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疾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18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疟疾流行区的旅行者中预防增殖性疟疾感染的方法,包括施用适量的制剂,所述制剂包括疟原虫(Plasmodium)抗原或者其免疫原性片段或其衍生物和佐剂,所述佐剂是包括脂质A(lipid  A)衍生物和皂苷的脂质体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自疫苗本专利技术涉及疟疾抗原在进行免疫抵御疟疾感染和疾病中的新用途。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子孢子抗原,特别是环子孢子(cs)蛋白或其免疫原性片段或衍生物,与合适佐剂联合免疫将到疟疾流行区旅行的未接触过疟疾的个体,以抵御疟疾感染的用途。疟疾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在20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 抗疟疾运动已经使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根除了賠疾,受影响的地区占地球陆 地面积的比例从50%减少到27%。尽管如此,考虑到预期人口增长,估计到2010 年大概一半的世界人口,接近35亿人,将生活在症疾传染区(Hay, 2004)。 现在的估测表明每年超过1百万人死于疟疾,单是非洲的经济费用就是惊人的 (Bremen, 2004)。这些数字突出了全球疟疾危机和摆在国际健康共同体面前的挑战。该危机 的起因是多重的,iW现有的、负担的起和先前高效药物的普遍抗药性的出现, 到医疗卫生系统的瘫痪和不完善以及资源的缺乏。除非发现控制这种疾病的途 径,否则改善健康和儿童存活率,减少贫困,增强安全感和强化最脆弱社会的 ^J求努力将会失败。症疾还给那些在疟疾流行区旅行或者工作的人带来危险,这些人通常居住 在没有柜疾的地方。对这类旅行者人群来说危险可能更大,因为他们对来自自 然接触的疟疾不具有任何基础免疫。到症疾流行区的旅, #遭遇危险的另一个 方面是,由于流行性感冒样症状,该疾病在其早期经常被误诊。当严重程度加 重和疤疾最终被确诊时,可能就太晚了。在症状加重的几日内,就可能导致死 亡,例如,源于脑型疟,或者有时是器官(例如肝或者肾)衰竭。该疾病的一个最急性形式是由原生动物寄生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引起的,恶性疟原虫导致大多数属于疟疾的死亡。该疾病的另一种 形式是由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引起的。间日疟原虫(P. vivax)是 所有疸疾中分布最广泛的。除了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外,该寄生虫在低至615摄氏度的温度下完成蚊体内循环的能力使其可以在温带气候中传播。但由于 间日疟原虫感染极少致命,控制间日疟原虫疟疾的努力(通过疫苗开发)滞后于恶性症原虫(尸./a/c^arww)。30多年前做出的观察为下列看法提供了有力支持,即最终将开发出有效的 赚疫苗。M31用活的、辐射灭活親子孢子免疫,小鼠和人类可以预防疟疾。 体内肝内期的维持是产生和保持保护性免疫所需的,但基本机理还没有完全明 确。抗体、CD8和CD4T细胞已经暗示其作为关键效应免疫调节物(Hoffinan, 1996)。疟原虫(例如恶性疟原虫或者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周期是复杂的,需要两 个宿主,人和蚊子才能完成。人的感染是由受感染蚊子的唾液中子孢子的接种 引起的。子孢子迁移到肝脏,在那里感染肝细胞(肝期),在肝细胞中通过红 细胞外胞内期(exoeiythrocytic intracellular stage),分化进入裂殖性孢子期 (merozDite stage),裂殖性孢子感染红细胞(RBC)起始无性血液期(asexual blood stage)中的循环复制。M大量RBC中的裂殖性孢子分化成有性期配子体,循 环完成,所述配子体被蚊子摄取,在那里配子体在中肠经过一系列阶段的发育 产生迁移到唾液腺的子 包子。疟原虫(例如恶性疟原虫或者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期已经被鉴定为一种 疫苗的潜在靶标。已知子孢子的主要表面蛋白是环子孢子蛋白(CS蛋白)。 已经对不同株系例如恶性疟原虫NF54株克隆3D7进行了该蛋白的克隆、表达 和测序(Caspers, 1989)。来自3D7株的该蛋白的特征是具有中心免疫显性重 复区,包括重复40次的四肽^11-^3-^11-Pro,但其中散布4个较少重复的四 肽Asn-Val-Asp-Pro。在其他株系中,主要的和较少的重复的数目以及它们的相 对位置是不同的。该中心部分位于N和C末端部分中间,所述N和C末端部 分由非重复氨基酸序列组成,其被命名为CS蛋白的无重复部分。基于CS蛋白的葛兰素史密斯克莱恩生物有限公司的(GlaxoSmiih- Klme Biologicals') RTS,S自疫苗从1987年开始研发,是当前研究中最有效的, 疫苗(Ballou, 2004 )。该疫苗特异的以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前期(pre-eiytkocytic) 作为靶标。RTS,S/AS02A (RTS,S加佐剂AS02A,佐剂AS02A包括免翻U激剂QS21 , 3D-MPL和水包油乳剂)被用于在冈比亚进行的连续I期研究,所述研究包括成人(Doherty, 1999),年龄在6-11禾口 1_5岁的儿童(Bojang,2005),证实该疫苗是安 全、良好耐受和产生免疫性的。随后选择儿科疫苗齐懂,在包括l-4岁莫桑比克 儿童的I期研究中发现它是安全、良好耐受和产生免疫性的(Macete)。RTS,S/AS02A疫苗在美国和西非地区的临床试验中也显示明显功效。 RTS,S/AS02A诱导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显著的IgG抗体应答和实质T 细胞免疫(Lalvani, 1999; Sun, 2003)。在美国未接触过症疾的志愿者中进行 抗恶性疟原虫实验攻击的效果,据估算大约平均是30—50% (Stoute, 1997; Stoute, 1998; Kester, 2001)。这些研究(Stoute, 1997)中的第一项在小规模 试验中86%有效,其中用RTS,S/AS02A免疫的7位个体中有6位得到保护。此 外,在冈比亚进行的不完全免疫现场研究(在冈比亚成人中进行的安全性研究 (Doherty, 1999))显示在15周的传染季节期间内,总有效率达34%,在随 后的前9周内71%的有效率,此后0。/。的有效率(Bojang, 2001 )。这些研究(Stoute, 1997; Stoute, 1998; Bojang, 2001; Kester, 2001)显示了抗感染的效果。最近报道了在年幼非洲l儿童中利用RTS,S/AS02A进行试验的结果。人们发 现基于CS蛋白的RTS,S疫苗不仅可以预防自然接触下的感染,而且可以预防 恶性疟原虫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疾病。接种RTS,S疫苗的儿童比对照组的儿童经 历更少的严重有害事件、住院和严重的启疾并发症,包括死亡(Alonso, 2004)。此外,RTS,S疫苗抗新感染或者临床发作的效果似乎并不减弱或者作用缓 慢。在试验后6个月,疫苗仍然是有效的,因为在感染患病率方面存在显著差 异。这与先前在未接触过疙疾的志愿者或者冈比亚成人中的试验相反,先前试 验表明RTS,S的疫苗效果是短暂的(Stoute, 1998; Bojang, 2001)。此外,在 继续12个月后,观察到疫苗抗临床疟疾发作的效果没有显著减弱(Alonso, 2005)。尽管如上所述的疫苗制剂显示临床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便增加 接受预防个体的数目以及预防的持久性。新的佐剂制剂,例如包含QS21和 3D-MPL的脂质体制剂(本文称为佐剂B),在不同临床前和临床调查中证实 对增强T细胞免疫应答更强的潜能。特别的,对于一个不是来自 流行区但将到疟疾流行区做有限时间旅行 的人来说,需要的是对感染更好的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疟原虫(Plasmodium)抗原或者其免疫原性片段或其衍生物和佐剂在制备用于免疫到流行区的旅行者以抵御增殖性疟疾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佐剂是包括脂质A衍生物和皂苷的脂质体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D科亨
申请(专利权)人:葛兰素史密丝克莱恩生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