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085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包括H桥开关电路,所述H桥开关电路连接在电机两端,H桥开关电路中每个开关分别与一路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每两路整流滤波电路与一路隔离电路连接,每路隔离电路与一路互锁电路连接,两路互锁电路相互连接,每个开关还分别连接有一个快速放电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本申请直接使用MOS管作开关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控制,不需要其他的开关元件,大大减小控制模块的体积;通过输入端设有互锁电路防止正转反转控制端同时加电,避免输出端出现竞争现象,导致电路短路损坏供电线路和电机,并且在信号输入端设置延时电路,保证正反转切换时,输出端已处于完全断开状态,互锁电路不会导致电路断电,保证了控制电路的可靠性。路的可靠性。路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电机控制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机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是通过输入端上的极性决定的,现有的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往往使用多个磁保持继电器通过外部电路实现,而现在设备对电器元件的要求越来越小型化,多个磁保持继电器不但电路体积大,并且由于继电器体积大,无法集成在PCB板上,还需要通过复杂接线来连接;MOS开关本身体积小,并且可以负载大电流,将其用于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可以使控制模块具有极小的体积。如公开号为:CN204859048U公开的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装置,通过转向切换电路对电机的正反转进行切换,但其转向切换电路由固态继电器组成,通过MOS管驱动固态继电器的触点进行切换,并在MOS管的信号线路上设置隔离装置和振荡电路为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互锁电路对信号进行自锁,但其自锁电路是通过两个光偶和三极管组成,是通过断电的方式保证电路安全,由于其出现异常时,会导致电机停止工作,所以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并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机控制模块。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包括H桥开关电路,所述H桥开关电路连接在电机两端,H桥开关电路中每个开关分别与一路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每两路整流滤波电路与一路隔离电路连接,每路隔离电路与一路互锁电路连接,两路互锁电路相互连接,每个开关还分别连接有一个快速放电电路。
[0006]所述H桥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9、Q10、Q11、Q12;
[0007]所述MOS管Q9的漏极与电机电源的正极OUT+连接,源极与电机的输入端正极DJ+连接;
[0008]所述MOS管Q11的漏极与电机电源的正极OUT+连接,源极与电机输入端负极DJ

连接;
[0009]所述MOS管Q10的漏极与电机输入端正极DJ+连接,源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
[0010]所述MOS管Q12的漏极与电机输入端负极DJ

连接,源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
[0011]所述隔离电路包括变压器U1、变压器U2,变压器U1、变压器U2的初级侧正极分别与信号IN1+、信号IN2+连接;
[0012]所述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和第二次级侧分别与MOS管Q9、MOS管Q12前极的整流滤波电路连接;
[0013]所述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和第二次级侧分别与MOS管Q10、MOS管Q11前极的整流滤波电路连接;
[0014]所述变压器U1的初级侧正极还依次与电容C3、电阻R7连接,电容C3和电阻R7的另
一端共同接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变压器U1的初级侧负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13连接,电阻R13与一路互锁电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5,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4;
[0015]所述变压器U2的初级侧正极还依次与电容C6、电阻R8连接,电容C6和电阻R8的另一端共同接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变压器U2的初级侧负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14连接,电阻R14与一路互锁电路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8,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7;
[0016]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7、D9、D11、D13;
[0017]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与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与电容C9及MOS管Q9的栅极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负极连接,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负极与电机输入端正极DJ+连接;
[0018]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与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正极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与电容C10与电容C11及MOS管Q10的栅极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负极连接,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负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
[0019]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与变压器U2的第二次级侧正极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与电容C11及MOS管Q11的栅极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U2的第二次级侧负极连接,变压器U2的第二次级侧负极与电机输入端正极DJ

连接;
[0020]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与变压器U1的第二次级侧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与电容C12及MOS管Q12的栅极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U1的第二次级侧负极连接,变压器U1的第二次级侧负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
[0021]所述MOS管Q9的栅极和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负极之间还反向连接有TVS管D16;
[0022]所述MOS管Q9的栅极和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负极之间还反向连接有TVS管D17;
[0023]所述MOS管Q9的栅极和变压器U2的第二次级侧负极之间还反向连接有TVS管D18;
[0024]所述MOS管Q9的栅极和变压器U1的第二次级侧负极之间还反向连接有TVS管D19;
[0025]所述快速放电电路包括三极管Q5、Q6、Q7、Q8,电阻R9、R10、R11、R12;
[0026]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MOS管Q9的栅极连接,集电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基极与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二极管D8,电阻R9与电容C9并联;
[0027]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MOS管Q10的栅极连接,集电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基极与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二极管D10,电阻R10与电容C10并联;
[0028]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MOS管Q11的栅极连接,集电极与电机输入端负极DJ

连接,基极与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二极管D12,电阻R11与电容C11并联;
[0029]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MOS管Q11的栅极连接,集电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基极与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二极管D14,电阻R12与电容C12并联。
[0030]所述互锁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
[0031]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与电阻R13连接,基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容C1、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3、电阻R2连接,电阻R2与信号IN1+连接,电阻R3和电容
C1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与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5的负极与信号回路IN

连接;
[0032]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与电阻R14连接,基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容C2、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4、电阻R5连接,电阻R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H桥开关电路,所述H桥开关电路连接在电机两端,H桥开关电路中每个开关分别与一路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每两路整流滤波电路与一路隔离电路连接,每路隔离电路与一路互锁电路连接,两路互锁电路相互连接,每个开关还分别连接有一个快速放电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9、Q10、Q11、Q12;所述MOS管Q9的漏极与电机电源的正极OUT+连接,源极与电机的输入端正极DJ+连接;所述MOS管Q11的漏极与电机电源的正极OUT+连接,源极与电机输入端负极DJ

连接;所述MOS管Q10的漏极与电机输入端正极DJ+连接,源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所述MOS管Q12的漏极与电机输入端负极DJ

连接,源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路包括变压器U1、变压器U2,变压器U1、变压器U2的初级侧正极分别与信号IN1+、信号IN2+连接;所述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和第二次级侧分别与MOS管Q9、MOS管Q12前极的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和第二次级侧分别与MOS管Q10、MOS管Q11前极的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变压器U1的初级侧正极还依次与电容C3、电阻R7连接,电容C3和电阻R7的另一端共同接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变压器U1的初级侧负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13连接,电阻R13与一路互锁电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5,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4;所述变压器U2的初级侧正极还依次与电容C6、电阻R8连接,电容C6和电阻R8的另一端共同接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变压器U2的初级侧负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14连接,电阻R14与一路互锁电路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8,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7、D9、D11、D13;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与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与电容C9及MOS管Q9的栅极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负极连接,变压器U1的第一次级侧负极与电机输入端正极DJ+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与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正极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与电容C10与电容C11及MOS管Q10的栅极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负极连接,变压器U2的第一次级侧负极与电机电源负极OUT

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与变压器U2的第二次级侧正极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与电容C11及MOS管Q11的栅极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合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