方向。
[0021]参照图2,具体的,传送带1为环形的皮带,传送带1外周上表面具有传送面,电芯6放置在传送带1的传送面上,传送带1移动驱动电芯6移动。
[0022]称重件2相对地面固定,称重件2的上表面为称重面,待测物放置在称量面上后,本实施例中待测物为电芯,称重件2能称量到待测物的质量,称量面与传送带1的上表面平行。
[0023]驱动机构3驱动传送带1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为传送带1用于放置电芯6的表面位于称重面上方的位置;第二位置为传送带1用于放置电芯6的表面位于称重面下方的位置。
[0024]当传送带1在第一位置时,传送带1的传送面在称重面上方,传送带1移动驱动传送面上的电芯6移动。
[0025]当传送带1在第二位置时,传送带1的传送面在称重面下方,电芯6位于称重面上,此时称重件2能称量电芯6的质量,实现电芯在传送带1上移动过程中的在线称量。
[0026]相对与现有技术中,进行电芯6质量的称量时,需要使用夹爪将电芯6从传送带上取下放到称重件2上。本实施例中的电池输送装置在电芯输送过程中,实现了对电芯质量的称量,提高了电芯6的生产效率。
[0027]当传送带1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过程中,传送带1的传送面在称重面下方,电芯6与传送带1之间沿第三方向具有间隙。
[0028]参照图2,作为一个可选方案,传送带1与称重件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0029]当传送带1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过程中,传送带1与称重件2之间具有间隙,传送带1的传送面能移动到称重件2的承重面下方。
[0030]参照图2,作为一个可选方案,传送带1设置有两个,两个传送带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传送1带用于分别一一对应地承载电芯6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称重件2位于两个传
送带1之间。
[0031]参照图4,具体的,两个传送带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传送带1分别用于承托电芯6沿第二方向的两端。
[0032]称重件2位于两个传送带1之间,且与两个传送带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0033]传送带1的宽度较窄,便于传送带1受到驱动机构3的压力作用后越容易发生变形。称重件2能直接使用现有的称重装置安装固定在合适位置进行使用,便于降低电芯输送设备的成本。图4中示例性的电芯6为第一位置的电芯6。
[0034]参照图5,作为一个可选方案,称重件2包括两个支撑区,两个支撑区用于分别一一对应地承载电芯6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传送带1位于两个支撑区之间。
[0035]参照图3,具体的,称量面包括第二区21,第二区21与传送带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区21位于电芯6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之间,第二区21为称重件2的上表面。
[0036]参照图5,第二区21包括两个支撑区,两个支撑区分别为第一支撑区211和第二支撑区212,第一支撑区211和第二支撑区212沿第一方向间隔。
[0037]一个传送带1驱动电芯6移动,有助于稳定的驱动电芯6移动,减少出现电芯6移动过程中发生沿第二方向倾斜的情况。当电芯6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放置在第一支撑区211以及第二支撑区212上,第一支撑区211以及第二支撑区212能对承托电芯6,进行称重件2对电芯6质量的称量。
[0038]参照图5,作为一个可选方案,当传送带1仅设置一个时,称重件2包括称重本体22以及两个支撑块23,支撑块23位于称重本体22上方,两个支撑块23位于传送带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两个支撑块23的上表面分别一一对应地为第一支撑区211以及第二支撑区212。
[0039]具体的,称重本体22为现有的称重装置,称重装置上表面放置物体后,称重件2能测量该物体的质量。两个支撑块23固定在称重本体22上,本实施例以支撑块23为长方体块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支撑块23背向称重本体22的上端面分别一一对应为第一支撑区211以及第二支撑区212。两个支撑块23的上端面位于第一位置的传送带1的传送面的上方,且位于第二位置的传送带1的传送面的下方。图5中示例性的电芯6为第一位置的电芯6。
[0040]当两个支撑块23固定在称重本体22后,将称重本体22归零;当第一区11的传送带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两个支撑块23背向称重本体22的上端承托电芯6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此时称重件2称量电芯6的质量。
[0041]参照图2,传送带1驱动电芯6移动的区域包括第一区11,第一区11为传送带1驱动电芯6移动的整个区域中的一部分区域,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区11为传送带1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区在附图中使用虚线框进行示例性的标识。
[0042]当第二区21为称重件2的一个表面时,第一支撑区211以及第二支撑区212相连,为便于显示,第一支撑区211以及第二支撑区212的虚线框之间具有间隙。
[0043]第二区21与传送带1沿第一方向间隔,传送带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不会与第二区21出现干涉。
[0044]本实施例中,传送带1用于放置电芯6的上表面为水平面,水平面可以有一定倾斜角,但需要保证电芯6在传送带1以及称量面上放置时不会向下滑动。
[00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1具有延展性,传送带1受到驱动机构3的压力作用后能产生一定变形,驱动机构3撤去对传送带1的压力作用后,传送带1自身形变能恢复
初始长度。可选的,传送带1所在传输设备上设置有张紧传送带1的张紧组件,驱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称重件、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送带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上方;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用于承载电芯并驱动所述电芯移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称重件上方,所述称重件用于承载并称量在所述传送带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落到所述称重件上的电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称重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传送带用于驱动电芯的表面中与所述电芯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传送带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传送带用于分别一一对应地承载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称重件位于两个所述传送带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件包括两个支撑区,两个所述支撑区用于分别一一对应地承载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传送带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区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件包括称重本体以及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安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新能源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