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382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道仿真器及其使用方法,设备底箱的底部两边设置有支撑底座,前端面板左右两边各有一对机架固定孔,设备底箱的上端安装有设备顶盖,设备前端面板上从左到右依次有:信号输出接口、信号输入接口、以太网接口、电源开关,所述设备底箱内部从左到右依次排布电路板、电路板、电源模块、变压器、风扇,所述设备后端面板有电源输入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信道仿真系统通过能够快速接入基站对窄带物联网产品进行快速抗干扰测试,提高产品的测试速率,保障产品通信增益,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复杂、测试速度过慢,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人工检测这类缺陷模组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需要来回配置参数,无法杜绝误检或漏检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窄带物联网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批量生产出来的NB

IOT模组会由于生产制造的不确定性(工艺缺陷、人工操作不可控)导致产生缺陷模组,缺陷模组和正常模组在外观上几乎完全相同,有些即便通电测试也很难发现,为了减少产品的不良率,需要针对模组进行抗干扰测试,将不通过的缺陷模组剔除。
[0003]现有的此类的测试设备搭建需要大量的传统和NB

IoT专用的无线测试仪表。多台仪器设备同时运行噪音较大,长期工作对测试人员听力有较大损害,并且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人工检测这类缺陷模组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需要来回配置参数,无法杜绝误检或漏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对NB

IoT模组测试速度过慢、测试效率过低,比较浪费人力时间,降低对NB

IoT模组缺陷测试的速度,降低了检测的效率。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包括设备底箱和前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箱的上端安装有设备顶盖,所述设备前端面板上从左到右依次有:信号输出接口、信号输入接口、以太网接口、电源开关,所述设备底箱内部从左到右依次排布第二电路板、电源模块和变压器,所述设备底箱内还设有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上并位于其右侧,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通过固定螺柱和电路板连接器分别进行结构固定和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板载接口从左往右依次排布:调试接口、板载以太网接口、板载USB接口,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固定螺柱固定在所述设备底箱内部,且左半部分有安装屏蔽盖,所述电源模块通过螺丝固定在底箱内部右侧,变压器安装于所述设备底箱内部右后侧与电源输入接口连为整体,所述设备底箱内还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设备底箱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电源输入接口位于所述设备底箱尾部右侧。
[000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同时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0008]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射频连接口和电路板连接器,射频连接口设计于屏蔽盖的前侧,电路板连接器位于第二电路板右半侧,与第一电路板连接。
[0009]所述射频连接口通过射频连接线与前端面板上的信号输出接口、信号输入接口相连,其中信号输入接口在所述设备底箱内部一端安装了衰减器,衰减器连接于射频连接线和信号输入接口之间。
[0010]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板载以太网接口通过双绞线通信线缆与前端面板上的以太
网接口相连。
[0011]所述电源模块将直流输出通过电源线接入集线管,集线管将输入电源分为3路,通过电源线分别为第一电路板、设备底箱两边风扇提供电源。
[0012]所述第一电路板宽度与第二电路板相等,且第一电路板底部连接有电路板连接器。
[0013]所述设备底箱的底部两边设置有支撑底座,前端面板左右两边各有一对机架固定孔。
[001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信道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外壳组装和通电:将支撑底座和设备顶盖通过螺丝固定到设备底箱上,然后接通电源;
[0017]S2.开始工作:通过网线连接以太网接口将信道仿真系统接入互联网,实现远程管理和自动配置参数,然后把基站信号接入信号输入接口,然后经过衰减器进行信号衰减,信号到达第二电路板后,由第一电路板控制第二电路板对信号进行加噪,最后再从信号输出接口输出,对窄带物联网设备进行测试。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专利技术拥有两对机架固定孔,可以安装在各种工控机架、测试机架上,方便部署在不同环境的流水线上,同时该设备还有支撑底座,使得风扇震荡传递降低,从而防止震荡传递到桌面上发出噪音,为测试人员提供安静测试环境。
[0020](2)本专利技术在信号输入接口设备底箱内测处装有可拆卸衰减器,可以根据不同增益的基站进行更换,从而达到适配任意基站的目的。
[002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备底箱和设备顶盖,能够对设备内部进行防护,防止外部复杂电磁环境对内部信号造成干扰,设备底箱和设备顶盖主要材质是铝合金,能够对内形成电磁屏蔽,阻挡电磁干扰,同时由于电路板(底板)配备了屏蔽盖,能够进一步增强设备抗干扰能力,此外,设备底箱和设备顶盖均接大地,还能够防止漏电干扰。
[0022](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太网接口连入互联网,能够实现远程多台设备一键配置、自动重配置,降低了复杂度和人工强度,提高了测试设备的速度。
[0023](5)本专利技术通过电路板(子卡)和电路板(底板)连接的方式实现主控、外设分离,通过更换电路板即可实现测试不同频段的无线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实施例的正视结构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实施例的正视半剖结构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实施例的俯视透视结构图。
[0027]图中:1.设备底箱;2.前端面板;3.电源模块;4.风扇;5.射频线缆;6.双绞通信线缆;7.电源线;8.射频连接口;101.支撑底座;102.机架固定孔;103信号输出接口;104.信号输入接口;105以太网接口;106电源开关;107设备顶盖;201.电路板连接器;202.第二电路板;203.固定螺柱;204.屏蔽盖;205.第一电路板;206调试接口;207.板载以太网接口;208.板载USB接口;209.变压器;301.衰减器;302.集线管;303.电源输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包括设备底箱(1)和前端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箱(1)的上端安装有设备顶盖(107),所述设备前端面板(2)上从左到右依次有:信号输出接口(103)、信号输入接口(104)、以太网接口(105)、电源开关(106),所述设备底箱(1)内部从左到右依次排布第二电路板(202)、电源模块(3)和变压器(209),所述设备底箱(1)内还设有第一电路板(205),第一电路板(205)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02)之上并位于其右侧,第一电路板(205)和第二电路板(202)通过固定螺柱(203)和电路板连接器(201)分别进行结构固定和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205)板载接口从左往右依次排布:调试接口(206)、板载以太网接口(207)、板载USB接口(208),所述第二电路板(202)通过固定螺柱(203)固定在所述设备底箱(1)内部,且左半部分有安装屏蔽盖(204),所述电源模块通过螺丝固定在底箱(1)内部右侧,变压器(209)安装于所述设备底箱(1)内部右后侧与电源输入接口(303)连为整体,所述设备底箱(1)内还设有风扇(4),所述风扇(4)安装于所述设备底箱(1)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电源输入接口位于所述设备底箱(1)尾部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02)设有射频连接口(8)和电路板连接器(201),射频连接口(8)设计于屏蔽盖(204)的前侧,电路板连接器(201)位于第二电路板(202)右半侧,与第一电路板(20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信道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连接口(8)通过射频连接线(5)与前端面板(2)上的信号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大英龚杰文孙志涛陈月鹏朱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