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80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包括多个立柱,立柱的侧壁上开设有内穿孔,每个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柱座,柱座包括座体、设置于座体外侧壁上的堵浆板、开设于堵浆板顶面上的注浆孔,堵浆板的顶面上设置有装柱座,装柱座的顶面上开设有与立柱插接配合的插柱孔,装柱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内穿孔对齐的外穿孔,外穿孔和内穿孔中穿设有固定螺栓。本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采用预制式的立柱和柱座来构成施工平台的下部结构,有利于项目整体的施工效率。有利于项目整体的施工效率。有利于项目整体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及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更新,各种超高结构在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中不断涌现,尤其是超高、超跨、大面积厂房类项目,其支模体系的设计及施工是项目安全、经济、快速施工的重要保障。
[0003]现阶段超高、超跨、大面积、高空连廊等结构仍以传统的满堂支模架为主,但该类支模架体系存在较多不利因素。传统的满堂支模架常规施工工序为:(1)立柱搭设基础硬化处理:需对支模架基础进行人为的平整硬化且达到强度后,或铺设硬质材料等措施后方可搭设支模架,增加了施工成本;(2)搭设模板支架:当支模体系高度大于10米时,需要搭设大量架体,占用大量周转材料、人工投入大、搭拆工作效率低,搭设高度超高,立柱需多次连接,产生垂直度偏差大、侧向挠度大、立柱受力不均匀等安全隐患,后期整改难度大,且上述不利因素随着高度、跨度的增加愈发严重;(3)结构现浇,梁板结构均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架:超跨结构常和预应力、后浇带等措施综合使用,导致梁、板支模架均需等到相关构件满足设计要求强度后才能拆除,严重制约了模板和支架材料的周转使用,影响施工效率。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立柱基础通常采用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上述的施工方法存在施工周期长的缺陷,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包括多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开设有内穿孔,每个所述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柱座,所述柱座包括座体、设置于座体外侧壁上的堵浆板、开设于堵浆板顶面上的注浆孔,所述堵浆板的顶面上设置有装柱座,所述装柱座的顶面上开设有与立柱插接配合的插柱孔,所述装柱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内穿孔对齐的外穿孔,所述外穿孔和内穿孔中穿设有固定螺栓。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体内具有内槽,所述插柱孔的底壁上开设有与内槽连通的穿轴孔,所述座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内槽连通的导向滑孔,每个所述导向滑孔中均滑动设置有远离内槽一端为尖头状的活动插柱,所述内槽中设置有推柱机构,所述推柱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内槽中且顶部穿过穿轴孔的活动轴、设置于活动轴外侧壁上的多个铰接架、两端分别与活动插柱和铰接架铰接的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与活动插柱的铰接点低于连动杆与铰接架的铰接点。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轴的底部设置有与内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压板,所述导向压板和内槽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碟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立柱上均设置有高空支座,所述高空支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道贝雷组,所述第一道贝雷组上设置有第二道贝雷组,所述第二道贝雷组的顶面上设置有梁底平台,相邻的所述第二道贝雷组之间设置有搭设于其上的板底平台,所述梁底平台上设置有梁底支架,所述板底平台上设置有板底支架,所述梁底支架和板底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梁板成形模。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梁底支架包括竖直设置于梁底平台上的梁底立柱、设置于相邻梁底立柱之间的梁底横杆、设置于每根梁底立柱顶部且用于支撑梁板成形模的梁底顶托,所述梁底顶托的顶面上开设有梁底凹槽,所述梁底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梁底托管,多个所述梁底托管外管面连成的支撑面与梁底顶托的顶面平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底支架包括竖直设置于板底平台上的板底立柱、设置于相邻板底立柱之间的板底横杆、用于连接多个同行的板底立柱的行剪刀撑、用于连接多个同列的板底立柱的列剪刀撑、设置于每根板底立柱顶部且用于支撑梁板成形模的板底顶托,所述板底顶托的顶面上开设有板底凹槽,所述板底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板底托管,多个所述板底托管外管面连成的支撑面与板底顶托的顶面平齐。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梁板成形模包括设置于梁底顶托和多个梁底托管上的梁下模板、竖直设置于梁下模板上的梁侧模板、设置于板底顶托和多个板底托管上的板下模板、竖直设置于板下模板上的板侧模板。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梁底立柱和板底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相连的连接构造,所述连接构造包括平行设置于相邻的梁底立柱和板底立柱之间的连杆、设置于连杆之间的连接剪刀撑。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5](1)本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采用预制式的立柱和柱座来构成施工平台的下部结构,有利于项目整体的施工效率。
[0016](2)梁底平台和板底平台在高空形成一个可靠的结构支模体系基础,解决了超高、超跨、大面积、高空连廊等结构施工需要搭设大量架体,占用大量周转材料、耗费大量人工的施工痛点;
[0017](3)以梁底平台为梁支架基础独立搭设梁底支架,以板底平台为板支架基础独立搭设板底支架,实现高空搭设模板支架,大大减少梁底支架和板底支架的搭设高度、体量,节约大量周转材料和人工,消除超高结构的梁底立柱、板底立柱因多次连接,产生累计误差不平衡导致的附加安全风险,保证安全;
[0018](4)梁底平台和板底平台在高空形成一个可靠的结构支模体系基础,大大降低了梁底支架和板底支架的搭设高度,解决了超高模板支架带来的梁底立柱、板底立柱多次连接累计误差不同,进而造成部分梁底立柱、板底立柱承受过大侧向挠度,而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问题;
[0019](5)梁底平台和板底平台在高空形成一个可靠的结构支模体系基础,避免了梁底支架和板底支架必须在基础平整硬化且具有足够强度后,或铺设硬质材料等措施后方可搭设的弊端,解决了超高模板支架对基础要求高、处理繁琐的问题;
[0020](6)梁底平台和板底平台在高空形成一个可靠的结构支模体系基础,如果下部空间没有支模架体,则会有理想的操作空间,可以提前穿插地面施工工序,上部结构与下部地面结构、装饰同步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中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长跨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中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短跨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基座的剖视结构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中推柱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道贝雷组和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中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中板底平台、梁底支架、梁板成形模、上部梁板的剖视结构图;
[0028]图8是本技术中板底支架长跨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0029]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图;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包括多个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侧壁上开设有内穿孔(11),每个所述立柱(1)的底部均设置有柱座(12),所述柱座(12)包括座体(121)、设置于座体(121)外侧壁上的堵浆板(122)、开设于堵浆板(122)顶面上的注浆孔(123),所述堵浆板(122)的顶面上设置有装柱座(124),所述装柱座(124)的顶面上开设有与立柱(1)插接配合的插柱孔(125),所述装柱座(12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内穿孔(11)对齐的外穿孔(126),所述外穿孔(126)和内穿孔(11)中穿设有固定螺栓(1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21)内具有内槽(13),所述插柱孔(125)的底壁上开设有与内槽(13)连通的穿轴孔(14),所述座体(1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内槽(13)连通的导向滑孔(15),每个所述导向滑孔(15)中均滑动设置有远离内槽(13)一端为尖头状的活动插柱(16),所述内槽(13)中设置有推柱机构(17),所述推柱机构(17)包括活动设置于内槽(13)中且顶部穿过穿轴孔(14)的活动轴(171)、设置于活动轴(171)外侧壁上的多个铰接架(172)、两端分别与活动插柱(16)和铰接架(172)铰接的连动杆(173),所述连动杆(173)与活动插柱(16)的铰接点低于连动杆(173)与铰接架(172)的铰接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171)的底部设置有与内槽(13)滑动配合的导向压板(174),所述导向压板(174)和内槽(13)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碟簧(17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可组拆模板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柱(1)上均设置有高空支座(2),所述高空支座(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道贝雷组(3),所述第一道贝雷组(3)上设置有第二道贝雷组(4),所述第二道贝雷组(4)的顶面上设置有梁底平台(41),相邻的所述第二道贝雷组(4)之间设置有搭设于其上的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华王剑南叶帆倪国鑫傅肖羡虞锦鹏卢健亮牛捷吴杭骏蒋家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