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04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包括固定底座,两个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之间焊接固定有横杆,固定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的顶端焊接固定于承载平台的底部端面;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的右侧,固定板焊接于承载平台的右下方,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设有双向螺纹结构的调节杆旋转,即可控制两个活动块同步反向螺纹,此时在推杆的作用下,即可推动承载平台沿竖直方向稳定升降,并利用定位杆能够进一步提高承载平台的升降稳定性,从而实现对承载平台高度调节,能够适应不同的实验环境和需求。能够适应不同的实验环境和需求。能够适应不同的实验环境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
,尤其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不仅是飞机飞行的动力,也是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航空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动力研发、制造水平的关键,是大国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对航空发动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载荷也随之大幅度增加,进而导致航空发动机运行时的振动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振动控制也成为了航空发动机相关技术研发、攻克以及重要研究的项目之一。
[0003]在进行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实验平台,将实验所用的航空发动机进行承载,并控制其运行,从而便于利用仪器对航空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进行观测,如公开号为CN112454283A的中国专利所提供的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主要达到了便于平台移动、便于发动机拆装的目的,然而结合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中所真实存在的情况,对上述专利进行研究后发现还具有一些不足之处;实验平台通常以固定的当时设于航空发动机实验室内,因为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推力巨大,移动式的平台装置无法承受,而且在实验时需要使用多种仪器进行相关信息的观测记录,实验平台不具有对多条仪器线路进行隔离固定的功能,容易出现线路混乱,不利于管理。因此,急需对现有的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高度调节以及线路隔离固定功能的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推力巨大,移动式的平台装置无法承受,而且实验平台不具有对多条仪器线路进行隔离固定的功能,容易出现线路混乱,不利于管理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其包括:
[0007]固定底座,两个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之间焊接固定有横杆,固定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的顶端焊接固定于承载平台的底部端面;
[0008]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的右侧,固定板焊接于承载平台的右下方,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左右两端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外侧安装有推杆;
[0009]导线板,所述导线板焊接固定于承载平台的后端,导线板与承载平台长度相等,导线板的后端连接有线缆夹持组件。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杆与承载平台转动相连,调节杆的左右两端
设有反向螺纹状结构,两个所述活动块的滑动方向始终相反。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和固定底座铰接,固定底座与定位杆滑动连接。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线板的上端面粘接有若干个呈等间距设置的指示标签,导线板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指示标签呈间隔设置。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线缆夹持组件包括安装板、螺纹杆、蜗轮和蜗杆,安装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所述螺纹杆,螺纹杆的前端延伸至导线板内部开设的通孔中,所述螺纹杆的后端且位于安装板的后方设有蜗轮,蜗轮的上方安装有蜗杆。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螺纹杆与导线板螺纹连接,螺纹杆与蜗轮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安装板的顶部后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0017]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设有双向螺纹结构的调节杆旋转,即可控制两个活动块同步反向螺纹,此时在推杆的作用下,即可推动承载平台沿竖直方向稳定升降,并利用定位杆能够进一步提高承载平台的升降稳定性,从而实现对承载平台高度调节,能够适应不同的实验环境和需求;
[0018]导线板内部等距开设的若干个通孔便于线路的贯穿放置,并通过控制蜗杆旋转,能够控制若干个蜗轮同时带动多个螺纹杆旋转,由于螺纹杆与导线板螺纹连接,因此此时,整个线缆夹持组件后移,利用螺纹杆能够对位于导线板内部通孔中的线路进行挤压定位,便于线路管理以及防脱定位。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现针对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立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活动块与推杆连接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线缆夹持组件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固定底座;2、横杆;3、定位杆;4、承载平台;5、固定板;6、伺服电机;7、调节杆;8、活动块;9、推杆;10、导线板;11、指示标签;12、线缆夹持组件;1201、安装板;1202、螺纹杆;1203、蜗轮;1204、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其包括:
[0028]固定底座1,两个固定底座1的底部之间焊接固定有横杆2,固定底座1的内部设置
有定位杆3,定位杆3的顶端焊接固定于承载平台4的底部端面;
[0029]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固定安装于固定板5的右侧,固定板5焊接于承载平台4的右下方,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7,调节杆7的左右两端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8,活动块8的外侧安装有推杆9;
[0030]导线板10,导线板10焊接固定于承载平台4的后端,导线板10与承载平台4长度相等,导线板10的后端连接有线缆夹持组件12。
[00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节杆7与承载平台4转动相连,调节杆7的左右两端设有反向螺纹状结构,两个活动块8的滑动方向始终相反;
[0032]通过两端设有反向螺纹的调节杆7旋转,能够控制左右两个活动块8始终按照相反的方向同步滑动调节,从而便于控制推杆9转动。
[00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杆9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8和固定底座1铰接,固定底座1与定位杆3滑动连接;
[0034]通过左右两个推杆9的转动,便于推动承载平台4在定位杆3的作用下稳定竖直升降调节,能够满足不同的实验环境以及需求。
[00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导线板10的上端面粘接有若干个呈等间距设置的指示标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两个所述固定底座(1)的底部之间焊接固定有横杆(2),固定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3),定位杆(3)的顶端焊接固定于承载平台(4)的底部端面;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固定安装于固定板(5)的右侧,固定板(5)焊接于承载平台(4)的右下方,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7),调节杆(7)的左右两端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8),活动块(8)的外侧安装有推杆(9);导线板(10),所述导线板(10)焊接固定于承载平台(4)的后端,导线板(10)与承载平台(4)长度相等,导线板(10)的后端连接有线缆夹持组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7)与承载平台(4)转动相连,调节杆(7)的左右两端设有反向螺纹状结构,两个所述活动块(8)的滑动方向始终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9)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8)和固定底座(1)铰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庆丰童歆张森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