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01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包括发射光纤、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第四激光器芯片和发射波分复用模组,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和第四激光器芯片依次排列并且排列方向与发射光纤的轴线垂直,还包括发射位移棱镜模组,第一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一发射光、第二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二发射光和第三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三发射光经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后按照第一发射光、第三发射光、第二发射光的顺序排列进入发射波分复用模组,第四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四发射光直接进入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且所述第四发射光位于第二发射光远离第三发射光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小光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小光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小光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光通讯
,特别涉及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光发射器件的光路原理图,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121发出的第一发射光131经第一发射滤光片142后直接进入发射Z

block141中,并从发射Z

block141中直接透射至发射汇聚透镜161;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122发出的第二发射光132经第二发射滤光片143后直接进入发射Z

block141中经四次反射一次透射后进入发射汇聚透镜161;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发出的第三发射光133经所述第三发射滤光片144后直接进入发射Z

block141中经八次反射一次透射后进入发射汇聚透镜161;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发出的第四发射光134经所述第四发射滤光片145后直接进入发射Z

block141中经十二次反射一次透射后进入发射汇聚透镜161;四路光进入发射汇聚透镜161后进入发射光纤110。
[0003]然而,这种光发射器件由于第一发射滤光片与第二发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等于激光器芯片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的间距,第二发射滤光片与第三发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等于激光器芯片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的间距,第三发射滤光片与第四发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等于激光器芯片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的间距,因此,激光器芯片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的间距决定了相邻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
[0004]由于目前量产的滤光片(ThinFilmFilter,TFF)沿Y向的间距为1mm左右,而发射光的激光器芯片因为热、电信号隔离器问、以及部分复杂的EML器件,部分型号产品沿Y向的间距为1mm以上。为了节省成本,一般会增加TFF之间的间距,当TFF之间的间距为2mm且发射Z

block141在光路方向上的厚度不变时,第二激光器芯片122发出的第二发射光132、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发出的第三发射光133、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发出的第四发射光134在发射Z

block141中反射的次数会增多,光路长度加倍,这样会导致光路不稳定、加工难度加大、良率低。
[0005]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光发射器件进行改进,以减小第二发射光、第三发射光和第四光的光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以解决现有的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的光路的光程长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发射器件,包括发射光纤、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第四激光器芯片和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和第四激光器芯片依次排列并且排列方向与所述发射光纤的轴线垂直,还包括发射位移棱镜模组,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二发射光和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三发射
光经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后按照所述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三发射光、所述第二发射光的顺序排列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四发射光直接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且所述第四发射光位于所述第二发射光远离所述第三发射光的一侧。
[0008]可选的,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包括第一发射棱镜和第二发射棱镜,所述第一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并经第一发射棱镜多次反射后从第一发射棱镜出射,所述第二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经第二发射棱镜多次反射后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直接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出射。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所在平面的第一发射入光面、第一发射反射面、第一发射出射面和第二发射反射面,第一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一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
°
,所述第一发射光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并从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二发射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一发射出射面出射。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其中M1为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所在平面的第二发射入光面、第三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出射面和第四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三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
°
,所述第二发射光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从所述第三发射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四发射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二发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然后从第二发射出射面出射。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三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其中M1为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射棱镜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0014]可选的,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包括发射Z

block、第一发射滤光片、第二发射滤光片、第三发射滤光片以及第四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一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二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三发射滤光片以及所述第四发射滤光片依次设置在所述发射Z

block的入射面上,所述第一发射光从第一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一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

block,并从发射Z

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二发射光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三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

block,在发射Z

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

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三发射光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二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

block,在发射Z

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

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四发射光从第四激光器芯片出射后经第四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

block,在发射Z

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

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
[0015]可选的,从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第一发射光、第三发射光、第二发射光和第四发射光等间距分布。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发射器件,包括发射光纤、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第四激光器芯片和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和第四激光器芯片依次排列并且排列方向与所述发射光纤的轴线垂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射位移棱镜模组,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二发射光和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三发射光经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后按照所述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三发射光、所述第二发射光的顺序排列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四发射光直接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且所述第四发射光位于所述第二发射光远离所述第三发射光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包括第一发射棱镜和第二发射棱镜,所述第一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并经第一发射棱镜多次反射后从第一发射棱镜出射,所述第二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经第二发射棱镜多次反射后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直接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出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所在平面的第一发射入光面、第一发射反射面、第一发射出射面和第二发射反射面,第一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一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
°
,所述第一发射光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并从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二发射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一发射出射面出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其中M1为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所在平面的第二发射入光面、第三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出射面和第四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三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
°
,所述第二发射光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银彭开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钧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