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62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包括竖向主体结构,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以及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所述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是由若干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沿着竖向主体结构的中部向两端长度依次递减的对称设置;所述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的两端面分别与竖向主体结构的两端面进行贴合设置,所述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的两侧面分别沿着若干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的两端端口设置,通过施加预紧力能够对每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产生相对竖向主体结构的约束力。本方案能够在大楼结构垂直空间内同时营造多层生产大空间、多层办公空间、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通道等功能区域,大大提高了悬挂结构体系的适用性。提高了悬挂结构体系的适用性。提高了悬挂结构体系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工业用地供应紧缺。面对上述情况,越来越多的城市改变了传统在平面空间扩展工业设施的做法,推行在竖向空间上扩展工业设施的模式,从而实现节约工业用地、最大限度集中工业设施的目的,即“工业上楼”。
[0003]当工业上楼后,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需要在同一大楼中进行,大楼结构需要在垂直空间内同时营造多层生产大空间、多层办公空间、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通道等功能区域。
[0004]在公开号为CN 106996153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整体张拉悬挂系统,该系统中悬挂结构悬挂于主体结构中,悬挂结构包括若干按层依次竖向设置的楼面板,最顶层楼面板固定于主体结构顶部,最底层楼面板通过稳定索杆锚固支撑于地面,中间每相邻两层楼面板之间均通过索杆锚固支撑。此类悬挂结构可以在为工业上楼项目提供不同功能空间的同时减小生产振动。
[0005]但是,该体系对于高效率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通道的兼容能力还需专门设计。同时,面对工业上楼项目对建筑底部大跨度大空间、上部生产研发空间的需求,该体系的兼容性不足。
[0006]因此,现有的张拉悬挂系统由于存在上述技术缺点而导致适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由此可见,开发高适用性的悬挂系统可以在满足工业上楼项目功能需求同时,有效推动这类新型工业模式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张拉悬挂系统存在适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其能在大楼结构垂直空间内同时营造多层生产大空间、多层办公空间、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通道等功能区域,由此提高悬挂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包括竖向主体结构,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以及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所述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包括若干层长度不一致的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所述若干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沿着竖向主体结构的中部向两端长度依次递减的对称设置;所述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的两端面分别与竖向主体结构的两端面进行贴合设置,所述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的两侧面分别沿着若干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的两端端口设置并与每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进行连接,通过施加预紧力能够对每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产生相对竖向主体结构的约束力。
[0009]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分别包括第一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
中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以及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所述第一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中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以及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沿着竖向主体结构向上依次分布构成不同高度的楼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竖向主体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含受力结构,垂直螺旋盘道以及电梯井;所述垂直螺旋盘道位于电梯井中间并一体设置于受力结构之间,所述垂直螺旋盘道沿高度螺旋上升,形成结构体的垂直通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以及中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通过垂直螺旋盘道或电梯井连通,所述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通过电梯井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底部配合设置第一装配式悬挂空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式悬挂空间通过设置悬挂连接及减振装置与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的底部进行悬挂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悬挂连接及减振装置包括若干组悬挂连接及减振组件,其对称设置于第一装配式悬挂空间顶部;所述每组悬挂连接及减振组件包括固定索及耗能装置;所述固定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装配式悬挂空间以及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连接;所述减振装置设于固定索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一装配式悬挂空间以及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相连。
[0015]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上部配合设有第二装配式多层空间,所述第二装配式多层空间是由结构框架以及内柱装配构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装配式多层空间通过设置摇摆自复位体系与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相连。
[0017]进一步地,所述摇摆自复位体系包括预拉索以及柱子底部的耗能装置;
[0018]所述预拉索穿过第二装配式多层空间的内柱,将第二装配式多层空间与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相连;
[0019]所述耗能装置设置于第二装配式多层空间结构框架底部并与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进行贴合设置;
[0020]所述耗能装置在第二装配式多层空间发生振动摇晃时变形耗能,振动结束后,第二装配式多层空间又在其自重作用下复位。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能够满足工业上楼对多层生产大空间、多层办公空间、垂直运输及水平运输通道等功能区域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悬挂结构的适用性。
[0022]其次,本专利技术竖向主体结构、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竖向整体张拉索三者在沿结构高度方向呈张弦结构,传力路径简单明确,结构受力合理,提高了悬挂结构的可靠性。
[0023]同时,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各类减震装置或体系,如主结构与悬挂体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可以发挥与调谐质量阻尼器类似的作用,能够将主体结构顶点的位移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顶部多层办公空间与顶部水平刚性楼面间的摇摆自复位可以充分减小结构的鞭梢作用。
附图说明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图1为本基于竖向张弦的可悬挂结构体系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主要受力结构分布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中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加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的外形为矩形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的外形为圆柱形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悬挂结构体系中装配式悬挂办公空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悬挂结构体系中摇摆自复位体系未变形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悬挂结构体系中摇摆自复位体系变形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3]下面为附图中的部件标注说明:
[0034]1.竖向主体结构11.受力结构12.垂直螺旋盘道13.电梯井2.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21.第一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22.中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23.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24.加固组件3.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31.钢索4.装配式悬挂办公空间5.悬挂连接及减振装置51.固定索52.耗能装置53.预留孔洞6.顶部多层办公空间61.顶部多层办公空间结构框架62.预拉索63.耗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主体结构,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以及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所述水平刚性楼面悬挂装置包括若干层长度不一致的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所述若干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沿着竖向主体结构的中部向两端长度依次递减的对称设置;所述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的两端面分别与竖向主体结构的两端面进行贴合设置,所述竖向整体张拉索装置的两侧面分别沿着若干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的两端端口设置并与每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进行连接,通过施加预紧力能够对每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产生相对竖向主体结构的约束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分别包括第一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中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以及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所述第一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中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以及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沿着竖向主体结构向上依次分布构成不同高度的楼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主体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含受力结构,垂直螺旋盘道以及电梯井;所述垂直螺旋盘道位于电梯井中间并一体设置于受力结构之间,所述垂直螺旋盘道沿高度螺旋上升,形成结构体的垂直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以及中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通过垂直螺旋盘道或电梯井连通,所述顶部水平刚性楼面悬挂层通过电梯井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竖向张弦的悬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杭姿杨燕马明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