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2808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一端具有固定部,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螺纹连接的螺母;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与杆体滑动套接的通孔,且两端分别设有向外部延伸的接触部;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通过杆体和板体配合与墙体固定,能够提供较强的承载能力,自身结构稳定,并且安装拆卸方便。且安装拆卸方便。且安装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楼房内部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通常需要佩戴安全绳索,防止工作中因意外失足等原因引起的坠落事故,对于绳索的固定,大多采用敲击锚杆深入到墙体内部,利用绳索与锚杆捆绑固定,但是,锚杆在敲击中容易变形,不利于回收再利用,并且后续拆卸困难,而采用膨胀螺丝配合固定挂钩等形式,容易在剧烈活动中,出现松脱,承载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通过杆体和板体配合与墙体固定,能够提供较强的承载能力,自身结构稳定,并且安装拆卸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0005]杆体,所述杆体一端具有固定部,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螺纹连接的螺母;
[0006]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与杆体滑动套接的通孔,且两端分别设有向外部延伸的接触部。
[0007]优选的,所述接触部向与建筑物接触方向弯曲为圆弧状。
[0008]优选的,所述板体两侧设有竖直布置的加强板,且所述加强板的高度小于接触部上表面的高度。
[0009]优选的,所述接触部与板体的连接处设有凸起。
[0010]优选的,所述杆体外壁设有可拆卸的套管。
[0011]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一端设有受力部。
[0012]优选的,所述杆体上设有与接触部抵接的面板,且所述面板的直径大于两个接触部之间的长度距离。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杆体穿入墙体内部,并通过螺母对板体压紧与墙体接触,利用固定部实现对安全绳索的捆绑固定,保证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并可在使用后,松开螺母完成拆卸,使用方便;2、杆体自身承受作用力,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杆体的自身强度,使用过程中不存在松动,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增强;3、整体结构合理简单,便于批量生产加工,并可循环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固定装置的板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固定装置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一种固定装置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一种固定装置的套管零件图。
[0019]图中:1、杆体;2、板体;3、接触部;101、固定部;102、螺母;103、套管;104、受力部;105、面板;201、通孔;202、加强板;30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5所示,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杆体1一端具有固定部101,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螺纹连接的螺母102;板体2,板体2上设有与杆体1滑动套接的通孔201,且两端分别设有向外部延伸的接触部3;杆体1穿过墙体预留孔位,并在另一端依次安装板体2和至少一个螺母102完成安装,并在使用完毕后,依次拆除螺母102和板体2,整体结构简单,拆卸方便,而且固定后,能够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并在活动过程中,保持自身稳定,不会出现松脱的情况;
[0022]其中,固定部101与杆体1为一体成型,固定部101整体弯曲为圆环状,且端部与杆体焊接,形成封闭的圆环结构,用于穿入绳索固定;
[0023]其中,固定部101还可为圆环吊耳状,与杆体1可以为焊接成型,也可以采用套入杆体1端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
[0024]结合图2所示,接触部3向与建筑物接触方向弯曲为圆弧状;接触部3的板材整体呈圆弧状使接触部3可以更好的与墙体进行接触,同时增强受力强度。
[0025]可选的,板体2两侧设有竖直布置的加强板202,且加强板202的高度小于接触部3上表面的高度;通过在板体2两侧设置竖直向上的加强板202,可以有效增加板体2中部的抗剪强度,提高受力,防止出现弯曲变形,同时加强板202不应高出接触部3的上表面,以免影响接触部3与墙体接触;
[0026]可选的,接触部3与板体2的连接处设有凸起301;设置在接触部3与板体2连接处的凸起301,能够增强圆弧形接触部3的受力强度,防止接触部3出现变形;
[0027]其中,接触部3与板体2可以为整体结构,如直接弯曲成型,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如后期将接触部3与板体2进行焊接。
[0028]结合图3和图5所示,杆体1外壁设有可拆卸的套管103;在杆体1穿入墙壁预留孔位时,打孔所产生的建筑颗粒容易粘附在杆体1的螺纹端部,从而影响螺母102的安装,为此,将套管103首先穿入预留孔位,随后穿入杆体1,可以减少颗粒的粘附,并且套管103可以填充杆体1与预留孔位之间的缝隙,减少活动空间,固定后更加稳定可靠。
[0029]可选的,套管103的一端设有受力部104;受力部104增加了接触面积,便于进行敲打撞击,从而使套管103进入墙壁的预留孔位,避免安装过程中引起套管103端部变形,影响杆体1进入。
[0030]结合图4所示,杆体1上设有与接触部3抵接的面板105,且面板105的直径大于两个接触部3之间的长度距离;面板可以增加接触部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承载较重物品
时,对墙体造成破坏。
[0031]结合图2和图4所示,当接触部3为圆弧状或板状结构时,还可在与墙体的非接触侧沿整体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矩形的加强筋,增强整体的受力强度。
[0032]实施例1
[0033]在墙壁上打出预留孔位,将杆体1的螺纹端穿入预留孔位,并依次安装板体2和螺母102实现整体的安装,随后将安全绳索穿入固定部101并与施工人员固定,完成防护,使用完毕后,依次拆除螺母102和板体2,并拔出杆体1即可,安装拆卸方便,并可循环进行使用。
[0034]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一端具有固定部(101),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螺纹连接的螺母(102);板体(2),所述板体(2)上设有与杆体(1)滑动套接的通孔(201),且两端分别设有向外部延伸的接触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3)向与建筑物接触方向弯曲为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两侧设有竖直布置的加强板(202),且所述加强板(202)的高度小于接触部(3)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利葵王拴平巨新波任华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