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Bi-RRT算法的柔性穿刺针路径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079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医疗辅助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改进B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改进Bi

RRT算法的柔性穿刺针路径规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医疗辅助机器人控制
,具体为基于改进Bi

RRT算法的柔性穿刺针路径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创手术的迅速发展,穿刺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可完成活检、近距离放射治疗、药物输送和靶向治疗等任务。与传统的人工穿刺相比,机器人辅助穿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避免医生长期直接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可以大大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1]。
[0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穿刺针为刚性针。当针尖偏离靶点或穿刺路径上有神经、血管、重要器官等组织时,医生会手动调整针尾,强行纠正偏差或避开重要组织器官,这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术后时间。[2]。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Webster等人首先提出非对称斜尖柔性针的概念[3],柔性针由镍钛合金制成,它在组织中的穿刺路径可以是一道或多道圆弧,能够灵活避开神经、血管、重要的器官等组织,精确地达到传统钢针达不到的位置。由于针尖的非完整约束[4][5],以及敏感组织(如神经和血液)和障碍物(如骨骼)的存在,柔性针在体内穿刺轨迹需要较高的精度,对柔性针精准操控要求较高,需要对柔性针进行合理的路径规划,因此柔性针路径规划是精确穿刺的基础,在微创手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0005]柔性针路径规划是医疗机器人精确控制的基础。在机器人辅助穿刺手术过程中,需要借助成像技术根据靶点规划出灵活的进针路径。其原则是:在已有骨骼血管或器官障碍物的环境中,穿刺针的路径应合理避开障碍物,在准确到达目标的要求下,保证不与病人的其他器官发生碰撞,并使穿刺路径的长度尽可能短,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了柔性针插入路径规划的概率法[6]、目标函数法[7]、人工势场法[8]和逆运动学法[9]等。目前,参考文献[10]将RRT与可达性引导抽样启发结合提出一种快速算法,使得搜索效率大大增加。参考文献[7]基于环境特征提出一种改进RRT算法,结合包含路径长度、弧段数、安全度的路径评估函数,根据环境中障碍物情况设置路径评估函数中的权重系数,通过评估函数再从样本路径中选出相应的最优路径。参考文献[11]结合了旧点跟踪策略和极端趋势扩展策略,提出一种实时的柔性针穿刺路径规划算法,可以动态地对路径进行调整,来达到实时的目的。参考文献[12]针对柔性针运动特点,对RRT
*
算法进行改进,同时将人工势场应用到算法的避障策略。然而,由于传统RRT算法的随机性,算法生成的确定路径可能会碰到障碍物,且计算收敛速度慢,不适合用作实时柔性穿刺针路径规划。
[0006]参考文献如下:
[0007][1]王国彪,彭芳瑜,王树新,朱晒红,王田苗.微创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器械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双清论坛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09,23(04):209

214.DOI:10.16262/j.cnki.1000

8217.2009.04.006.
[0008][2]胡海龙.基于改进RRT算法的套管柔性针路径规划[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0009][3]Webster III R J,Kim J S,Cowan N J,et al.Nonholonomic modeling of needle steering[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2006,25(5

6):509

525.
[0010][4]Webster R J,Memisevic J,Okamura A M.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robotic needle steer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EEE,2005:3588

3594.
[0011][5]Webster III R J,Kim J S,Cowan N J,et al.Nonholonomic modeling of needle steering[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2006,25(5

6):509

525.
[0012][6]Alterovitz R,Patil S,Derbakova A.Rapidly

exploring roadmaps:Weighing exploration vs.refinement in optimal motion planning[C]//2011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EEE,2011:3706

3712.
[0013][7]李霞.机器人辅助柔性针软组织穿刺系统研究[D].湘潭大学,2016.
[0014][8]刘晓艳.基于势能场的针刺软组织轨迹规划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
[0015][9]Adagolodjo Y,Goffin L,DeMathelin M,et al.Robotic insertion of flexible needle in deformable structures using invers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2019,35(3):697

708.
[0016][10]Patil S,Alterovitz R.Interactive motion planning for steerable needles in 3D environments with obstacles[C]//2010 3rd IEEE RAS&EMB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robotics and biomechatronics.IEEE,2010:893

899.
[0017][11]王远征.基于超声图像引导的穿刺探针动态穿刺路径规划[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DOI:10.27061/d.cnki.ghgdu.2020.002940.
[0018][12]Zhang Y,Qi Z,Zhang H.An Improved RRT Algorithm Comb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改进Bi

RRT算法的柔性穿刺针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图像识别:通过医学成像设备获取病灶部位的环境信息,从而确定如针点、靶点以及障碍物位置信息;步骤(S2)建立穿刺模型:建立柔性针的穿刺路径模型;步骤(S3)环境膨胀:进行环境膨胀,在同一地图上将障碍物半径扩大至1.5倍;步骤(S4)目标偏置:设定与传统RRT算法中相同的步长和阈值,引入目标偏置策略并基于目标偏置策略寻找汇合点;步骤(S5)预生长:预生长缩短建树距离;步骤(S6)快速扩展:分别从起点和目标点向汇合点方向快速扩展,同时避开障碍物;步骤(S7)到达汇合点:双向扩展树到达汇合点或与汇合点的距离小于阈值后停止建树,形成一条从初始点到目标点且无碰撞的路径;步骤(S8)删除多余节点:去除路径上多余节点;步骤(S9)平滑处理:对新的路径进行平滑处理,最后得到一条光滑曲线;步骤(S10)判断拟合的路径是否符合穿刺约束条件,若符合,则输出当前路径,若不符合,则结束路径规划或调整算法中步长或阈值,且继续执行步骤(S5)至步骤(S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Bi

RRT算法的柔性穿刺针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柔性针的穿刺路径模型的表达方式为:Path=[(X1,D1,l1,r1),(X2,D2,l2,r2),(X
n
,D
n
,l
n
,r
n
)]路径Path是由n段路径组成,式中,X
i
表示第i段路径的起点,D
i
表示第i段圆弧与上一段切线方向,l
i
表示第i段圆弧的长度,r
i
表示第i段圆弧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Bi

RRT算法的柔性穿刺针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起始点和目标点之间选取采样汇合点P
converge
,作为两棵树的扩展方向;当起始点O
init
(x
init
,y
init
)与目标点O
goal
(x
goal
,y
goal
)连线中点检测到障碍物时,直接取中点作为汇合点;当起始点与目标点连线中点未检测到障碍物时,以中点为圆心,以连线长度的1/50为半径R,过中心点做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若垂直平分线与圆交点已经摆脱障碍物,则以该点为P
converge
,若交点未能摆脱障碍物,则将半径扩大一倍,直至摆脱障碍物为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Bi

RRT算法的柔性穿刺针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
于:中点在障碍物上的P
converge
坐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求解方程组取不在障碍物中的点作为P
converg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Bi

RRT算法的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非凡黄晔彭帮龙余龙峰高朝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