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151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理组件;所述整理组件包括,毛刷、套筒以及丝杆,所述两个丝杆分别在壳体底部两侧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两个套筒在分别在丝杆上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毛刷的两端与套筒固定连接,输入组件,所述输入组件包括,第二导杆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导杆在壳体底部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杆与传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包括,蜗杆、第四齿轮以及冲击板,所述两个蜗杆在第二导杆的两端与第二导杆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四齿轮分别在两个丝杆上与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蜗杆啮合,所述冲击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冲压打孔的同时对卡扣表面进行整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卡扣加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卡扣是用于一个零件与另一零件的嵌入连接或整体闭锁的机构,通常用于塑料件的联接,其材料通常由具有一定柔韧性的塑料材料构成。卡扣连接最大的特点是安装拆卸方便,可以做到免工具拆卸,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在卡扣上进行打孔操作,以便卡扣相互连接,但在打孔时卡扣表面常产生粉末以及毛刺,现提出一种可对卡扣表面进行整理的打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5]整理组件;
[0006]所述整理组件包括,毛刷、套筒以及丝杆,所述两个丝杆分别在壳体底部两侧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两个套筒在分别在丝杆上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毛刷的两端与套筒固定连接。
[0007]有益效果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09]1、相关技术人员将待打孔的塑料卡扣放置在上,当打孔完毕后,其上端产生毛刺或者粉末时,第二电机启动,带动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三齿轮同步转动,使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杆开始转动,带动第二导杆两端的两个蜗杆同步转动,使与蜗杆啮合的两个第四齿轮同步转动,使与第四齿轮固定连接的丝杆开始转动,带动在丝杆上与其螺纹连接的套筒做线性往复运动,从而使两个套筒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毛刷做同步往复运动,使毛刷对塑料卡扣表面进行刮擦,将塑料卡扣上的粉末以及毛刺去除;
[0010]2、相关技术人员将待打孔的塑料卡扣,放置在冲击锤下方的冲击板上,此时启动电机,带动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输出齿轮转动,使输出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同步转动,使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杆开始转动,第一导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轴盘开始转动,使轴盘上的连接杆座圆周运动,使铰链带动冲击锤做垂直往复运动,锤击待打孔的塑料卡扣,从而实现冲压打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注释:壳体101、冲孔组件2、整理组件3、输入组件4、第一导杆201、第一齿轮202、轴盘203、连接杆204、铰链205、冲击锤206、输出齿轮207、电机208、毛刷301、套筒302、丝杆303、第二导杆401、第三齿轮402、蜗杆403、第四齿轮404、冲击板40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9]请参阅图1~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包括壳体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20]整理组件3;
[0021]所述整理组件3包括,毛刷301、套筒302以及丝杆303,所述两个丝杆303分别在壳体101底部两侧与壳体101转动连接,所述两个套筒302在分别在丝杆303上与丝杆303螺纹连接,所述毛刷301的两端与套筒302固定连接。
[0022]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毛刷,举例而言,可在其一侧连接用于对卡扣打磨的锉刀,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防止冲孔完毕后卡扣表面有较多尖锐的毛刺。
[0023]具体的,所述输入组件4包括,第二导杆401、第三齿轮402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导杆401在壳体101底部与壳体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402在第二导杆401上与第二导杆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402与第一电机连接(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导杆401与传动组件连接。
[0024]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齿轮,举例而言,可替换为蜗杆或者曲面齿轮,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增加装置转动的精准性。
[0025]具体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蜗杆403、第四齿轮404以及冲击板405,所述两个蜗杆403在第二导杆401的两端与第二导杆401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四齿轮404分别在两个丝杆303上与丝杆30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404与蜗杆403啮合,所述冲击板405与壳体101固定连接。
[0026]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冲击板,举例而言,可替换为与壳体101拆卸连接,其上端阔口并不局限于圆形,可根据具体的要求对冲击板进行跟换,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开打出多种形状的孔洞。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相关技术人员将待打孔的塑料卡扣放置在406上,当打孔完毕后,其上端产生毛刺或者粉末时,第二电机启动,带动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三齿轮402同步转动,使与第三齿轮402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杆401开始转动,带动第二导杆401两端的两个蜗杆403同步转动,使与蜗杆403啮合的两个第四齿轮404同步转动,使与第四齿轮404固定连接的丝杆303开始转动,带动在丝杆303上与其螺纹连接的套筒302做线性往复运动,从而使两个套筒302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毛刷301做同步往复运动,使毛刷301对塑料卡扣表面进行刮擦,将塑料卡扣上的粉末以及毛刺去除。
[0028]请参阅图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冲孔组件2包括,冲击锤206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冲击锤206通过其上的滑槽与壳体101滑动连接,用于对塑料卡扣进行冲孔,所述驱动组件与冲击锤206连接。
[0029]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冲击组件,举例而言,可替换为液压伸缩杆,以及其它形式的可实现冲击锤上下往复运动的组件。
[0030]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杆201、轴盘203、连接杆204、铰链205以及辅助组件,所述第一导杆201的一端与壳体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杆201的另一端与轴盘203固定连接,所述轴盘203偏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4,所述连接杆204上转动连接有铰链205,所述铰链205通过冲击锤206上端的铰链与冲击锤206铰接,所述辅助组件与第一导杆201连接。
[0031]具体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一齿轮202、输出齿轮207以及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包括壳体(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理组件(3);所述整理组件(3)包括,毛刷(301)、套筒(302)以及丝杆(303),所述两个丝杆(303)分别在壳体(101)底部两侧与壳体(101)转动连接,所述两个套筒(302)在分别在丝杆(303)上与丝杆(303)螺纹连接,所述毛刷(301)的两端与套筒(30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组件(4),所述输入组件(4)包括,第二导杆(401)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导杆(401)在壳体(101)底部与壳体(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杆(401)与传动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蜗杆(403)、第四齿轮(404)以及冲击板(405),所述两个蜗杆(403)在第二导杆(401)的两端与第二导杆(401)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四齿轮(404)分别在两个丝杆(303)上与丝杆(30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404)与蜗杆(403)啮合,所述冲击板(405)与壳体(10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卡扣生产用打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登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登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