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翻柱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46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3
一种上翻柱帽结构,包括支撑柱和装设在支撑柱顶端上的柱帽本体;柱帽本体自上而下分为上翻部、核心部和托底部;柱帽主体内埋设有支撑梁,支撑梁位于核心部中,并向下延伸至托底部中;核心部的左右两端均一体连接有楼承板,楼承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核心部的顶面和底面相平齐;上翻部的端部均与核心部对应的一端相对齐,上翻部水平设置有上支撑筋,上支撑筋的两端均向下倾斜设置,并均延伸至对应楼承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柱帽本体仅有下部相对于楼承板底面向下突出,占用地下车库内顶部空间较小;支撑梁仅有底端一小部分伸出楼承板底面,降低支撑梁对地下车库内顶部空间的占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翻柱帽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上翻柱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下车库工程的主体结构一般采用普通梁板结构形式,但该结构形式中梁底外露明显,在楼面荷载较大时,梁的截面尺寸也会较大,宽大的梁会占用更多地下车库顶部的空间,并且由于地下车库的顶部空间还需要安装地下管道,梁占用空间后将会增加地下管道的布设难度,并且地下车库顶部空间在外观上凹凸不平,美观度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翻柱帽结构,以解决当前地下车库主体结构的梁板结构占用顶部空间过多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上翻柱帽结构,包括支撑柱和装设在支撑柱顶端上的柱帽本体;
[0005]柱帽本体自上而下分为上翻部、核心部和托底部;
[0006]柱帽主体内埋设有支撑梁,支撑梁位于核心部中,并向下延伸至托底部中;
[0007]核心部的左右两端均一体连接有楼承板,楼承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核心部的顶面和底面相平齐;
[0008]上翻部的端部均与核心部对应的一端相对齐,上翻部水平设置有上支撑筋,上支撑筋的两端均向下倾斜设置,并均延伸至对应楼承板的底部。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翻部顶面的两端均向下倾斜设置。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核心部水平设置有中支撑筋,中支撑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楼承板中。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中支撑筋分为位于上部的第一中支撑筋和位于下部的第二中支撑筋。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支撑筋和第二中支撑筋均贯穿支撑梁。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核心部的端部均设有箍筋,箍筋套设第一中支撑筋和第二中支撑筋。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核心部的两端均相对于托底部向楼承板方向伸出,核心部的端部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箍筋。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托底部的底部水平设置有下支撑筋,下支撑筋的两端均延伸到底托部对应的一端,并向上贯穿核心部和上翻部。
[00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柱帽本体的中部与楼承板平齐,顶部上翻至楼承板的上方,仅有下部相对于楼承板底面向下突出,占用地下车库内顶部空间较小;楼承板被相连的核心部直接支撑,上翻部也通过上支撑筋对楼承板进行支撑,使柱帽结构减小顶部空间占用的同时,能够充分的支撑楼承板,提高其稳定性;支撑梁埋设在柱帽本体
的中部,仅有其底端延伸至托底部,从而使支撑梁延伸出柱帽本体的部分,仅有底端一小部分伸出楼承板底面,降低支撑梁对地下车库内顶部空间的占用;支撑柱通过柱帽本体对所连接的楼承板和支撑梁进行支撑,提高其承载能力,使支撑梁无须采用较大的截面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小支撑梁对顶部空间的占用,最终解决了当前地下车库主体结构的梁板结构占用顶部空间过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上翻柱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支撑柱;
[0021]2、柱帽本体;21、上翻部;22、核心部;23、托底部;
[0022]31、上支撑筋;32、中支撑筋;321、第一中支撑筋;322、第二中支撑筋;33、下支撑筋;
[0023]3、支撑梁;4、楼承板;5、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上翻柱帽结构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上翻柱帽结构包括支撑柱1和装设在支撑柱1顶端上的柱帽本体2。
[0029]柱帽本体2自上而下分为上翻部21、核心部22和托底部23。柱帽主体2内埋设有支撑梁3,支撑梁3位于核心部22中,并向下延伸至托底部23中。核心部22的左右两端均一体连
接有楼承板4,楼承板4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核心部22的顶面和底面相平齐。上翻部21的端部均与核心部22对应的一端相对齐,上翻部21水平设置有上支撑筋31,上支撑筋31的两端均向下倾斜设置,并均延伸至对应楼承板4的底部。
[0030]楼承板4一体连接柱帽本体2的核心部22,支撑梁3也埋设在核心部22中,从而使支撑柱1通过支撑柱帽本体2,即可对楼承板4和支撑梁3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其稳定性。另外,上翻部21通过上支撑筋31连接楼承板4,使楼承板4不仅被直接连接的核心部22所支撑,同时通过上支撑筋31被上翻部21所支撑,进一步提高了楼承板4的稳定性,由于原先楼承板4主要由支撑梁3所支撑,柱帽本体2提高了楼承板4的支撑稳定性后,支撑梁3对楼承板4支撑的负担减小,其无须采用较大的截面尺寸,从而减小了支撑梁3对地下车库顶部空间的占用。
[0031]支撑柱1和柱帽本体2良好的支撑楼承板4和支撑梁3的情况下,柱帽本体2中部的核心部22与楼承板4平齐,上部的上翻部21位于楼承板4上方,仅底部的托底部23向下突出,柱帽本体2占用地下车库顶部空间较少。
[0032]柱帽本体2和支撑梁3都减小了对地下车库顶部空间的占用后,地下车库顶部空间布设地下管道的施工难度大幅降低。
[0033]支撑梁3底部延伸至托底部23中,而核心部22与楼承板4相平齐,使支撑梁3延伸出柱帽本体2的部分,仅底端伸出楼承板4,由于支撑梁3无须采用较大的截面尺寸,使支撑梁3底端的尺寸较小,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翻柱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和装设在所述支撑柱顶端上的柱帽本体;所述柱帽本体自上而下分为上翻部、核心部和托底部;所述柱帽本体内埋设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核心部中,并向下延伸至所述托底部中;所述核心部的左右两端均一体连接有楼承板,所述楼承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核心部的顶面和底面相平齐;所述上翻部的端部均与所述核心部对应的一端相对齐,所述上翻部水平设置有上支撑筋,所述上支撑筋的两端均向下倾斜设置,并均延伸至对应所述楼承板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翻柱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部顶面的两端均向下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翻柱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部水平设置有中支撑筋,所述中支撑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所述楼承板中。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霖李学松张孟隋希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青建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