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铆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91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衬套铆接机构,包括:主体部;固定安装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套设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外壁上的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小于主体部的直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远离主体部的端侧均挤压形成型变部,两个型变部朝向主体部的侧壁分别与第一板材、第二板材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体部的两端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将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壁,进而可以实现对两块板材同时铆接,设置型变部,型变部分别与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抵触,使得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在铆接时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时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时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铆接机构


[0001]本说明书属于铆接的
,尤其涉及一种衬套铆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对板材的铆接,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衬套结构进行连接。在通过成套对板材进行连接时,一般情况,单个的衬套只能对单个的板材进行铆接。这样的则使得在对多个板材进行铆接的过程中,会用到多个衬套。这就导致了成本的增加,且,在板材铆接后,会极容易出现滑脱的情况。
[000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000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说明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套铆接机构,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0006]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衬套铆接机构,包括:
[0007]主体部;
[0008]固定安装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
[0009]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壁上的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
[0010]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侧均挤压形成型变部,两个所述型变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抵触。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的端侧抵触。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材内壁与所述第二板材内壁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侧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型变部的一侧与所述型变部抵触。
[0013]优选地,所述倾斜部的设置角度为20度

45度。
[0014]优选地,两个所述型变部至所述主体部的最大距离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板材或所述第二板材至所述主体部的最大距离。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材平行于所述第二板材。
[0016]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一端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延伸至另一端侧,所述安装孔用于与螺栓配合。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在主体部的两端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将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壁,进而可以实现对两块板材同时铆接。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型变部,型变部分别与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抵触,使得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在铆接时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0020]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内壁远离主体部的端侧开设倾斜部,使得倾斜部与型变部抵触,进而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的铆接。
[0021]4、本技术通过两个型变部至所述主体部的最大距离均小于或等于第一板材或第二板材至主体部的最大距离,使得型变部在进行铆接后不会有突出部分,进而避免了铆接结构对板材与其他零件连接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铆接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0024]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铆接机构的整体剖视图;
[0025]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铆接机构的型变部铆接前结构图;
[0026]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铆接机构的型变部铆接后结构图。
[0027]图中:1、主体部;11、安装孔;12、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4、型变部;2、第一板材;3、第二板材;4、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中”、“下”、“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衬套铆接机构,包括:
[0031]主体部1;
[0032]固定安装于主体部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
[0033]分别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外壁上的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
[0034]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的直径小于主体部1的直径,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远离主体部1的端侧均挤压形成型变部14,两个型变部14朝向主体部1的侧壁分别
与第一板材2、第二板材3抵触。
[0035]根据图1,主体部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与12第二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的直径小于主体部1的直径。也就是,将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分别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的外壁上。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正常操作中,对于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内孔与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外壁的配合可以设置为过盈配合。也就是,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外壁与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内孔抵触。
[0036]根据图2、图3所示,在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远离主体部1的端侧设有挤压成型的型变部14。两个型变部14分别朝向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发生变形。变形后的两个型变部14分别压紧在第一板材2和第二板材3的侧壁上。
[0037]借由上述结构,在铆接结构使用的过程中,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会受到外力而发生振动。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发生振动时有较大的可能会发生滑脱。两个型变部14分别压紧在第一板材2和第二板材3的侧壁上,进而产生了阻止第一板材2和第二板材3滑脱的作用力。使得铆接后的板材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0038]优选地,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朝向主体部1的一侧与主体部1的端侧抵触。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第一板材2与第二板材3固定铆接在主体部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固定安装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壁上的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侧均挤压形成型变部,两个所述型变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的端侧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材内壁与所述第二板材内壁远离所述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园园王玉璞王明亮詹怀波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