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46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包括: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中间设有传动轴;增力齿轮组设在环形齿条上方;增速齿轮组设在环形齿条上方,且增速齿轮组和增力齿轮组间隔开设置;驱动轮设在传动轴上,且驱动轮位于环形齿条的一侧;从动轮设在驱动轮下方,且从动轮与驱动轮相配合;穿线头连接牵引钢丝,牵引钢丝设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牵引钢丝的后端与线缆接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齿轮组能够实现在两种不同的工况下带动环形齿轮转动,环形齿轮通过驱动轮和从动轮带着牵引钢丝和穿线头移动,牵引钢丝和穿线头带着电缆进行穿管,不需要人力穿拉,减少了人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敷设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水电行业电缆电线大部分都是采用先铺管后穿线的方法,就是在电缆穿管时,先采用人工穿拉钢丝至电缆埋管内,再利用钢丝带拉电缆线头,使电缆线通过电缆埋管内,完成穿线工作。此方法在施工初期电缆排管内无其他电缆时较为适用,当电缆排管内有电缆,后期再往电缆排管内加装新的电缆时,管内已有电缆的敷设排布状况不清楚,手工穿拉则会有一定的阻力,加装电缆时则费时费力,不易完成,便会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包括: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中间设有传动轴;增力齿轮组,所述增力齿轮组设在环形齿条上方;增速齿轮组,所述增速齿轮组设在环形齿条上方,且增速齿轮组和增力齿轮组间隔开设置;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在传动轴上,且驱动轮位于环形齿条的一侧;从动轮,从动轮设在驱动轮下方,且从动轮与驱动轮相配合;穿线头,所述穿线头连接牵引钢丝,牵引钢丝设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牵引钢丝的前端与穿线头连接,牵引钢丝的后端与线缆接口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设在外壳的侧壁上,所述传动轴有至少两个,每个传动轴上均设有一个驱动轮,每个驱动轮下方均设有一个从动轮,驱动轮中间均设有凹槽,从动轮中间均设有凸起,该凹槽和凸起相配合。
[0006]可选地,进一步包括牵引导管,所述牵引导管有两个,牵引钢丝穿过两个牵引导管,两个牵引导管均贯穿外壳,且两个牵引导管分别位于外壳的前端和后端。
[0007]可选地,所述穿线头为圆锥形,穿线头的前端设有滚轮,穿线头的外表面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滚珠,穿线头的内部设有振动马达和纽扣电池,振动马达和纽扣电池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的线缆接口位于外壳的外部,线缆接口包括紧固螺杆和紧固螺母,紧固螺母套在牵引钢丝和紧固螺杆上,紧固螺杆的自由端设有U型开口。
[0009]可选地,进一步包括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设在外壳的外部一侧,驱动手柄可拆卸地与增力齿轮组或增速齿轮组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增力齿轮组的传动比为2:1

3:1,增速齿轮组的传动比为1:2

1:3。
[0011]可选地,进一步包括手握手柄,所述手握手柄设在外壳底部,手握手柄通过转动副与外壳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电缆管内已有线缆与电缆管之间的关系为:
[0013][0014]其中,θ为电缆管内已有线缆的总截面积对应的圆心角的一半;X%为电缆管内已有线缆的总截面积占电缆管的内截面积的百分比。
[0015]可选地,所述穿线头的最大截面半径与电缆管的内孔半径的关系为:
[0016]2D≤R(1+cosθ) (2)
[0017]其中,D为穿线头的最大截面半径,R为电缆管的内孔半径,θ为电缆管内已有线缆的总截面积所对应的圆心角的一半。
[0018]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齿轮组能够实现在两种不同的工况下带动环形齿轮转动,环形齿轮通过驱动轮和从动轮带着牵引钢丝和穿线头移动,牵引钢丝和穿线头带着电缆进行穿管,不需要人力穿拉,减少了人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的侧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从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穿线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穿线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线缆接口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线缆接口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线缆穿管的原理分析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增力齿轮组1;增速齿轮组2;传动齿条3;电缆管4;牵引钢丝5;
[0031]穿线头6;滚轮601;滚珠602;振动马达603;纽扣电池604;
[0032]牵引导管7;驱动轮8;从动轮9;外壳10;手握手柄11;
[0033]线缆接口12;紧固螺母1201;紧固螺杆1202;
[0034]驱动手柄13;传动轴14;线缆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如图1

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包括:环形齿条3、增力齿轮组1、增速齿轮组2、驱动轮8、从动轮9和穿线头6,环形齿条3设在外壳10内,环形齿条3中间设有辊轮,辊轮中设有传动轴14,环形齿条3的转动能够带动传动轴14转动;传动轴14有至少两个,传动轴14的两端通过轴承设在外壳10的侧壁上,每个传动轴14上均设有一个驱动轮8,驱动轮8位于环形齿条3的一侧,每个驱动轮8下方均设有一个从动轮9,且从动轮9与驱动轮8相配合,驱动轮8中间均设有凹槽,从动轮9中间均设有凸起,该凹槽和凸起相配合。
[0037]穿线头6连接牵引钢丝5,牵引钢丝5设在驱动轮8和从动轮9之间,即牵引钢丝5设在驱动轮8的凹槽和从动轮8的凸起之间,从而使驱动轮7的转动能够带动牵引钢丝5移动。
[0038]从动轮9的下方通过支撑杆设在外壳10的底部,支撑杆为伸缩杆,环形齿条3的下方还设置有张紧轮,张紧轮也通过支撑杆设在外壳10的底部。
[0039]环形齿条3的上方设置有增力齿轮组1和增速齿轮组2,增力齿轮组1和增速齿轮组2间隔开地设在环形齿条3上。外壳10的外部一侧设有驱动手柄13,驱动手柄13可拆卸地与增力齿轮组1或增速齿轮组2连接。
[0040]增力齿轮组1和增速齿轮组2可以针对两种不同的工况使用。当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时,可以将驱动手柄13插入增力齿轮组1,使驱动手柄13带动增力齿轮组1工作;当不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时,可以将驱动手柄13插入增速齿轮组2,此时可以加快环形齿条3的转速,从而可以加快穿线速度。
[0041]增力齿轮组1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其中大齿轮下方与环形齿条3相啮合,增力齿轮组1的传动比为2:1

3:1;增速齿轮组2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其中小齿轮下方与环形齿条3相啮合,增速齿轮组2的传动比为1:2

1:3。
[0042]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进一步包括牵引导管7,牵引导管7有两个,两个牵引导管7均贯穿外壳10,且两个牵引导管7分别位于外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齿条(3),所述环形齿条(3)设在外壳(10)内,环形齿条(3)中间设有传动轴(14);增力齿轮组(1),所述增力齿轮组(1)设在环形齿条(3)上方;增速齿轮组(2),所述增速齿轮组(2)设在环形齿条(3)上方,且增速齿轮组(2)和增力齿轮组(1)间隔开设置;驱动轮(8),所述驱动轮(8)设在传动轴(14)上,且驱动轮(8)位于环形齿条(3)的一侧;从动轮(9),所述从动轮(9)设在驱动轮(8)下方,且从动轮(9)与驱动轮(8)相配合;穿线头(6),所述穿线头(6)连接牵引钢丝(5),牵引钢丝(5)设在驱动轮(8)和从动轮(9)之间,牵引钢丝(5)的后端与线缆接口(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4)的两端通过轴承设在外壳(10)的侧壁上,传动轴(14)有至少两个,每个传动轴(14)上均设有一个驱动轮(8),每个驱动轮(8)下方均设有一个从动轮(9),驱动轮(8)中间均设有凹槽,从动轮(9)中间均设有凸起,该凹槽和凸起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牵引导管(7),所述牵引导管(7)有两个,牵引钢丝(5)穿过两个牵引导管(7),两个牵引导管(7)均贯穿外壳(10),且两个牵引导管(7)分别位于外壳(10)的前端和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穿管敷设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头(6)为圆锥形,穿线头(6)的前端设有滚轮(601),穿线头(6)的外表面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滚珠(602),穿线头(6)的内部设有振动马达(603)和纽扣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赵东亮潘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