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057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运转过程中不能够对内部结构进行工作类型划分,以至于在检测过程中无法将各个类型的结构进行针对性检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进行类型划分,设备数据采集端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自身检测平台和配合检测平台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重叠覆盖,根据采集的数据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检测,将检测合格的数据进行记录,反之将检测不合格的对应设备进行维护并重新数据采集。新数据采集。新数据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
,具体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及新结构的汽车;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运转过程中不能够对内部结构进行工作类型划分,以至于在检测过程中无法将各个类型的结构进行针对性检测,同时无法将结构从自身运行和配合运行两个角度进行检测,此外也无法根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运转数据采集,因此无大量数据分析比对造成内部结构检测缺乏可行性;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端和数据记录端,对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进行类型划分,将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标记为分析设备,若新能源汽车运转过程中分析设备仅主动提供反馈至车内分析设备,则将对应分析设备标记为始端设备;若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分析设备接收车内分析设备反馈同时发送反馈至其他分析设备,则将对应分析设备标记为中端设备;若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分析设备仅接收车内分析设备反馈,则将对应分析设备标记为末端设备;设备数据采集端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自身检测平台和配合检测平台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重叠覆盖,根据采集的数据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检测,将检测合格的数据进行记录,反之将检测不合格的对应设备进行维护并重新数据采集。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始端设备的自身检测过程如下:
[0008]根据始端设备投入使用时刻与系统当前时刻获取到运行时间段,采集到运行时间段内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与额定可用参数差值的浮动跨度以及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范围内各个数值的达到频率,并将其分别与差值浮动跨度阈值和数值达到频率阈值进行比较。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运行时间段内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与额定可用参数差值的浮动跨度超过差值浮动跨度阈值,或者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范围内各个数值的达到频率未超过数值达到频率阈值,则判定始端设备的自身检测不合格;若运行时间段内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与额定可用参数差值的浮动跨度未超过差值浮动跨度阈值,且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范围内各个数值的达到频率超过数值达到频率阈值,则判定始端
设备的自身检测合格,并将对应始端设备进行配合检测。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获取到始端设备实时运行过程中配合的中端设备和末端设备,并将其统一标记为始端设备的始端配合设备,在始端设备与对应始端配合设备运转过程中,获取到始端配合设备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可浮动量以及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浮动后与需求输出的偏差值,并将其进行分析。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始端配合设备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可浮动量超过可浮动量阈值,且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浮动后与需求输出的偏差值未超过偏差值阈值,则判定始端设备的配合检测合格;若始端配合设备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可浮动量未超过可浮动量阈值,或者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浮动后与需求输出的偏差值超过偏差值阈值,则判定始端设备的配合检测不合格,将对应始端设备进行维护,并在完成维护后数据采集端进行重新数据采集。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端设备的自身检测过程如下:
[0013]根据对应中端设备的性能参数,通过历史运行过程数据采集获取到反馈数值接收后对应输出反馈数值范围;将历史运行过程的接收反馈数值标记为参照数值,对应输出反馈数值范围标记为参照范围,在中端设备运转过程中获取到对应始端设备的反馈数值与对应末端设备的反馈数值,当始端设备的实时反馈数值与参照数值偏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对应末端设备的实时反馈数值处于参照范围内,则判定中端设备自身检测合格;
[0014]当始端设备的实时反馈数值与参照数值偏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对应末端设备的实时反馈数值处于参照范围内,则判定中端设备自身检测不合格,并将中端设备的接收端口进行检测;
[0015]当始端设备的实时反馈数值与参照数值偏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对应末端设备的实时反馈数值未处于参照范围内,则判定中端设备自身检测不合格,并将中端设备的输送端口进行检测。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配合运转过程中中端设备对应的始端设备和末端设备统一标记为中端配合设备;获取到中端设备运转过程中起始运转时对应始端设备反馈接收与末端设备反馈输出的缓冲时长以及持续运转时中端设备与中端配合设备反馈接收耗时浮动跨度,并将中端设备运转过程中起始运转时对应始端设备反馈接收与末端设备反馈输出的缓冲时长以及持续运转时中端设备与中端配合设备反馈接收耗时浮动跨度进行分析。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中端设备运转过程中起始运转时对应始端设备反馈接收与末端设备反馈输出的缓冲时长超过缓冲时长阈值,或者持续运转时中端设备与中端配合设备反馈接收耗时浮动跨度超过耗时浮动跨度,则判定中端设备的配合检测不合格,将对应中端设备进行维护,并在完成维护后数据采集端进行重新数据采集;若中端设备运转过程中起始运转时对应始端设备反馈接收与末端设备反馈输出的缓冲时长未超过缓冲时长阈值,且持续运转时中端设备与中端配合设备反馈接收耗时浮动跨度未超过耗时浮动跨度,则判定中端设备的配合检测合格。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末端设备的自身检测过程如下:
[0019]获取到末端设备运转过程中汽车整体车身晃动频率与预设晃动频率的多出量以及末端设备持续运转时温度涨幅速度,并将末端设备运转过程中汽车整体车身晃动频率与
预设晃动频率的多出量以及末端设备持续运转时温度涨幅速度进行分析。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末端设备运转过程中汽车整体车身晃动频率与预设晃动频率的多出量以及末端设备持续运转时温度涨幅速度中任一数值未超过对应阈值,则判定末端设备自身检测合格;若末端设备运转过程中汽车整体车身晃动频率与预设晃动频率的多出量以及末端设备持续运转时温度涨幅速度中任一数值超过对应阈值,则判定末端设备自身检测不合格,将对应末端设备进行维护,并在完成维护后数据采集端进行重新数据采集。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配合检测平台对末端设备进行配合检测,获取到末端设备接收运转指令后运行参数到达设定参数的缓冲时长以及末端设备接收停止指令后运行完全停止的延迟时长,并将末端设备接收运转指令后运行参数到达设定参数的缓冲时长以及末端设备接收停止指令后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端和数据记录端,对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进行类型划分,将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标记为分析设备,若新能源汽车运转过程中分析设备仅主动提供反馈至车内分析设备,则将对应分析设备标记为始端设备;若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分析设备接收车内分析设备反馈同时发送反馈至其他分析设备,则将对应分析设备标记为中端设备;若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分析设备仅接收车内分析设备反馈,则将对应分析设备标记为末端设备;设备数据采集端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自身检测平台和配合检测平台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重叠覆盖,根据采集的数据对始端设备、中端设备以及末端设备进行检测,将检测合格的数据进行记录,反之将检测不合格的对应设备进行维护并重新数据采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始端设备的自身检测过程如下:根据始端设备投入使用时刻与系统当前时刻获取到运行时间段,采集到运行时间段内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与额定可用参数差值的浮动跨度以及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范围内各个数值的达到频率,并将其分别与差值浮动跨度阈值和数值达到频率阈值进行比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运行时间段内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与额定可用参数差值的浮动跨度超过差值浮动跨度阈值,或者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范围内各个数值的达到频率未超过数值达到频率阈值,则判定始端设备的自身检测不合格;若运行时间段内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与额定可用参数差值的浮动跨度未超过差值浮动跨度阈值,且始端设备实时可用参数范围内各个数值的达到频率超过数值达到频率阈值,则判定始端设备的自身检测合格,并将对应始端设备进行配合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到始端设备实时运行过程中配合的中端设备和末端设备,并将其统一标记为始端设备的始端配合设备,在始端设备与对应始端配合设备运转过程中,获取到始端配合设备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可浮动量以及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浮动后与需求输出的偏差值,并将其进行分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始端配合设备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可浮动量超过可浮动量阈值,且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浮动后与需求输出的偏差值未超过偏差值阈值,则判定始端设备的配合检测合格;若始端配合设备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可浮动量未超过可浮动量阈值,或者不同时刻运转下始端设备实时输出浮动后与需求输出的偏差值超过偏差值阈值,则判定始端设备的配合检测不合格,将对应始端设备进行维护,并在完成维护后数据采集端进行重新数据采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中端设备的自身检测过程如下:根据对应中端设备的性能参数,通过历史运行过程数据采集获取到反馈数值接收后对应输出反馈数值范围;将历史运行过程的接收反馈数值标记为参照数值,对应输出反馈数值范围标记为参照范围,在中端设备运转过程中获取到对应始端设备的反馈数值与对应末
端设备的反馈数值,当始端设备的实时反馈数值与参照数值偏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对应末端设备的实时反馈数值处于参照范围内,则判定中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随城王寒李陶陶
申请(专利权)人:魔镜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