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及其二胺单体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062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及其二胺单体和制备方法,所述聚酰亚胺以金刚烷或环己烷作为脂环结构,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刚性芳香族结构和强电负性基团,以此来满足无色透明的特性,同时可具有良好的热性能。所述二胺单体中引入强电负性基团,脂环结构、大取代基团、不对称结构和刚性非共平面结构都有利于制备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二胺单体可用于制备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单体以金刚烷或环己烷作为中心结构,通过酯基或酰胺键连接具有芳香性的苯环,其中一个单体为不对称结构,可以更好的满足制备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的要求。以更好的满足制备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的要求。以更好的满足制备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及其二胺单体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技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尤其是一种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及其二胺单体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的发展,传统透明玻璃基板已经无法满足柔性器件的要求,因此无色透明聚合物受到越来越多重视,聚酰亚胺作为各方面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更加备受瞩目。
[0003]聚酰亚胺是一类具有多个酰亚胺五元杂环的高性能聚合物,其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能、耐辐射、耐化学腐蚀、优异的力学性能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燃料电池、光学、生物医药等领域。传统的聚酰亚胺一般为棕色或棕黄色透明材料,这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较强的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在其分子链内或分子链间形成强烈的电荷转移络合物,使其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强烈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的二胺单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二胺单体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聚酰亚胺的结构通式如下式(Ⅰ)(Ⅱ)(Ⅲ)所示:
[0006][0007][0008]所述通式中,A和D均选自O和NH。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二胺单体的结构通式如下式(A)(B)(C)所示:
[0010][0011]所述通式中,A和D均选自O和NH。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二胺单体的制备方法:以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对硝基苯酚、缚酸剂为原料,或者以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2


‑4‑
硝基苯胺、缚酸剂为原料,或者以1,4

环己烷二甲酰氯、4

硝基
‑2‑
三氟甲基苯胺、缚酸剂为原料,或者以1,4

环己烷二甲酰氯、2



4

硝基苯胺、缚酸剂为原料,或者以对硝基苯甲酰氯、4

硝基
‑3‑
三氟甲基苯胺、缚酸剂为原料;将原料进行酰化反应,生成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在氢化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反应,即可得到所述二胺单体。
[0013]进一步的,采用下述方法步骤中的任意一种:
[0014](1)先在溶剂中加入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和缚酸剂,冰水浴下搅拌并滴加对硝基苯酚溶液,滴加完毕后,冰水浴下反应;然后在15~30℃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过滤、干燥,得到中间体(A1

1):
[0015][0016]所述中间体(A1

1)和氢化催化剂在1~5MPa氢气、60~75℃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毕后,反应液除去催化剂、浓缩,滴加到去离子水中,即可得到二胺单体(A1);
[0017](2)先在溶剂中加入2


‑4‑
硝基苯胺和缚酸剂,冰水浴下搅拌并滴加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溶液,滴加完毕后,冰水浴下反应;然后在15~30℃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过滤、干燥,得到中间体(A2

1):
[0018][0019]所述中间体(A2

1)和氢化催化剂在1~5MPa氢气、60~75℃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毕后,反应液除去催化剂、浓缩,滴加到去离子水中,即可得到二胺单体(A2);
[0020](3)先在溶剂中加入1,4

环己烷二甲酰氯和缚酸剂,冰水浴下搅拌并滴加4

硝基
‑2‑
三氟甲基苯胺溶液,滴加完毕后,冰水浴下反应;然后在15~30℃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过滤、干燥,得到中间体(B1

1):
[0021][0022]所述中间体(B1

1)和氢化催化剂在1~5MPa氢气、60~75℃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毕后,反应液除去催化剂、浓缩,滴加到去离子水中,即可得到二胺单体(B1);
[0023](4)先在溶剂中加入2


‑4‑
硝基苯胺和缚酸剂,冰水浴下搅拌并滴加1,4

环己烷
二甲酰氯溶液,滴加完毕后,冰水浴下反应;然后在15~30℃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过滤、干燥,得到中间体(B2

1):
[0024][0025]所述中间体(B2

1)和氢化催化剂在1~5MPa氢气、60~75℃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毕后,反应液除去催化剂、浓缩,滴加到去离子水中,即可得到二胺单体(B2);
[0026](5)先在溶剂中加入4

硝基
‑3‑
三氟甲基苯胺、缚酸剂,冰水浴下搅拌并滴加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滴加完毕后,冰水浴下反应;然后在15~30℃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过滤、干燥,得到(C1

1):
[0027][0028]所述中间体(C1

1)和氢化催化剂在1~5MPa氢气、60~75℃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毕后,反应液除去催化剂、浓缩,滴加到去离子水中,即可得到二胺单体(C1)。
[0029]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对硝基苯酚、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2~2.5:2~4;
[0030]所述步骤(2)中,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2


‑4‑
硝基苯胺、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5~3:2~4;
[0031]所述步骤(3)中,1,4

环己烷二甲酰氯、4

硝基
‑2‑
三氟甲基苯胺、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2~2.5:1~3;
[0032]所述步骤(4)中,1,4

环己烷二甲酰氯、2


‑4‑
硝基苯胺、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5~3:2~4;
[0033]所述步骤(5)中,对硝基苯甲酰氯、4

硝基
‑3‑
三氟甲基苯胺、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5:1.5~2。
[0034]本专利技术所述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二胺单体与二酐单体聚合。
[0035]进一步的,采用下述方法步骤:S1、将二胺单体和脂肪族二酐或芳香族二酐进行缩合反应,得到聚酰胺酸;
[0036]S2、加入脱水剂和催化剂将聚酰胺酸进行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
[0037]更进一步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如下式(Ⅰ)(Ⅱ)(Ⅲ)所示:所述通式中,A和D均选自O和NH。2.权利要求1所述低CTE、高透光率聚酰亚胺的二胺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胺单体的结构通式如下式(A)(B)(C)所示:
所述通式中,A和D均选自O和NH。3.权利要求2所述二胺单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对硝基苯酚、缚酸剂为原料,或者以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2


‑4‑
硝基苯胺、缚酸剂为原料,或者以1,4

环己烷二甲酰氯、4

硝基
‑2‑
三氟甲基苯胺、缚酸剂为原料,或者以1,4

环己烷二甲酰氯、2


‑4‑
硝基苯胺、缚酸剂为原料,或者以对硝基苯甲酰氯、4

硝基
‑3‑
三氟甲基苯胺、缚酸剂为原料;将原料进行酰化反应,生成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在氢化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反应,即可得到所述二胺单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胺单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方法步骤中的任意一种:(1)先在溶剂中加入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和缚酸剂,冰水浴下搅拌并滴加对硝基苯酚溶液,滴加完毕后,冰水浴下反应;然后在15~30℃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过滤、干燥,得到中间体(A1

1):所述中间体(A1

1)和氢化催化剂在1~5MPa氢气、60~75℃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毕后,反应液除去催化剂、浓缩,滴加到去离子水中,即可得到二胺单体(A1);(2)先在溶剂中加入2


‑4‑
硝基苯胺和缚酸剂,冰水浴下搅拌并滴加金刚烷

1,3

二甲酰氯溶液,滴加完毕后,冰水浴下反应;然后在15~30℃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过滤、干燥,得到中间体(A2

1):
所述中间体(A2

1)和氢化催化剂在1~5MPa氢气、60~75℃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毕后,反应液除去催化剂、浓缩,滴加到去离子水中,即可得到二胺单体(A2);(3)先在溶剂中加入1,4

环己烷二甲酰氯和缚酸剂,冰水浴下搅拌并滴加4

硝基
‑2‑
三氟甲基苯胺溶液,滴加完毕后,冰水浴下反应;然后在15~30℃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过滤、干燥,得到中间体(B1

1):所述中间体(B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振华王瑞雪宋雨杭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