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门框密封条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008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门框密封条及车辆,车辆门框密封条包括泡管和设置在泡管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海绵胶唇边,泡管包括弧形海绵胶部和密实胶部,弧形海绵胶部和密实胶部围成变形空腔;密实胶部用于粘接在侧围外板的外板止口上或门槛梁的第一安装段上,海绵胶唇边用于抵紧侧围外板靠近外板止口的过渡段或门槛梁与第一安装段相连的连接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门框密封条简化了造型,结构简单,进而简化了生产工序,便于生产制造。便于生产制造。便于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门框密封条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门框密封条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门框密封条安装在车辆的侧围止口处,为车门提供防水、防尘、降噪等密封作用,以防止灰尘、雨水、噪声等进入车辆内。
[0003]现有技术中,门框密封条通过U型槽夹持在侧围止口上,门框密封条包括用于卡接侧围止口的卡勾和卡齿。门框密封条还设置有金属骨架。
[0004]然而,上述门框密封条的结构复杂,U型槽和金属骨架都需单独的生产工序,进而造成门框密封条的制造加工较困难且工序较多,不便于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门框密封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门框密封条结构复杂造成的不便于生产制造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车辆门框密封条,包括泡管和设置在所述泡管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海绵胶唇边,所述泡管包括弧形海绵胶部和密实胶部,所述弧形海绵胶部和所述密实胶部围成变形空腔;
[0008]所述密实胶部用于粘接在侧围外板的外板止口上或门槛梁的第一安装段上,所述海绵胶唇边用于抵紧所述侧围外板靠近所述外板止口的过渡段或所述门槛梁与所述第一安装段相连的连接段。
[0009]可选地,所述密实胶部上粘接有双面胶条,所述密实胶部通过所述双面胶条粘接在所述外板止口上或所述第一安装段上。
[0010]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双面胶条的宽度与所述密实胶部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75,且小于或等于1。
[0011]可选地,所述泡管上还连接有密实胶唇边,所述海绵胶唇边和所述密实胶唇边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实胶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密实胶唇边用于搭接在内饰板上或所述门槛梁与所述第一安装段相连的第二安装段上。
[0012]可选地,所述海绵胶唇边与所述过渡段或所述连接段之间设置有干涉量,所述海绵胶唇边与所述过渡段或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干涉量大于或等于0.2mm,且小于或等于1.5mm。
[0013]可选地,所述密实胶唇边具有靠近所述泡管的第一表面,所述密实胶部具有用于粘接所述双面胶条的粘接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粘接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5度,且小于或等于110度。
[0014]可选地,沿所述泡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双面胶条的长度与所述密实胶部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9,且小于或等于1。
[0015]可选地,所述泡管内还设置有分隔条,所述分隔条用于将所述变形空腔分隔为两个子空腔。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门框密封条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实胶部用于粘接在侧围外板的外板止口上或门槛梁的第一安装段上,采用粘接的方式即可实现车辆门框密封条的安装,无需设置U型槽、卡勾和卡齿等结构,也无需内置金属骨架,也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门框密封条简化了造型,结构简单,进而简化了生产工序,便于生产制造;此外,采用粘接的方式实现车辆门框密封条的安装,提高了车辆门框密封条的安装牢固性;另外,由于无需内置金属骨架,减轻了车辆门框密封条的重量,利于车辆的轻量化;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门框密封条安装简单,只需要一个能粘接的面即可满足安装要求,也即安装适应性广。
[001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中的门框密封条因结构复杂造成的不便于生产制造的技术问题。
[001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框密封条。
[0021]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具有外板止口和靠近所述外板止口的过渡段,所述车辆门框密封条中的密实胶部粘接在所述外板止口上,所述车辆门框密封条中的海绵胶唇边抵紧所述过渡段;
[0022]或,所述车身包括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包括第一安装段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段相连的连接段,所述密实胶部粘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段上,所述海绵胶唇边抵紧所述连接段。
[0023]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辆门框密封条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门框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门框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门框密封条与侧围止口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门框密封条与车身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U型槽,2

卡勾,3

卡齿,4

金属骨架,10

泡管,11

弧形海绵胶部,12

密实胶部,121

粘接面,13

分隔条,14

变形空腔,20

海绵胶唇边,30

密实胶唇边,31

第一表面,40

双面胶条,50

侧围外板,51

外板止口,52

过渡段,60

内饰板,70

门槛梁,71

第一安装段,72

第二安装段,73

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门框密封条位于车身止口处,为车门提供防水、防尘、降噪等密封作用,尤其在跑车或者超级跑车上,门框密封条常常作为主密封条存在。门框密封条的密封性能对车辆密封防水、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等影响较大。
[0034]参照图1,目前,门框密封条通过U型槽1夹持在侧围止口上,门框密封条包括用于卡接侧围止口的卡勾2和卡齿3。门框密封条还设置有金属骨架4。然而,上述门框密封条的结构复杂,U型槽1和金属骨架4都需单独的生产工序,进而造成门框密封条的制造加工较困难且工序较多,不便于生产制造;另金属骨架4会造成门框密封条的重量较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门框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泡管(10)和设置在所述泡管(1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海绵胶唇边(20),所述泡管(10)包括弧形海绵胶部(11)和密实胶部(12),所述弧形海绵胶部(11)和所述密实胶部(12)围成变形空腔(14);所述密实胶部(12)用于粘接在侧围外板(50)的外板止口(51)上或门槛梁(70)的第一安装段(71)上,所述海绵胶唇边(20)用于抵紧所述侧围外板(50)靠近所述外板止口(51)的过渡段(52)或所述门槛梁(70)与所述第一安装段(71)相连的连接段(7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框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实胶部(12)上粘接有双面胶条(40),所述密实胶部(12)通过所述双面胶条(40)粘接在所述外板止口(51)上或所述第一安装段(7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框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双面胶条(40)的宽度与所述密实胶部(12)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75,且小于或等于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框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管(10)上还连接有密实胶唇边(30),所述海绵胶唇边(20)和所述密实胶唇边(30)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实胶部(12)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密实胶唇边(30)用于搭接在内饰板(60)上或所述门槛梁(70)与所述第一安装段(71)相连的第二安装段(72)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框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胶唇边(20)与所述过渡段(52)或所述连接段(73)之间设置有干涉量,所述海绵胶唇边(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文宝张晨亮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