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403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减振浮筑结构包括由多个减振底板通过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拼接而成的减振技术底板,减振技术底板各侧壁处均水平设置有第一填充板,第一填充板的正上方均竖直设置有第二填充板,所述减振底板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之间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三角结构单元,三角结构单元包括两个下凹且背对设置的弧形板,两个弧形板之间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间隔填充有多个弹力橡胶,所述弹力橡胶内嵌有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减振浮筑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列车运行时通过土体传播的Rayleigh波引起的低频振动,且使用寿命长,更换频率低,使用成本低。使用成本低。使用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上盖建筑减振
,尤其涉及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上建筑与地下轨道交通邻近或重合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地下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通过隧道结构以及隧道周围土体传递到位于地下轨道交通上方的地上建筑,随之引起地上建筑的振动,影响了建筑内居住者的正常舒适生活,在某些如医院或科研院校等存放精密仪器设备的特殊场所,会造成检测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较大偏差,而这样的长期振动甚至会对地上建筑带来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对通过土体结构减小列车经过时产生的振动的效果不尽人意,有些甚至可能会产生不可控的振动放大区,引来地上建筑内众多居住者的投诉。申请号为CN202123174515.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隔声减振浮筑地台,由于建筑的高自重特性,本专利技术中的减振垫块材料可能会承受超负荷应力而达不到有效减振效果,而若使用过高弹性模量的减振垫块材料,则不能完全满足所需频段的减振,会使隔振频段单一,甚至无法削减低频振动,且使用该专利技术的建筑楼体最底层楼板或钢板,在长期受土体表面波振动作用下易发生断裂而失去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现有减振方案低频减振效果不佳,且使建筑最底层楼板或钢板在长期受到土体表面波振动作用下易发生断裂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包括第一填充板、第二填充板和由多个减振底板通过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拼接而成的减振技术底板;
[0006]所述减振技术底板各侧壁处均水平设置有所述第一填充板,所述第一填充板的正上方均竖直设置有所述第二填充板,且所述第二填充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填充板连接;
[0007]所述减振技术底板的上表面用于通过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地铁上盖建筑位于土体结构中的底面连接;各所述第二填充板的内侧用于与地铁上盖建筑位于土体结构中的外壁的外侧连接,而其外侧用于与土体结构连接;
[0008]其中,所述第一填充板材质为道路级别压实沥青,所述第二填充板由包裹聚氨酯的再生粗骨料和水泥砂浆充分混合而成;
[0009]所述减振底板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之间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三角结构单元;
[0010]所述三角结构单元包括两个下凹且背对设置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承力板连接、下端与所述下承力板连接,使两个所述弧形板之间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自其一端向另一端间隔填充有多个弹力橡胶,所述弹力橡胶内嵌有自其一端延伸向另一端
的弹簧。
[0011]优选地,所述弹力橡胶还内嵌有三块互不连接的受力板,所述受力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弹簧的周表面上,使三块受力板的横截面与共边的等边三角形重合。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受力板为强度在Q345~Q420或C级以上的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
[0013]优选地,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为强度在Q345~Q420或C级以上的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
[0014]所述弧形板为强度在Q650或C级以上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
[0015]所述弹簧为强度在Q500或C级别以上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
[0016]所述弹力橡胶为邵氏硬度在85A以上的聚氨酯橡胶。
[0017]优选地,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0018]优选地,每两个所述弹力橡胶的间距相等。
[0019]针对上述的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适用于已有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
[0020]步骤1:将所述地铁上盖建筑的外墙周围第一预设宽度内的土体向下开挖至建筑底部楼板以下预设深度,形成施工空间;
[0021]步骤2:将所述建筑底部楼板正下方的土体从所述预设深度处,按第二预设宽度自一端向另一端开挖,形成第一通道;
[0022]步骤3:在所述第一通道正对的所述施工空间内,通过支撑件支撑有第一轨道,在所述第一轨道上进行多个减振底板的拼接,形成第一底板,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装设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然后将所述第一轨道及所述第一底板一并推至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
[0023]步骤4:在所述第一通道正对的所述施工空间内,通过支撑件支撑有第二轨道,在所述第二轨道上进行多个减振底板的拼接,形成第二底板,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上表面装设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然后将所述第二轨道及所述第二底板一并推至所述第一通道内并相应与所述第一轨道及所述第一底板对接;
[0024]按照上述方法制作第三轨道和第三底板,并完成对应与所述第二轨道及所述第二底板的对接,
……
如此重复,直至第N底板抵达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
[0025]步骤5:向所述第一通道内各减振底板的下方压力填充水泥砂浆,使各减振底板被顶起,直至其上表面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所述建筑底部楼板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并待所填充的水泥砂浆凝固;
[0026]步骤6:紧邻所述第一通道,按第二预设宽度自所述建筑底部楼板正下方的土体的一端向另一端从所述预设深度处开挖,形成第二通道,并以与步骤3和4相同的方法在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自其第一端延伸向第二端的多个减振底板;
[0027]以与步骤5相同的方法将所述第二通道内各所述减振底板上表面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所述建筑底部楼板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并待所填充的水泥砂浆凝固;
[0028]步骤7:以与步骤6相同的方法紧邻所述第二通道构成第三通道,并以与步骤6相同的方法使所述第三通道内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均设置有减振底板;
……
如此重复,直至所述建筑底部楼板正下方所述预设深度内的土体被全部替换,形成减振技术底板;
[0029]步骤8:在所述减振技术底板各侧壁处填充第三预设宽度的经热拌后的道路级别压实沥青,并使所填充的道路级别压实沥青的上表面与所述减振技术底板上表面齐平,静置待所述道路级别压实沥青冷却凝固后,即形成第一填充板;
[0030]步骤9:在所述第一填充板正上方的所述施工空间内填充由聚氨酯和再生粗骨料经热拌充分混合后的混合物,静置待所填充的混合物硬化后,再注入水泥砂浆,然后待其冷却,即形成第二填充板;
[0031]步骤10:回填所述施工空间内剩余的空隙。
[0032]优选地,步骤8中,在填充道路级别压实沥青后,对其进行充分锤捣,然后再静置待其冷却凝固。
[0033]优选地,步骤9中,在填充所述混合物时,对所述混合物进行锤捣,直至其不再出现下陷后,再静置待其硬化。
[0034]针对上述的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适用于新建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
[0035]步骤1:待所述地铁上盖建筑预设埋深处的混泥土基础施工完毕,在所述混泥土基础的上表面分别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填充板、第二填充板和由多个减振底板通过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拼接而成的减振技术底板;所述减振技术底板各侧壁处均水平设置有所述第一填充板,所述第一填充板的正上方均竖直设置有所述第二填充板,且所述第二填充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填充板连接;所述减振技术底板的上表面用于通过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地铁上盖建筑位于土体结构中的底面连接;各所述第二填充板的内侧用于与地铁上盖建筑位于土体结构中的外壁的外侧连接,而其外侧用于与土体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填充板材质为道路级别压实沥青,所述第二填充板由包裹聚氨酯的再生粗骨料和水泥砂浆充分混合而成;所述减振底板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之间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三角结构单元;所述三角结构单元包括两个下凹且背对设置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承力板连接、下端与所述下承力板连接,使两个所述弧形板之间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自其一端向另一端间隔填充有多个弹力橡胶,所述弹力橡胶内嵌有自其一端延伸向另一端的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橡胶还内嵌有三块互不连接的受力板,所述受力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弹簧的周表面上,使三块受力板的横截面与共边的等边三角形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为强度在Q345~Q420或C级以上的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所述弧形板为强度在Q650或C级以上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所述弹簧为强度在Q500或C级别以上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所述弹力橡胶为邵氏硬度在85A以上的聚氨酯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弹力橡胶的间距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为强度在Q345~Q420或C级以上的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地铁上盖建筑的减振浮筑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地铁上盖建筑为已有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所述地铁上盖建筑的外墙周围第一预设宽度内的土体向下开挖至建筑底部楼板以下预设深度,形成施工空间;步骤2:将所述建筑底部楼板正下方的土体从所述预设深度处,按第二预设宽度自一端向另一端开挖,形成第一通道;步骤3:在所述第一通道正对的所述施工空间内,通过支撑件支撑有第一轨道,在所述第一轨道上进行多个减振底板的拼接,形成第一底板,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装设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然后将所述第一轨道及所述第一底板一并推至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步骤4:在所述第一通道正对的所述施工空间内,通过支撑件支撑有第二轨道,在所述
第二轨道上进行多个减振底板的拼接,形成第二底板,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上表面装设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然后将所述第二轨道及所述第二底板一并推至所述第一通道内并相应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超钟卓轩胡子豪黄聪辉秦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