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06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包括第一无油滑板本体,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无油滑板本体,所述第二无油滑板本体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抵紧槽,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矩形杆移动带动限位框向内侧移动,限位框向内侧移动通过圆块带动L形板向右侧移动,L形板移动带动梯形块向右侧移动,梯形块向右侧移动带动连接板向外侧移动,连接板向外侧移动带动固定板向外侧移动,固定板向外侧移动使其进入到抵紧槽内部,替代现有利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从而达到了快速安装多个无油滑板的优点,节省了使用者大量时间。节省了使用者大量时间。节省了使用者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无油滑板
,具体为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润滑黄铜石墨滑板,是特殊材料的自润滑滑板,按照不同用途和工况,选用不同的铜石墨滑板,无油滑板是一种兼有金属轴承特点和无油润滑滑板特点的新颖润滑滑板,由金属基体承受载荷,特殊配方的固体润滑材料起润滑作用,用途:模具零配件广泛应用于各类塑料模具、冲压模具、五金模具、FA自动化机械模具、医疗、汽车、电气、文具、日用包装、家用电器和航空等制造领域。
[0003]无油滑板一般用于医疗、汽车、电气等领域,但是现有的多个无油滑板进行安装时都是通过螺栓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安装无油滑板时使用者还需通过相对型号的工具对其安装,由于无油滑板规格型号不一,所相对应的螺孔直径也会不同,每次在安装无油滑板时使用者还需将相对应型号的工具找出,从而会浪费使用者大量时间。
[0004]因此,需要对无油滑板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安装无油滑板时使用者还需通过相对型号的工具对其安装,由于无油滑板规格型号不一,所相对应的螺孔直径也会不同,每次在安装无油滑板时使用者还需将相对应型号的工具找出,从而会浪费使用者大量时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具备了快速安装多个无油滑板的优点,解决了安装无油滑板时使用者还需通过相对型号的工具对其安装,由于无油滑板规格型号不一,所相对应的螺孔直径也会不同,每次在安装无油滑板时使用者还需将相对应型号的工具找出,从而会浪费使用者大量时间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包括第一无油滑板本体,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无油滑板本体,所述第二无油滑板本体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抵紧槽,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U形套,所述U形套的右侧延伸至通槽的内部,所述U形套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延伸至抵紧槽的内部,所述U形套的内部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和固定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U形套内壁前侧与后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固定板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侧延伸至移动槽的内部,所述移动块和移动槽滑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U形套的内部设置有梯形块,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梯形块的顶部与底部和连接板的内侧接触,所述梯形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矩形槽内壁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滑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所述L形板正面的外侧通过圆块和限位框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外侧贯穿至第一无油滑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块,所述L形块的右侧贯穿至矩形杆的内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由矩形杆移动带动限位框向内侧移动,限位框向内侧移动通过圆块带动L形板向右侧移动,L形板移动带动梯形块向右侧移动,梯形块向右侧移动带动连接板向外侧移动,连接板向外侧移动带动固定板向外侧移动,固定板向外侧移动使其进入到抵紧槽内部,替代现有利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从而达到了快速安装多个无油滑板的优点,节省了使用者大量时间。
[0015]2、本技术通过固定板和拉簧的相互配合,能够让固定板可以一直承受拉簧的拉力,从而让固定板和抵紧槽脱离,然后使用者向左侧拉动第一本被本体,第一无油滑板本体移动带动U形套向左侧移动,U形套移动带使其和通槽脱离,从而达到了拆卸第一无油滑板本体和第二无油滑板本体的优点。
[0016]3、本技术通过移动槽和移动块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固定板在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固定板在移动时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导致固定板在向外侧移动时无法进入到抵紧槽的内部,从而导致固定板无法对第二无油滑板本体进行限位。
[0017]4、本技术通过梯形块、连接板和L形板的相互配合,能够向左侧拉动L形板时可以带动梯形块向左侧移动,梯形块向左侧移动带动连接板向左侧移动,连接板向左侧移动带动U形套向左侧移动,从而让U形套和通槽脱离。
[0018]5、本技术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L形板在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防止L形板在工作时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导致L形板无法直线移动,从而使L形板无法带动梯形块直线移动,从而导致梯形块无法带动固定板移动。
[0019]6、本技术通过限位框和矩形杆的相互配合,能够向外侧拉动矩形杆时可以带动限位框向外侧移动,限位框向外侧移动通过圆块带动L形板向左侧移动,L形板移动带动梯形块向左侧移动,梯形块向左侧移动带动连接板向左侧移动,连接板向左侧移动带动U形套向左侧移动,从而让U形套和通槽脱离。
[0020]7、本技术通过T形槽和L形块的相互配合,能够向左侧拉动L形块时可以在T形槽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可以让矩形杆在移动完后可以对其进行限位,避免了固定板和抵紧槽脱离。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第一无油滑板本体和第二无油滑板本体的连接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中第二无油滑板本体的剖面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无油滑板本体的剖面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1中限位组件的结构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图。
[0026]图中:1、第一无油滑板本体;2、第二无油滑板本体;3、通槽;4、抵紧槽;5、矩形槽;6、U形套;7、限位组件;701、固定板;702、拉簧;703、移动槽;704、移动块;705、梯形块;706、连接板;707、L形板;708、限位块;709、限位槽;710、限位框;711、矩形杆;712、T形槽;713、L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包括第一无油滑板本体1,第一无油滑板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包括第一无油滑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无油滑板本体(2),所述第二无油滑板本体(2)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槽(3),所述通槽(3)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抵紧槽(4),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1)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5),所述第一无油滑板本体(1)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U形套(6),所述U形套(6)的右侧延伸至通槽(3)的内部,所述U形套(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固定板(701),所述固定板(70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板(701)的外侧延伸至抵紧槽(4)的内部,所述U形套(6)的内部设置有拉簧(702),所述拉簧(702)的两端和固定板(701)的内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油滑板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套(6)内壁前侧与后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移动槽(703),所述固定板(701)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704),所述移动块(704)的外侧延伸至移动槽(703)的内部,所述移动块(704)和移动槽(703)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愿金峰飞冯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润轴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