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37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主体;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两端。凹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外电极与所述第二外电极之间的区域中。述第二外电极之间的区域中。述第二外电极之间的区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10月24日,申请号为201911014513.7,题为“电感器”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感器。

技术介绍

[0003]随着诸如数字TV、移动电话、膝上型PC等的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薄化,对在这种电子装置中使用的线圈组件的小型化和薄化的需求正在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已经积极地对具有各种形式的绕线型或薄膜型线圈组件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0004]电感器(一种线圈组件)是在电子装置中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起使用的一种代表性的无源电子组件。
[0005]随着电子装置设计为具有更高的性能并且尺寸减小,电子装置中使用的电子组件的数量已经增加并且尺寸已经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通过在形成底表面电极时改变底表面电极的形状和比例以防止两个电极之间的短路和裂纹来提供一种低轮廓电感器产品。
[0007]具体地,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防止在焊接之后底表面电极之间的短路并且防止线圈与底表面电极之间的短路,使得焊接被优化并提高了安装稳定性。
[0008]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感器包括:主体;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两端。凹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外电极与所述第二外电极之间的区域中。
[0009]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感器包括:主体,具有从所述主体的一个表面朝向所述主体的中央部分凹入的凹部;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并围绕所述主体的所述中央部分缠绕;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一个表面的相对侧上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两端。
附图说明
[0010]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及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图;
[0013]图3是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图1中示出的电感器的L

T方向上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0014]图4是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图2中示出的电感器的L

T方向上截取的截面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如下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0016]在示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用于简单地描述示例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单数术语包括复数形式。描述的术语“包括”、“包含”和“被构造为”等用于指示存在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并不排除组合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此外,术语“设置在
……
上”、“位于
……
上”等可指示元件在物体下方,并且不必然地意味着元件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物体上。
[0017]术语“结合到”、“组合到”等不仅可指示元件彼此直接且物理地接触,还包括其它元件介于元件之间使得元件还与其它元件接触的构造。
[0018]为了易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元件的尺寸和厚度被指示为示例,并且本公开中的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
[0019]在附图中,L方向为第一方向或长度方向,W方向为第二方向或宽度方向,T方向为第三方向或厚度方向。
[0020]在电子装置中,可使用各种类型的电子组件,并且在电子组件之间可使用各种类型的线圈组件以去除噪声,或用于其他目的。
[0021]换句话说,在电子装置中,线圈组件可用作功率电感器、高频电感器、普通磁珠、高频磁珠、共模滤波器等。
[0022]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图。图3是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图1中示出的电感器的L

T方向上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图2中示出的电感器的L

T方向上截取的截面图。
[0023]参照图1,穿过主体100的下端的中央部分的凹部106与底表面电极300和400(或外电极300和400)分开特定距离,但不限于此。例如,凹部106从主体100的底表面的中间部分穿入主体100的部分,所述底表面的中间部分位于底表面的其上分别设置有底表面电极300和400的部分之间。凹部106朝向主体100的中央部分穿入。图1示出了第一引出图案231、第二引出图案242、第三引出图案232和第四引出图案241全部设置在支撑构件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以与线圈部200接触。
[0024]图3是当在L

T方向上观察图1时的截面图。如图3的实线所示,连接电极520将第三引出图案232和第二引出图案242连接到底表面电极400。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电极520穿入主体100之后,连接电极520还穿过第三引出图案232。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电极520穿入主体100以将第三引出图案232和底表面电极400彼此连接,并且第三引出图案232通过支撑层(或支撑构件)IL中的过孔(未示出)连接到第二引出图案242。如图3的实线所示,连接电极510将第一引出图案231和第四引出图案241连接到底表面电极300。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电极510穿入主体100之后,连接电极510还穿过第一引出图案231。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电极510穿入主体100以将第一引出图案231和底表面电极300彼此连接,并且第一引出图案231通过支撑层IL中的另一过孔(未示出)连接到第四引出图案241。在另一实施例中可省略
所述另一过孔。在图3中,A表示凹部106的长度,B

表示主体100的其上设置有底表面电极300的底表面部分的长度,B表示主体100的其上设置有底表面电极400的底表面部分的长度,C表示从主体100的下端到凹部106的上端的长度(例如,C表示凹部106的距离主体的底表面的深度),C

表示从线圈的下端到凹部106的上端的长度(例如,C

表示深度C与从线圈到主体100的底表面的距离之间的差值)。例如,深度C大于从线圈到主体100的底表面的距离。为了易于描述,在图1和图3中未示出安装在基板等上的外电极和形状。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主体的每个角部和凹部的内角部可形成为圆形以防止裂纹。
[0025]参照图2,穿过主体100的下端的中央部分的凹部106可与底表面电极300和400分开特定距离,但不限于此。例如,凹部106从主体100的底表面的中间部分穿入主体100的部分,所述底表面的中间部分位于底表面的其上分别设置有底表面电极300和400的部分之间。凹部106朝向主体100的中央部分穿入。与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相比,图1示出了第四引出图案241和第三引出图案232附加地设置在支撑构件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以与线圈部200接触。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包括:主体;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两端,其中,凹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外电极与所述第二外电极之间的区域中,并且其中,2A≤L0

A<3A,其中,A是所述凹部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0是所述主体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所述电感器还包括: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并支撑所述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线圈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所述电感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将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彼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将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二外电极彼此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从所述主体向外暴露。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C>C

,其中,C是从所述主体的下端到所述凹部的上端的长度,C

是从所述线圈的下端到所述凹部的所述上端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承希李宗珉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