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及消防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62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及消防车辆,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轨道梁组件、收带单元及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轨道梁组件往复移动;所述支架设置转动轴,所述收带单元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旋转;在收带时,所述收带单元和所述轨道梁组件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角度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及消防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设备
,特别是一种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及消防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消防车自动收带机构的目的是将水带自动地输送至消防车辆的水带储带空间内,包括输送水带和往复地放置水带的过程。目前,输送水带的输入端位于车头顶部,即水带自车头前端走向输送水带,因此,在收带和放带过程中,水带会遮挡司机的视野,从而影响在行驶过程中收带或放带。
[0003]另外,收带机构需要横跨车头和车厢,使收带机构长度较长,收带机构成本偏高。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及消防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及消防车辆,将收带单元设置为可旋转结构,使收带单元和轨道梁组件之间具有夹角,实现自车头旁边收带,不再遮挡司机视野。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水带收带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车辆。
[0008]为实现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包括轨道梁组件、收带单元及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轨道梁组件往复移动;所述支架设置转动轴,所述收带单元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旋转;在收带时,所述收带单元和所述轨道梁组件之间具有夹角。
[0009]优选地,所述夹角角度为10
°‑
45
°

[0010]优选地,所述轨道梁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以及平行设置的第一驱动链条和第二驱动链条;在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驱动链条包绕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转动;在所述第二轨道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所述第二驱动链条包绕所述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转动;所述支架的前侧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架的后侧设置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的两个端头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驱动链条的两个端头分别连接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截面分别为正方形;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一轨道梁之间设置第一顶轮、第一侧轮和第二侧轮,所述第一
顶轮沿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顶角移动,所述第一侧轮、第二侧轮分别沿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侧角和第二侧角移动;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轨道梁之间设置第二顶轮、第三侧轮和第四侧轮,所述第二顶轮沿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第二顶角移动,所述第三侧轮、第四侧轮分别沿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第三侧角和第四侧角移动;在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底部设置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底角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轨道梁的底部设置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第二底角配合安装。
[0012]优选地,所述收带单元包括收带框、输送带和压带单元;所述收带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输送带围绕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所述收带框的水带输出端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连杆,所述连杆设置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之间设置压轮;所述连杆的端部设置摆动杆和气缸,所述气缸以所述第一支撑板为支撑驱动所述摆动杆摆动,所述摆动杆通过所述连杆驱动所述压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压紧或远离。
[0013]优选地,所述压轮表面设置防滑纹。
[0014]优选地,在所述收带框的水带输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档杆和第二档杆。
[0015]优选地,在所述收带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护栏。
[0016]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原理,为实现上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车辆,包括车头组件和车厢组件,所述车厢组件设置有储带空间;如第一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消防水带收带装置设置于所述储带空间的顶部。
[0017]优选地,所述车头组件的侧方设置导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如下:收带单元和支架之间设置转动轴,在收带时,旋转收带单元,使所述收带单元和所述轨道梁组件之间具有夹角,使收带单元的水带输入端朝向车头一侧,实现自车头旁边收带,水带不再遮挡司机视野。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收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收带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收带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收带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收带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收带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专利技术收带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专利技术消防车辆的侧视示意图。
[0029]其中,1、轨道梁组件;11、第一轨道梁;111、第一转动轮;112、第二转动轮;113、第一顶角;114、第一侧角;115、第二侧角;116、第一底角;12、第二轨道梁;121、第三转动轮;122、第四转动轮;123、第二顶角;124、第三侧角;125、第四侧角;126、第二底角;13、第一驱动链条;14、第二驱动链条;2、收带单元;21、收带框;211、第一驱动轮;212、第二驱动轮;213、第一支撑板;214、第二支撑板;215、连杆;216、第一摆杆;217、第二摆杆;218、压轮;22、输送带;23、压带单元;24、摆动杆;25、气缸;26、第一档杆;27、第二档杆;28、护栏;3、支架;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第三连接板;34、第四连接板;35、第一顶轮;36、第一侧轮;37、第二侧轮;38、第二顶轮;39、第三侧轮;40、第四侧轮;4、转动轴;5、第一安装柱;6、第二安装柱;7、车头组件;71、导轮;8、车厢组件;81、储带空间;9、水带。
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梁组件、收带单元及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轨道梁组件往复移动;所述支架设置转动轴,所述收带单元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旋转;在收带时,所述收带单元和所述轨道梁组件之间具有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角度为10
°‑
45
°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以及平行设置的第一驱动链条和第二驱动链条;在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驱动链条包绕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转动;在所述第二轨道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所述第二驱动链条包绕所述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转动;所述支架的前侧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架的后侧设置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的两个端头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驱动链条的两个端头分别连接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水带收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截面分别为正方形;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一轨道梁之间设置第一顶轮、第一侧轮和第二侧轮,所述第一顶轮沿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顶角移动,所述第一侧轮、第二侧轮分别沿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侧角和第二侧角移动;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轨道梁之间设置第二顶轮、第三侧轮和第四侧轮,所述第二顶轮沿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第二顶角移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小锋肖燕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奇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