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机构及其吊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330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单晶炉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装机构及其吊装系统,吊装机构包括连接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连接部包括转轴、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均套接于转轴的外部,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转动安装于转轴上;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均设置卡接部,卡接部用于与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相卡接。通过采用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相配合转动,并通过卡接部与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相卡接。操作简单方便。可以直接避免与装配精度较高的称重传感器接触,保证了装配精度。配精度。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装机构及其吊装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单晶炉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吊装机构及其吊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单晶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熔融状态的单晶硅进行提拉,在提拉过程中需要采用称重传感器组件与晶绳相配合对籽晶和成型的单晶硅进行提拉。称重传感器组件包括定滑轮主体,定滑轮安装座、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和称重传感器主体。
[0003]在称重传感器组件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称重传感器组件安装至单晶炉的中上部,以提拉单晶硅,所以需要采用外部的起吊机对称重传感器组件进行起吊。现有的称重传感器组件安装时一般采用两根螺杆同一水平面上互相平行设置,两个螺杆的一端沿定滑轮的安装支架上开设的孔洞穿过定滑轮的安装支架,且两根螺杆以及其穿过的孔洞的轴线均与定滑轮的轴线互相垂直。在对称重传感器组件进行安装时,通过起吊机上的吊钩与吊绳相配合,最后将吊绳分别套接在螺杆的两端,即能够进行称重传感器组件的起吊安装工作。
[0004]但是现有的起吊安装工作,由于称重传感器设置于两根螺杆之间,所以在对称重传感器组件吊装的过程中两螺杆会夹持住装配精度较高的称重传感器,会破坏装配精度,进而导致多次操作才能起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机构及其吊装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的起吊安装工作,由于称重传感器设置于两根螺杆之间,所以在对称重传感器组件吊装的过程中两螺杆会夹持住装配精度较高的称重传感器,会破坏装配精度的技术问题。r/>[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机构,包括连接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
[0010]所述连接部包括转轴、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
[0011]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均套接于所述转轴的外部,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均设置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相卡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呈“V”形,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上吊装臂和下吊装臂;
[0013]所述上吊装臂的第二端和所述下吊装臂的第一端一体成型,所述下吊装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接部一体成型。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上吊装臂和所述下吊装臂之间。
[0015]可选地,所述上吊装臂和所述下吊装臂的长度相同,所述上吊装臂与所述下吊装臂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范围在45
°‑
120
°

[0016]可选地,所述卡接部相对于所述下吊装臂呈角度设置,所述卡接部与所述下吊装臂之间的夹角为60
°‑
150
°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结构相同。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两个第一转动圈和第一“U”形连接架,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圈间隔套设于所述转轴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圈之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转轴外部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的外侧壁顶部设置有与外部吊装机相配合的吊装环;
[0019]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圈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连接架的开口两端相连,所述第一“U”形连接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所述第一端相连。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两个第二转动圈和第二“U”形连接架,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圈间隔套设于所述转轴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圈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圈的外侧;
[0021]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圈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U”形连接架的开口两端相连,所述第二“U”形连接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所述第一端相连。
[0022]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垫片和定位销;
[0023]所述垫片套接于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且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二转动圈的一端面相抵,所述定位销插接于所述转轴的插孔内。
[0024]另一方面,一种吊装系统,包括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和所述的吊装机构;
[0025]所述安装支架呈圆筒状,所述安装支架的侧壁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定滑轮主体的轴线平行设置;
[0026]所述吊装机构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所述卡接部分别卡接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内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吊装机构,通过采用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相配合转动,并通过卡接部与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相卡接。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无需穿过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操作简单方便。
[0029]一种用于称重传感器的吊装系统,通过吊装机构的卡接部和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上的通孔相配合卡接,可以直接避免与装配精度较高的称重传感器接触,不但保证了装配精度,同时提高了人工吊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现有的吊装系统的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称重传感器的吊装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2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中本技术的吊装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连接部;11:第一连接单元;111:第一转动圈;112:第一“U”形连接架;12:第二连接单元;121:第二转动圈;122:第二“U”形连接架;13:转轴;131:插孔;14:垫片;15:定位销;2:第一夹持部;21:上吊装臂;22:下吊装臂;23:支撑杆;3:第二夹持部;4:卡接部;5:转向套;6:吊装环;a:安装支架;a1:通孔;b:定滑轮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左”和“右”等方位名词以图2的定向为参照。将图2中转动部1相对于定滑轮的安装支架a所在的一侧定义为“上”;将图2中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相对于转动部1呈“左右”设置。
[0038]参见图2

图5所示,一种吊装系统,包括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a和吊装机构。
[0039]参见图2所示,定滑轮主体b通过连接座可拆卸连接于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a上,且定滑轮主体b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旋转。其中,安装支架a呈圆筒状罩设于定滑轮主体b的上方。连接座和定滑轮主体b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a的侧壁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a1,通孔a1的轴线与定滑轮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1)、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所述连接部(1)包括转轴(13)、第一连接单元(11)和第二连接单元(12);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1)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12)均套接于所述转轴(13)的外部,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1)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12)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13)上;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1)与所述第一夹持部(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的第二端均设置卡接部(4),所述卡接部(4)用于与称重传感器的安装支架(a)相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呈“V”形,且所述第一夹持部(2)包括上吊装臂(21)和下吊装臂(22);所述上吊装臂(21)的第二端和所述下吊装臂(22)的第一端一体成型,所述下吊装臂(22)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接部(4)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还包括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上吊装臂(21)和所述下吊装臂(22)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装臂(21)和所述下吊装臂(22)的长度相同,所述上吊装臂(21)与所述下吊装臂(22)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范围在45
°‑
120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4)相对于所述下吊装臂(22)呈角度设置,所述卡接部(4)与所述下吊装臂(22)之间的夹角为60
°‑
150
°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3)与所述第一夹持部(2)的结构相同。7.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连城凯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