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结石、胆道手术后综合症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668 阅读:4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湿热型及气滞型胆囊疾病,对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结石、胆道手术后综合症等病有较满意的疗效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下述原料组成:金钱草1200~1500份,龙胆200~500份,茵陈200~500份,柴胡200~500份,黄芩200~500份,木香200~500份,大黄120~150份,滑石150~250份,硝石150~250份,莪术200~500份,青皮200~500份,丹参200~500份。取柴胡,茵陈,莪术,木香加入水浸泡后,采用挥发油收集器于油浴中提取,得挥发油,药渣留用;取上述药渣与余下的8味药材分别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低温减压浓缩至稠膏,于低温减压干燥得干膏,粉碎,得干膏粉;干膏粉加适量药用辅料,以合适的方法制成软材,干燥,得颗粒。取上述挥发油,加无水乙醇溶解后喷入颗粒中,混匀,再置容器中密闭,使挥发油渗入颗粒中;取加入挥发油的颗粒,整粒,加药用辅料,填充胶囊或压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湿热型及气滞型胆囊疾病,对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结石、胆道手术后综合症等病有显著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湿热型及气滞型胆囊疾病,对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结石、胆道手术后综合症等病有较满意的疗效的中 药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西医认为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 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由于胆石刺激,加上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基础上,有过反复多次 的急性发作,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丧失。若胆囊管 为结石、炎性粘连或疤痕完全阻塞,胆汁无法流进胆囊,而胆囊内原有的胆汁,因胆色素逐 渐被吸收,粘膜仍不断分泌无色水样粘液(白胆汁),即可形成胆囊积水;当继发感染,则演 变为胆囊积脓。根据中医理论,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位以肝胆为主,兼及脾胃.病邪以气郁、血癀、 湿热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胆为中清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故治当舒肝理气、清热利湿、 利胆排石。其主症为肝胆湿热以及肝胆郁滞。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最易使病人产生麻痹心理而使病情 迁延反复。一般临床疗法为药物和手术方式,药物则用解痉、镇痛药物;手术方式为胆囊 切除或胆囊造瘘。在这一方面,口服中药制剂在调理症状,扼制伤害方面比西医治疗方法有 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湿热兼气滞型的急、慢性胆 囊炎的中药制剂以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按重量组分计算,它由下述原料组成金钱草 1200 1500份,龙胆200 500份,茵陈200 500份,柴胡200 500份,黄芩200 500份,木香200 500份,大黄120 150份,滑石150 250份,硝石150 250份,莪术 200 500份,青皮200 500份,丹参200 500份。本专利技术优选的配方如下金钱草1333.3份,龙胆333.3份,茵陈333.3份,柴胡 333.3份,黄芩333.3份,木香333.3份,大黄133.3份,滑石200份,硝石200份,莪术266.7 份,青皮333.3份,丹参266.7份。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柴胡,茵陈,莪术,木香加入药材5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后,采用挥发油收集器于115°C油浴中提取4小时,得挥发油,药渣留用; (2)取操作(1)的药渣与余下的8味药材分别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5小 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于70°C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 38 1. 40 (650C )的稠膏,于70°C减压干燥得干膏; (3)取操作⑵的干膏,粉碎,过80目筛,得干膏粉;(4)取操作(3)的干膏粉加适量药用辅料,以合适的方法制成软材,干燥,得颗粒。 取操作(1)的挥发油,加无水乙醇溶解后喷入颗粒中,混勻,再置容器中密闭4小时,使挥发 油渗入颗粒中,取加入挥发油的颗粒,整粒,加药用辅料,混勻,填充胶囊或压片。本专利技术药物中金钱草含黄酮、鞣质、留醇、挥发油、胆碱、氨基酸;根含皂甙。龙胆 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当药苦甙(swertiamarin), 当药甙(sweroside),苦龙胆酯甙(amarogentin),痕量苦当药酯甙(amaroswerin);生物 碱龙胆碱即秦艽碱甲(gentianineO. 05% ,龙胆黄碱(gentioflavine)。茵陈含6, 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菔烯、茵陈二炔 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 氯原酸等。柴胡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b、c、d四种),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 香酚等),脂肪油(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此外,尚含有生物碱、 黄酮类、山萘苷、葡萄糖、氨基酸等。黄芩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芩苷,黄芩素,汉 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I,II,去甲汉黄芩素,7-甲氧基黄芩素,7-甲氧基去甲基汉 黄芩素,等.此外还有挥发油,苯乙醇糖苷类成分等;木香含脱氢木香内酯(1)、木香烯内 酯(2)、arbuSCulinA(3)、白桦脂醇(4)、5_羟甲基糠醛(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 醛(6)、正丁基-β D-吡喃果糖苷(7)、油酸-1-甘油单酯(8)。大黄含含有蒽类衍生物、 苷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莪术含蓬术环氧酮、蓬莪术酮、蓬莪术环二 烯、蓬莪术烯、蓬莪术环二烯酮、异蓬莪术环二烯酮、篷莪术烯酮、表蓬莪术环二烯酮、姜黄 二酮、姜黄醇酮、姜黄环氧奥烯醇、原姜黄环氧奥烯醇、异姜黄环氧奥烯醇、姜黄环氧奥醇、 姜黄奥二醇。还含姜黄素、去氢姜黄二酮。青皮含挥发油,且多含黄酮甙等。丹参含二萜 醌类色素,丹参酮(tanshinone) I,II A,II 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丹参酮 (isotanshinones) I , II,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丹参新酮(miltir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羟基丹参酮 II A (hydroxytanshinone),二氢丹参酮 I (dihydrotanshinone I),丹参新酉昆甲、乙、丙,次甲丹参酉昆(methylenetanshinquinone) 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报道合铁锈醇(ferruginol)、Δ 1-丹参新酮 (Δ 1-dehydromiltirone) > Δ1-丹参丽 II A ( Δ 1-dehydrotanshinone ΙΙΑ)、丹参新酉昆丁 (danshenxinkun D)和 1,2. 二氢丹参醌等。方中以金钱草、龙胆草为君药,清热利湿,泻肝胆实热,兼可排石;柴胡、茵睬等为 臣药,舒肝理气、解郁清热;硝石滑石、莪术等为佐使,通利二便,使邪有出路,并活血消瘀, 顺六腑通利之性。全方君臣佐使各有侧重,共凑舒肝理气、清热利胆之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提取工艺当中主要成份为挥发性成份的茵陈,莪术,木香先提取挥 发油,提取之后的药渣合并,以水为溶媒提取水溶性活性物质。由于水提取物最大限度保留 了药材中的活性成份,也保留了原处方的精髓。这样使药物的活性成分含量非常高,减省了 患者的服用的麻烦,而且提高了药物疗效。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金钱草1333. 3份,龙胆333. 3份,茵陈333. 3份,柴胡333. 3份,黄芩333. 3份,木香333. 3份,大黄133. 3份,滑石200份,硝石200份,莪术266. 7份,青皮333. 3份,丹参 266. 7份。以上十二味,取柴胡,茵陈,莪术,木香加入药材5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后,采用挥 发油收集器法于115°C油浴中提取4小时,得挥发油,药渣留用。取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 余下的8味药材分别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 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于70°C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8 1.40 (65°C)的稠膏,于70°C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粉碎, 过80目筛,得干膏粉。取干膏粉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清热利胆,疏肝理气功能,适用于治疗湿热型及湿热兼气滞型的急、慢性胆囊炎等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组分计算,它由下述原料组成:金钱草1200~1500份,龙胆200~500份,茵陈200~500份,柴胡200~500份,黄芩200~500份,木香200~500份,大黄120~150份,滑石150~250份,硝石150~250份,莪术200~500份,青皮200~500份,丹参200~5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峰艾卫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双龙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