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型机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54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型机织布,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机织布因为外层粘有水珠而导致保温效果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固定的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有空间,靠近内层一侧的所述外层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凸条,靠近外层一侧的所述内层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凸条错位设置的若干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高度与第二凸条的高度之和大于空间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温型机织布的吸热纱是通过涤纶纤维和石墨烯纤维制成,石墨烯纤维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使得石墨烯纤维能够吸收热量,加上机织布内有能够保温的绒毛,使得热量能够保留在机织布内,机织布便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型机织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温型机织布。

技术介绍

[0002]机织布是指梭织布,机织布是通过纱线沿经纬两个方向相互垂直交织而成的布,机织布的种类众多,比如说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以及色织布等,所以机织布应用广泛,成为市场上常见的布。
[0003]机织布可以制成帐篷,制成帐篷的机织布一般是通过双层缝合的方式制成,在晚上,人在机织布内会产生热量,导致机织布的内层温度高,而外层要与外部的环境相接触,所以外层的温度低,从而使得机织布的外层会产生水珠,外层的水珠会把内层吸在一起,外层与内层贴合在一起,会使得机织布失去保温效果,因此需要解决机织布的保温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同时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型机织布。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温型机织布,包括相互固定的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有空间,靠近内层一侧的所述外层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凸条,靠近外层一侧的所述内层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凸条错位设置的若干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高度与第二凸条的高度之和大于空间的高度。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凸条与第二凸条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绒毛。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所述第二凸条之间形成有间距,所述间距的长度小于第一凸条的宽度,位于间距内的所述内层固定连接有吸热层。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远离外层一侧的所述内层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与吸热层的位置相同。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均是通过支撑纱经纬编织而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通过耐磨纱经纬编织而成蜂巢组织,所述凹槽通过蜂巢组织形成,所述外层也是通过耐磨纱经纬编织而成。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层通过吸热纱经纬编织而成。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纱通过涤纶异形截面纤维和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形状为C字形。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纱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纱通过涤纶纤维和石墨烯纤维加捻而成。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水珠透过外层之后会被绒毛吸收,绒毛还具有支撑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作用,使得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相互支撑的作用,使得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有空间,即使外层吸收了水分,也使得外层与内层之间难以贴合在一起,该空间可以达到保暖的效果;内层上固定的吸热层能够吸收传导到内层上的热量,然后会使得热量保留在空间内,位于空间内的热量在绒毛的保温作用下,使得空间内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使得空间内的保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支撑纱的切片图;
[0020]图3为耐磨纱的切片图;
[0021]图4为吸热纱的切片图。
[0022]图中:1、外层;2、内层;3、空间;4、第一凸条;5、第二凸条;6、绒毛;7、间距;8、吸热层;9、凹槽;10、支撑纱;11、耐磨纱;12、吸热纱;13、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4、氨纶纤维;15、涤纶纤维;16、石墨烯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该保温型机织布,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固定的外层1和内层2,外层1与外部的环境相接触,到夜晚时,外部的温度较低,外部的露水会滴落在外层1上,人会住在由该机织布制成的帐篷里,人会产生热量,热量会传递到内层2上,使得内层2的温度要高于外层1的温度,外层1与内层2之间是通过涤纶制成的缝合线相互缝合固定而成。
[0025]如图1所示,外层1与内层2之间形成有空间3,该空间3有利于外层1与内层2之间的保温,靠近内层2一侧的外层1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凸条4,第一凸条4是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外层1上,靠近外层1一侧的内层2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凸条4错位设置的若干第二凸条5,第二凸条5是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内层2上,第一凸条4的高度与第二凸条5的高度相同,第二凸条5与第一凸条4错位设置,使得第一凸条4与第二凸条5能够支撑外层1与内层2而形成空间3,同时,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之间留有缝隙,使得第一凸条4与第二凸条5之间能够留存静空气,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还具有加厚外层1和内层2的作用,使得外层1和内层2的保温效果更好,第一凸条4的高度与第二凸条5的高度之和大于空间3的高度,使得第一凸条4与第二凸条5之间的配合能够形成更大的空间3,进而使得外层1与内层2之间更难以贴合。
[00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凸条4与第二凸条5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绒毛6,绒毛6由涤纶纤维15和氨纶纤维14加捻而成,然后绒毛6通过裁切机裁切成短纤维,绒毛6是通过纤维喷枪喷射在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的外表面上,一方面,绒毛6可以吸收水分,透过外层1的水珠会被绒毛6吸收,另一方面,绒毛6位于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之间,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挤压绒毛6的过程中,绒毛6会施加给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使得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之间分离,从而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难以靠在一起,从而使得外层1与内层2之间难以贴合。
[0027]如图1和图4所示,相邻两第二凸条5之间形成有间距7,间距7的长度小于第一凸条4的宽度,使得第一凸条4会与该第一凸条4相邻的第二凸条5相抵,从而使得第一凸条4难以与内层2相抵,即第一凸条4与内层2之间留有间距7,进而使得外层1与内层2之间难以贴合,位于间距7内的内层2固定连接有吸热层8,吸热层8用于吸收并保存透过内层2的热量,吸热层8通过吸热纱12经纬编织而成,吸热纱12通过梭织机经纬编织而成吸热层8,吸热层8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内层2上,吸热纱12通过涤纶纤维15和石墨烯纤维16加捻而成,石墨烯纤维16具有良好的吸热效果,使得吸热纱12挺括且吸热快,吸热层8吸收的热量会留存在空间3中,空间3在绒毛6的保温效果下,使得热量能够留存在空间3中,从而达到保温效果。
[0028]如图1所示,远离外层1一侧的内层2开设有若干凹槽9,凹槽9是在内层2经纬编织的过程中通过蜂巢组织的编织方式形成,凹槽9的位置与吸热层8的位置相同,凹槽9使得内层2变薄,从而使得热量更容易透过内层2流到吸热层8内,因为吸热层8具有比内层2更好的保留热量的性能,使得热量保留的时间更长,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凸条4和第二凸条5均是通过支撑纱10经纬编织而成,支撑纱10通过梭织机经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型机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定的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有空间,靠近内层一侧的所述外层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凸条,靠近外层一侧的所述内层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凸条错位设置的若干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高度与第二凸条的高度之和大于空间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型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与第二凸条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绒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型机织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凸条之间形成有间距,所述间距的长度小于第一凸条的宽度,位于间距内的所述内层固定连接有吸热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型机织布,其特征在于:远离外层一侧的所述内层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与吸热层的位置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友徐庭梦孙佳琪
申请(专利权)人:盛意成石墨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