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投液货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投液货无人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17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投液货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投液货无人机,包括空投软桶、顶部自充气气囊、中部自充气气囊和底部自充气气囊;空投软桶顶部设有液货进出口和第一提手;空投软桶从顶面到底面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顶部自充气气囊包覆在所述空投软桶顶部;中部自充气气囊为带状结构,包覆在空投软桶的中部四周;底部自充气气囊包覆在空投软桶底部;顶部自充气气囊、中部自充气气囊和底部自充气气囊通过连接带连接。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空投液货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投液货无人机,能够降低空投容器质量,将液态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准确投放,同时避免落地后冲击力造成的损伤和爆燃风险。时避免落地后冲击力造成的损伤和爆燃风险。时避免落地后冲击力造成的损伤和爆燃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投液货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投液货无人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投容器
,具体为一种空投液货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投液货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许多情况下,需要将货物交付到地面运输无法到达或不能够及时到达的地区。例如,在地震、台风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需要向受灾人员尽快提供食物、饮用水、食用油和其他物资;或在发生战争时,战场可能处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或偏远地区,需要向作战人员提供生活和作战物资等。
[0003]此种情况下,往往需要使用无人机运送货物,利用无人机能够远程操作的特点,将物资快速运达指定地点。
[0004]但是,无人机在空投货物时,往往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货物落地时的冲击力可能会造成货物的损伤。例如,货物为易燃液体时,需首先将易燃液体装载在容器内,再利用无人机对容器进行空投,容器在落地时,容器会遭受到来自地面的冲,此种情况下,容器一旦损坏,会造成易燃液体的泄露,易引起爆燃。
[0005]为此,一种可行的解决方式是在空投前为容器加上降落伞,这样,在空投容器时,容器上的降落伞会在容器下落过程中自行打开,从而降低落地时容器受到地面的冲击,以便减少或避免容器的破损。该方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仅在容器增设降落伞,还要保证容器在运输过程中,降落伞为闭合状态,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不仅增加了容器结构的复杂度,而且,将降落伞装配在容器上的方式会增加装配时间,降低空投效率。另外,容器降落过程中易受风力影响导致落地地点不准确,且降落伞易挂在树梢等较高的尖锐处,造成地面人员寻找及取用不便。r/>[0006]此外,现有的用于空投的容器为多层橡胶帘线模制而成的圆柱体或立方体,质量较重,且不易与无人机平台相匹配,容器在装盛液体时,未设计专用的进出口,使用不便。
[0007]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空投容器及与其配合的无人机,安全准确地完成液态货物的投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投液货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投液货无人机,完成液态货物的投放,有效降低空投容器质量,操作简单,投放准确,且安全性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空投液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空投软桶1、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和底部自充气气囊4;
[0010]所述空投软桶1顶部设有液货进出口5和第一提手6;
[0011]所述空投软桶1从顶面到底面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0012]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包覆在所述空投软桶1顶部;所述中部自充气气囊3为带状结构,包覆在所述空投软桶1的中部四周;所述底部自充气气囊4包覆在所述空投软桶1底
部;
[0013]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和底部自充气气囊4通过连接带7连接连接。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和底部自充气气囊4外侧均涂敷有反光涂层。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和底部自充气气囊4,均包括运动状态传感器8、控制组件9、气体发生组件10和气囊组件11;
[0016]所述运动状态传感器8,与所述控制组件9连接,用于获取运动状态;
[0017]所述控制组件9,与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运动状态,启动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
[0018]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用于对所述气囊组件11进行充气;
[0019]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产生的气体为惰性气体。
[00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或底部自充气气囊4还设有声音报警组件12;
[0021]所述控制组件9与所述声音报警组件12连接,在启动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的同时,启动声音报警组件12。
[002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液货进出口5包括硬质进出口51、密封盖52和弹性保护罩53;
[0023]所述硬质进出口51底部设有圆形底座511,位于所述空投软桶1顶部;
[0024]所述密封盖52包括密封盖本体521和2个拉杆522;所述密封盖本体521的内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硬质进出口51连接;
[0025]所述密封盖本体521的外壁两侧相对设有2个连接耳5211;
[0026]所述拉杆522一端与所述连接耳5211铰接;所述拉杆522展开时与所述密封盖本体521的侧壁垂直;所述拉杆522收起时与所述密封盖本体521的侧壁平行;
[0027]所述弹性保护罩53覆盖于所述密封盖52外部。
[002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空投软桶1,由单层高分子涂覆织物粘接而成。
[002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空投软桶1包括顶壁、底壁及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0030]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
[0031]所述顶壁、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为曲面;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曲率相同;
[0032]所述底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为平面;
[0033]所述第一提手6位于所述顶壁上方中部;
[0034]所述液货进出口5位于所述顶壁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一侧。
[003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顶壁、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连接处均设有45
°
倒角。
[003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三侧壁还设有第二提手13。
[003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空投液货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4、空投悬挂部15、遥控单元16和前述的空投液货装置;
[0038]所述无人机本体14底部设有所述空投悬挂部15;
[0039]所述空投悬挂部15,包括悬挂架17和N个锁紧组件18;所述悬挂架17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14底部;所述锁紧组件18设置在所述悬挂架17底部,用于锁紧所述空投液货装置的所述第一提手6;所述N大于等于1;
[0040]所述遥控单元16设置在所述无人机本体14上,用于响应远程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锁紧组件18脱放所述空投液货装置。
[00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2](1)利用三段式(三段式分别为顶部自充气气囊、中部自充气气囊和底部自充气气囊)结构的自充气气囊,在减少材料用量的同时,为空投软桶提供保护;自充气气囊外侧涂敷反光涂层,便于在夜间搜寻;
[0043](2)利用截面积自顶向下逐渐增大的空投软桶,提高空投软桶放置于地面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降落时底部着地的概率,从而减小空投软桶顶部的第一提手和液货进出口受冲击损坏的几率;
[004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投液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投软桶(1)、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和底部自充气气囊(4);所述空投软桶(1)顶部设有液货进出口(5)和第一提手(6);所述空投软桶(1)从顶面到底面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包覆在所述空投软桶(1)顶部;所述中部自充气气囊(3)为带状结构,包覆在所述空投软桶(1)的中部四周;所述底部自充气气囊(4)包覆在所述空投软桶(1)底部;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和底部自充气气囊(4)通过连接带(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投液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和底部自充气气囊(4)外侧均涂敷有反光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投液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和底部自充气气囊(4),均包括运动状态传感器(8)、控制组件(9)、气体发生组件(10)和气囊组件(11);所述运动状态传感器(8),与所述控制组件(9)连接,用于获取运动状态;所述控制组件(9),与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运动状态,启动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用于对所述气囊组件(11)进行充气;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产生的气体为惰性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投液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自充气气囊(2)、中部自充气气囊(3)或底部自充气气囊(4)还设有声音报警组件(12);所述控制组件(9)与所述声音报警组件(12)连接,在启动所述气体发生组件(10)的同时,启动声音报警组件(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投液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货进出口(5)包括硬质进出口(51)、密封盖(52)和弹性保护罩(53);所述硬质进出口(51)底部设有圆形底座(511),位于所述空投软桶(1)顶部;所述密封盖(52)包括密封盖本体(521)和2个拉杆(522);所述密封盖本体(5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瑶刘楠杨建雄杨明邵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